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瀚文


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阻礙可持續發展,悖于共同富裕的相關問題制約經濟高質量發展,區域發展不協調、收入差距擴大等社會矛盾直接影響共同富裕。政府要糾正先天環境差異,提供更加普惠公平的社會保障和民生福祉,形成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解決社會主要矛盾與實現共同富裕具有一致性。
關鍵詞:主要矛盾;共同富裕
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和共同富裕的關系
(一)從實現共同富裕的角度看矛盾的變遷
首先,從矛盾的主體來看,由 “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兩種表述十分相似,但本質上有著微妙的差別。前者明確提出物質和文化兩種需求,而后者則更顯包容與親民。
其次,從矛盾的客體來看,“落后的社會生產”這一說法已過時,目前表述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它聚焦于資源和收入分配合理性兩個角度,并且體現在不同層面。在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如何縮小東部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內陸省份、城市與農村在收入分配上的差距,成為新時代的新課題。
再次,從供求矛盾到需求不平衡的矛盾。在過去,需求和供給之間的矛盾是社會主要矛盾,而現在的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內部需求滿足程度的矛盾。下一步的工作目標,就是更大程度的滿足更多人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從圖3可知,我國供求的動態變動情況。初始點E1,人民日漸擴大的物質文化資料需求,由于供給在短期缺乏彈性,則從E1點移到 E3點,供給不能同時增加以滿足需求,則存在需求過剩(Q2-Q1)。隨著改革開放,生產力得到“量”和“質”兩個方面的飛躍,使生活資料和精神文化活動愈加豐富,人們對物質資料的需求得以滿足。人們不再局限于基本的溫飽,而追求生活品質的提升及精神世界的富足,人們的需求更強調“質”的方面。有需求就有市場,由于人們需求的轉變,推動了生產者們對同一類型產品的橫向和縱向研發,以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消費需求。理論上,供給增加,均衡點應位于點E4,使供給滿足需求。
盡管人們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升,但收入分配不均、貧富差異問題仍然存在,正如我們常說的“二八”定律,即從整個社會來看,全部財富的80%只掌握在20%的富人手中。那就面臨著一個現實難題——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指的是人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大多數人憑借其固定的月收入工資只不過是滿足基本生活開支,使真實的社會均衡點位于E2,即有效需求低于社會供給。這是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具體體現,不平衡、不充分仍是我國當前發展的突出特點,不論是農村和城鎮,還是內陸和沿海,抑或是高新技術產業和基礎服務業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收入差距,而實現共同富裕就是縮小這一差距。
(二)從破除社會主要矛盾角度看共同富裕
破除社會主要矛盾這一問題,首先需要考慮分配的“公平”和“效率”,即蛋糕不僅要做大,而且要合理地切好、分好。蛋糕做得越大,則每一個勞動者共同分到的蛋糕就越多、越富裕?!案辉!笔菍Α暗案狻贝笮〉拿枋觯w現了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共同”則反映了對“蛋糕”的分配方式,體現了我國社會生產關系的性質。
如圖4所示,解決分配問題,需兼顧“公平”和“效率”,通過建立相應的配套制度以保證分配的有序實施,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保障分配的合法實施,還有呼吁相關政府部門以及所有社會公民的共同參與以推進分配的順利實施。以往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是“先富——后富——共富”,這一選擇是基于生產力比較低下的現實狀況;新時代的共同富裕是著眼于中國經濟取得巨大進步和發展的前提下,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從共同富裕反映的生產關系來看,不同時期的共同富裕反映不同的社會主要矛盾——從“專心把蛋糕做大”到“既要做大蛋糕,還要切好分好”。
努力實現平衡式發展將成為新時代的工作重點,這意味著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將聚焦于分配領域,同時這也是中國共產黨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堅定決心的重要體現,此舉進一步印證了解決社會主要矛盾亦會實現共同富裕。DC644009-F855-4523-8E4E-478FCE6E4B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