摘? 要:經濟責任審計是對本單位經濟責任人任職期間經濟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落實,履行情況的監督、評價和建議活動。經濟責任審計一經產生就顯示了其他審計無法替代的作用,無論是在保護單位財產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方面,還是在健全領導干部的監督管理以及促進廉政建設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集團公司所面對的經營風險日益增大,對經濟責任人的審計風險也日益凸顯,如何有效的對集團公司的責任人進行經濟評價,本文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工作經驗進行探討。
關鍵詞:集團;公司內部;經濟責任;審計
一、實施與強化集團公司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意義
(一) 為領導干部考核、任免、獎懲提供重要依據。新舊交替時,一是為摸清家底,分清前后任職責,避免互相推卸責任,改變"新官不理舊賬,舊官一走了之"的不良狀況;二是為有效保障工作的交接,保持工作的連續性,便于繼任者了解接任單位的真實情況,明確工作思路,縮短適應期,以盡快進入角色。經濟責任審計在此基礎上立足領導干部所在單位的財務收支真實、合規、效益情況,做出客觀公正的考核評價。
(二)可以促進公司及領導干部遵紀守法、促進廉政建設。通過對集團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對國家方針政策和公司經營決策部署的落實、領導干部履職盡責和擔當作為、權力規范運行和反腐倡廉、組織規范管理和目標實現等事項,可以在較大程度上防范徇私作弊、鋪張浪費、貪污腐敗等管理亂象的產生,也對下屬各公司的規范運營起著較好的帶頭作用。
(三)可以促進集團公司戰略決策實施的統一領導、促進公司高質量發展。隨著市場變化的影響,為了保障集團公司能夠達到可持續發展目標、保障投資人的利益不受損壞,這就要求集團公司采用集中管控模式,下屬各單位通過圍繞集團公司總體布局的發展理念,通過審計對問題的揭示及修正,不斷完善治理結構、深化改革創新,可以在較大程度上鼓勵管理層搞好本職工作,進一步增加管理活力。
二、集團公司實行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風險及困難
(一)審計范圍與審計力量不匹配。作為獨立的審計部門,人員編制固定,而經濟責任的審計范圍按內審準則要求應根據重要性原則確定,并充分考慮審計風險,如集團總部及重要的下屬全資或控股企業應當納入審計范圍,納入審計范圍的資產量一般不低于責任人所在企業資產總額的70%,子企業戶數不低于該企業總戶數的50%。隨著集團規模的擴張,對集團公司領導人的審計總量不斷擴大、審計時間的緊迫、審計任務日益加巨、審計要求必然會進一步增加,但審計力量的配置并不會必然緊跟審計范圍的進度,這就會導致因審計力量的限制加大審計風險,審計結論可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二)審計實施未深入了解經管實質,未能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在實際工作中,集團公司首先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即使開展審計工作其力度也僅僅是形式主義。其次是公司內部沒有完善的審計體系,即使建立了完善的審計體系也未有效遵循,特別是經濟責任審計,審計重點多、要求多、范圍廣,審計方案、審計過程等均需要一套完整的體系、標準及方式,得到的審計結論必然需要充分的審計證據支持,才能為責任界定提供依據。如在對業績方面進行評價時,日常工作中最易直接引用被審計對象的履職報告、年度報告或日常工作報告的事項,未對報告數據的來源進行核實驗證,特別是收入、利潤方面,領導人為完成考核任務,集團公司經常授意通過不納入合并范圍的關聯交易來增加收入、盈利的情況,此時審計人員未加大審計力度、未擴大審計范圍來判斷其經濟實質,審計結論可能存在收入虛增、業績失實的風險。
(三)治理層重視程度不夠,審計結果未有效應用。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可以采取適當的方式在一定范圍內進行通報,應當作為對公司干部考核、任免、獎懲的重要依據,并可以納入本人檔案,同時通過適當方式將審計結果運用情況反饋內部審計部門。但實際工作中,監管部門迫于領導人日常權力過高的壓力、或迫于結果運用會導致外部環境產生較大影響、或審計結果的運用會影響領導人的升遷及個人檔案記錄、或經責審計僅作為換屆的一個通行證等因素而無法得到運用,造成審計結果通常束之高閣,前后任責任不清,下屬公司的效仿易加大監管失控的風險、集團公司權威不足易造成管理工作出現混亂等現象,而審計人員的努力也僅僅變成了一個形式上的任務無法得到重視,喪失積極性后對下一次的審計任務可能變得責任心不足,失去了風險管控的作用。
