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馨 張全偉 魏毅
近年來,隨著優質雙低油菜的推廣,菜油品質大大提高。發展優質油菜生產,提高油菜產量,不僅能保障食用油料供給,增加農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和健康水平,還能培肥地力,為后作提供早茬口、肥茬口,減少化肥施用量,保護生態環境。
一、 選用良種
良種是增產的內在因素,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基礎。要因地制宜選用通過國家審定且適合本地種植的優質高產良種。如:雜98033、雜雙6號、中油雜12號等。
二、 適期早播
根據氣候、種植制度和品種特性,抓住有利時段,適期早播,利用冬前溫光資源,避免秋季連陰雨的危害,促進秋發,形成壯苗越冬,為高產奠定基礎。以9月中旬播種為宜。
三、培育壯苗
培育矮健壯苗適時早栽是奪取油菜高產的關鍵環節。適期播種,培育壯苗,保證年前有較大的營養生長體和健壯的根系生長,為春后迅速轉向生殖生長,形成大量分枝花序和有效莢果打下基礎。必須革除苗床面積小,栽老弱苗,高腳苗的習慣。
1、精細整地施足底肥。整地應做到“細、平、實”,才能保證播種時落籽均勻,深淺一致。苗床按1.3-1.7米開溝作廂,以便田間管理。苗床底肥,每畝用農家肥1噸或生物有機肥100千克,尿素5千克,過磷磷酸鈣20-25千克,草木灰或堆渣肥100千克,硼砂1千克,將肥料均勻潑、撒在廂面上,欠入土中,做到土、肥混合均勻。
2、搞好苗床管理。苗床管理要做到兩早兩勤。(1)早間苗、定苗。油菜幼苗生長較快,間苗稍遲就易形成高腳苗、彎腳苗。一般間苗2-3次,齊苗后第一次間苗,將擁擠成叢的苗拔去,做到苗不擠苗。有一片真葉時間第二次苗,保持苗距3-6cm,做到苗與苗之間葉不搭葉。有三片真葉時定苗,保持苗距8-9cm左右。(2)早追肥。油菜種子小,出苗時即處于“離乳期”,必須及早追肥,方能防止老苗。一般在定苗時施第一次追肥,隔10天左右看苗酌情施第二次追肥。移栽前6-7天施一次“送嫁肥”促進多發新根,移栽后成活返青快。
3、培育矮壯苗。多效唑能有效地調控油菜幼苗生長發育。在三葉期畝用15%多效唑粉劑30克兌水50千克噴施一次可以促進幼苗葉數增加,根頸增粗,葉柄變短,葉和根的干重增加,移栽后成活快,抗性增強,增產顯著,同時還可以提高苗床利用率20-30%。使用多效唑需注意:播種期要適當提早,增加施肥量,幼苗長勢不旺的不能施用多效唑。
四、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就是合理安排單位面積上的種植密度,建立合理的群體結構,協調個體與群體的關系,達到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在單位面積上獲得高產的目的。根據土壤、施肥水平、品種特性和播期等,調整種植密度,做到合理密植。過稀過密都會影響個體和群體之間的生長,發揮不出品種的增產潛力。
五、科學施肥
優質雜交油菜植株都比較高大,需肥量較大。畝產100千克菜籽需純氮8-11千克,五氧化二磷3-3.9千克,氧化鉀7.5-11.8千克,氮:磷:鉀約為1:0.4:1。甘籃型油菜對磷、硼肥反應較敏感,土壤速效磷含量低于5mg/kg,有效硼含量低于0.5mg/kg時,就出現明顯的缺素癥狀。油菜在各生育時期對氮、磷、鉀營養吸收,苗期和蕾苔期對氮肥,分別約占總量的42-44%和33-46%;蕾苔期對磷、鉀的需要量分別約占總量的22-65%和54-66%。堅持氮、磷、鉀、硼配合施,有機與無機結合施,硼砂必須施。
在施肥時期應掌握底肥足,苗肥早,苔肥穩,花肥巧,硼肥必施的原則。硼對促進油菜植株體內碳水化合物的運轉分配,加速生長點分生組織的生長,促進花器官分化發育,刺激花粉粒發芽和花粉管伸長,對維持葉綠體正常結構和增強植株對菌核病等真菌病害的抵抗力,都有重要作用。油菜缺硼會產生“萎縮不實癥”,嚴重減產,甚至顆粒無收。施用硼肥一般可增產20%以上,對嚴重缺硼的土壤可增產50-60%,且含油量提高。 先是畝用硼砂1千克與有機渣肥、磷鉀肥混勻基施。在基施的基礎上,在苔高17cm時葉面再噴施一次,濃度為硼砂0.1千克(先用少量50℃熱水溶化)兌水50千克。葉面噴硼選擇晴天下午為宜,做到每張葉片噴濕。
施好臨花肥,油菜始花后約經60天左右才能成熟,此間仍需大量營養,追施花肥是油菜后期增產的重要措施。施花肥要根據苗情、地力等條件而定。達到秋發冬壯、春季穩長的油菜,可在初花期,葉、莖色略有褪淡的基礎上追施花肥,每畝可施尿素5-7.5千克,或硫銨10-15千克。春發較好,土壤后勁足,初花期葉色較深或群體發展過大的油菜,應嚴格控制施用花肥。春發不足,群、個體均小,開花期長勢明顯減退的菜田,花肥應適當提早施。
六、病蟲草害防治
1、雜草防治。翻耕地前10天,畝用10%草甘膦水劑0.5-1千克加0.1千克洗衣粉兌水30-50千克噴霧。
2、病蟲防治。主要有菌核病、霜霉病、蚜蟲、菜青蟲等。菌核病是油菜生產上的最主要病害,可造成油菜減產1-3成,甚至更高。農業防治上可實行水旱輪作、深耕、處理田間殘茬,減少病害侵染源;用藥劑拌種,播種無病種子,也可用10%的鹽水選種,剔除病籽和菌核;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藥劑防治,可選用多菌靈、菌克靈、菌核凈、托布津等各種復配制劑,于初花至盛花期用藥,發病重的田塊要施藥2-3次,隔7-10天打1次藥。菜青蟲和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霧防治。CFC40E0B-9699-4C77-AE1A-DF33FDFA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