(四)缺乏審計獨立性,人才配置不足。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內在動因,部分管理層將內部審計置于企業的對立面,認為審計就是檢查企業內部經濟問題,甚至把審計當成是給自己找麻煩的機構,會損害其在公司的既得利益,引起管理層不愿意配備高質量人才的心態;其次內部審計獨立性較弱,審計部門本身就是公司的一部分,實際工作中其人員配置、職責權限等內容由公司的領導層決定,尤其在治理層與管理層未嚴格區分時,審計人員日常的業績考核結果由領導層決定,如發現公司領導人有違規行為時審計人員往往無能為力、迫于壓力不能如實進行批露,而獨立性的喪失會導致內部審計結論很難公平、公正的作出評價;最后內部審計力量的配置無法緊跟集團公司業務范圍的擴展速度,在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企業發展態視下,內部經濟責任審計作為重要組成部分應該不斷的拓寬審計范圍、審計視野才能更加適應集團的發展與管理,但有些企業沒有以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現有的審計人員知識面單一、自身業務能力有限、政策法規理解不到位、在職教育和后續培訓力度不夠、與業務部門及下屬各公司的溝通效果不足等情況,可能導致取證不實、主要的風險如舞弊沒有被發現、責任界定不充分、評價依據不足等也決定了經濟責任審計結論無法得到充分的保障。
三、加強集團公司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機制的具體措施
(一)監管部門或治理層、管理層應當重視內部經濟責任審計。集團公司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各管理層的高度重視,集團公司應設置專門的內審部門,該部門應直接歸屬監督層領導, 并直接向股東會負責,保障其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和獨立性,具備較高的審計視角,保持一定的靈活、自主性;同時對集團公司的經責審計必然會產生一定的費用,特別是聘請外部審計機構參與時,需要對審計費用有足夠的支付能力,把內部審計支出編入年度的各項工作計劃及預算工作中,不再受限于無審計經費而無法有效開展審計工作的困境。
(二)建立科學合理的經濟責任審計體系。集團公司應在領導干部調動或重要崗位變動方面形成科學合理的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機制、管理業務流程,特別是國有集團公司重要崗位變動時,監管部門更應健全并強化考核、任免、獎懲機制,堅持任中審計與離任審計相結合,對關鍵崗位的領導干部任期內至少審計一次。如離任經濟責任審計方面,在任期屆滿或者任期內辦理調任、免職、辭職、退休等事項前進行審計,落實離任責任,保障后任領導對新崗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任中經濟責任審計方面,包括實行年薪制及股權激勵機制的企業在任期內獎勵兌現前的審計、任期屆滿連任時的審計,以及任職時間較長、上級企業根據規定和需要安排的審計等,監管層通過審計可以及時了解責任人的履職情況,及時提示問題,有效防控經濟風險、促進權力規范運行。
(三)突出經濟責任審計重點。經濟責任審計的責任重、范圍廣、內容多,特別是集團公司規模龐大的情況下,實際工作中審計人員無法面面俱到,如在審計范圍方面除必須納入審計范圍的企業外,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關注審計期內新增子公司、特殊業務范圍的子公司或投資數額占比較大的重要參股公司;在審計內容方面,應根據集團公司的戰略規劃、業務范圍設置審計重點,如在集團層面應關注任期內長期戰略規劃的合理性,審查是否符合行業經濟發展、是否違背企業成立目的及目標的實現是否能“望其項背”;關注其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制度建立情況,審查是否建立了統一縱向管控標準、業務流程等方面的制度,是否將集團公司本身及所屬投資公司所有重大風險因素進行組合、是否從戰略頂端以一種兼顧全局的風險觀察法來評估及規避集團風險;關注決策程序的合規性,審查在“三重一大”方面是否按程序履行風險評估、集體決策程序,是否出現權力濫用、“一言堂”的情況;關注對下屬企業的監管情況,審查集團公司與各個子公司之間是否存在著下屬企業的經營目標與集團總體發展戰略方面相矛盾、集團層面的決策實施是否在下屬公司得到有效落實、是否存在子公司為追求短期經營業績對集團公司的經營決策有選擇地執行,導致集團公司無法推行風險集中管理,存在經營風險加大的可能。
(四)審計評價符合客觀公正原則。對領導人的經濟責任評價應當建立在其職責范圍的基礎上,根據查證或者認定的事實堅持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客觀性、相關性和謹慎性原則,評價事項應當有充分的審計證據作支持,對審計中未涉及、審計證據不適當或不充分的事項不作評價。評價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如與同行業對比分析審計期的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債務風險、經營增長等狀況是否有較大差異;通過對比監管層對責任人下達的考核指標是否出現偏差;通過會議紀要、工作報告與具體實施情況進行對比是否符合要求等。
(五)貫徹落實審計結果運用。通過任中與離任審計結合,監管部門應當對審計結果進行充分運用,應當建議由冶理層對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員作出處理、處罰決定,并及時跟蹤、了解、核實被審計領導干部及其所在單位對于審計發現問題和審計建議的整改落實情況,對典型性、普遍性、傾向性問題和有關建議可以通報、學習的形式在公司內部傳閱,警醒各單位管理層及重要崗位強化廉政建設意識。
(六)建立與集團公司發展相適應的審計力量。審計人員綜合業務素質,是直接決定經濟責任審計結論是否合理的一個重要關鍵因素。為充分適應國際、國內新形勢下對我國內部審計工作的創新要求,監管部門應該更加注重并努力培養和建設一支思想政治素質過硬、業務操作技術精、工作作風好、綜合素質高的復合型的專業審計隊伍。首先,應提高內部審計人員自身職業道德素養,提高審計人員責任心,才能將內部審計工作風險控制在最低限度;其次應定期強化對各級內審人員的業務技能,熟練掌握國家有關財經法規和企業規章制度,了解行業資訊、學習內外部經典審計案例,熟悉并深入了解集團公司多元化的經營規劃、管控模式,才能對領導人審計結論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為監管層的審計結果運用提供合理的依據。
四、結語
集團公司的有序發展是提高國民經濟水平的重要保障,是增加競爭力的堅實基礎,而經濟責任審計對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有著積極推動作用。監管部門、冶理層、管理層應當進一步提高對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關注程度,并根據審計問題提出科學有效的處理對策,進一步規范會計核算、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等方面的重要功能,進一步健全集團內部管理體系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經營目標。
參考目標:
[1] 喬琳雁. 深化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對策[J]. 商情,2018(25):43.
[2] 陳彥清,魏向暉. 論運用“鏈式審計”深化國有商業銀行內部經濟責任審計[J]. 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13(5):62-63.
[3] 周守亮,韓艷美. 新時代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理論分析與實施路徑[J]. 財會月刊,2021(1):100-105.
[4] 周隆. 淺析集團公司如何深化內部經濟責任審計[J]. 現代審計,2012(1):17-18.
[5] 李卓瑩. 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思考[J]. 投資與創業,2021,32(6):76-78.
[6] 陳長鳳. 全面深化改革下公安機關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的思考[J]. 經濟研究導刊,2021(25):97-99.
[7] 黃紅霞. 新常態下的國有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問題分析[J]. 全國流通經濟,2021(2):190-192.
[8] 尤泳. 新時代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思路與方法[J]. 投資與創業,2021,32(13):120-122.
作者簡介:向麗娟 性別:女 籍貫 (省加市):重慶市九龍坡區 民族:漢 出生年月:1980年11月 學歷:本科? 研究方向:集團公司內部風險審計 職稱:中級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