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慧敏
摘? 要:面對日趨嚴重的土壤環境污染問題,當前很多地區雖然都提高了對土壤環境安全的重視,同時也能夠積極開展土壤環境污染防治工作,但由于土壤環境污染本身就比較復雜,無論是前期預防還是后期污染治理,都具有著較高的難度,因此防治工作的實際效果往往并不理想。為此,本文從土壤質量與土壤環境安全的角度出發,對當前我國土壤污染問題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分析,同時圍繞土壤環境污染的具體防治措施展開相關探討,以期能夠對土壤環境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展開起到一定促進作用。
關鍵詞:土壤環境;安全質量;污染防治;
引言:土壤環境污染作為因各類污染物在土壤中累積所導致的土壤質量惡化現象,不僅具有著隱蔽性、潛伏性、不可逆性等特點,污染治理難度普遍較高,同時與大氣污染、水體污染等其他環境污染問題相比,在影響時間上也會更長,如果不能對其進行有效的防范,那么受污染土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處于利用價值嚴重下降的狀態,其影響十分嚴重,而對土壤環境污染防治展開相關研究,自然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我國土壤環境污染的現狀
(一)污染類型比較復雜
在污染源不同的情況下,土壤環境污染通??煞譃槎喾N類型,不同區域的土壤環境污染情況基本都以某一種類型為主,但由于當前我國不少地區的土壤環境污染都尚未得到有效治理,且在污染持續時間內受到了新污染源的影響,因此其污染類型往往會比較復雜,這不僅會給污染治理工作帶來麻煩,同時還會使污染的危害進一步加重。例如有些地區最初為農村耕地,用于種植各類農作物,受長期過度使用化肥、農藥的影響,出現了土壤持續性出現微酸性質、重金屬元素含量超標等污染問題,并使得耕地土壤肥沃程度與農產品產量、質量均明顯下降,最終導致耕地被荒廢。而廢棄耕地在未得到有效治理的情況下,又受到了工業廢水排放、固體廢棄物堆積等工業生產活動的影響,出現如重金屬污染、有機污染等更為嚴重的土壤污染問題。
(二)覆蓋區域越來越大
從整體上來看,當前國內各地區雖然都已經開展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但由于土壤污染治理本身就非常具有難度,且見效周期相對較長,因此在污染源得不到有效控制、新增污染源持續出現的情況下,土壤污染覆蓋區域已經變得越來越大。以耕地污染為例,據文獻《中國糧食主產區耕地土壤重金屬時空變化與污染源分析》中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的耕地土壤污染點位的重金屬含量超標率平均值在21.5%左右,其中重度污染點位比例超過了5%,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川盆地、江淮平原、黃淮海平原、長江中游流域等地區,且污染點位重金屬含量超標比例目前仍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趨勢,這意味著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覆蓋范圍未來將會進一步擴大。而前些年環保部公布的《全國土壤狀況調查公報》則顯示,全國土壤調查點位的污染總超標率達到了16.1%,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東北等區域的土壤污染問題最為嚴重,西南、中南地區的土壤污染嚴重程度雖然較輕,但土壤重金屬超標的覆蓋范圍卻比較大。雖然經過數年的土壤污染治理,目前很多地區的土壤污染嚴重程度已經有所減輕,但從整體上來看,這一土壤污染覆蓋區域卻并非發生太大轉變[1]。
(三)污染影響十分嚴重
土壤污染問題不僅具有著長期性特點,會對受污染耕地造成長時間、持續性的影響,同時在污染程度上也是十分嚴重的。例如在農業生產方面,耕地土壤受到污染后,會使農作物產量與質量大幅下降,嚴重時甚至還會導致耕地失去農業生產利用價值,如果不能及時控制耕地土壤污染日趨嚴重的整體趨勢,那么國家可利用耕地面積就會逐漸減少(早在2013年時,國內受土壤污染影響而無法進行農業耕種的耕地面積就已達到0.5億畝),對農民脫貧致富、農村經濟發展、國家糧食產量的影響都非常大。
二、我國土壤環境污染的有效防治措施
(一)靈活應用土壤修復技術
對于生態環境部門來說,要想實現對土壤環境污染的有效治理,首先就必須要正視當前我國土壤環境污染已經十分嚴重的客觀現實,同時從土壤修復工作入手,全面推進土壤修復技術的相關科研及科研成果轉化工作,盡快將完善的土壤污染治理修復技術體系建立起來,并根據各地區土壤環境污染的實際情況,對多種土壤修復技術進行靈活運用,以實現土壤污染修復治理整體效率與實際效果的提升。例如在土壤重金屬污染較為嚴重的地區,可利用植物修復法進行土壤修復,根據土壤中各類重金屬的超標情況,合理種植三葉鬼針草、白蓮蒿、壺瓶碎米薺、長柔毛委陵菜、狼尾草等植物,以實現對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物的有效吸收、提取與固定,或是對換土法、熱處理法、碳酸鈣改良、磷酸鹽改良等物理或化學修復方法進行應用[2]。而在土壤有機污染較為嚴重的區域,則可以利用放射性輻射分解、微波分解、表面活性劑清洗等物理或化學修復方法,或是借助微生物的生命代謝活動來持續降解土壤中的有機污染物,如土壤中污染物為三氯乙烯、多氯酚等,還可以選擇應用植物修復法,在污染區域種植紫花苜蓿、楊樹、柳樹等植物。
(二)深入調查區域污染情況
在土壤環境污染防治工作中,由于當前我國的土壤環境污染覆蓋范圍非常廣,而各地區土壤環境污染的具體情況有存在明顯差異,因此為保證土壤環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針對性,各級生態環境部門還需協同農業、國土資源等其他部門,共同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調查工作應面向全國各地區的土壤環境污染狀況,確定各地土壤污染嚴重程度(土壤調查點位污染超標占比),同時將土壤中主要污染物種類、污染范圍、污染源、污染物遷移轉化規律等各方面數據信息明確下來,為土壤環境污染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參考[3]。另外,調查過程中還要進行區域土壤污染風險與土壤環境安全性等級評估,確定土壤污染高風險區的范圍,并將其分為污灌區、固體廢物堆放區、礦山區、工業廢棄地等不同類型,之后根據資金、技術、土壤污染嚴重程度等方面的實際情況,確定土壤污染優先控制區及控制對象,使土壤環境污染防治工作能夠有序展開。
(三)加大土壤污染宣傳力度
在污染源較多的情況下,要想實現對土壤環境污染的有效防治,同樣還需從土壤污染宣傳教育方面入手,面向群眾進一步加大土壤污染宣傳力度,使其能夠積極參與到土壤環境污染防治工作中來,配合生態環境部門開展各項具體工作。例如在宣傳方式上,可由地方生態環境部門依托公眾經常使用的各類新媒體平臺,發布與土壤環境污染危害、本地土壤環境污染情況等信息相關的短視頻、圖文,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改變群眾思想觀念,提高其土壤環境污染防治意識[4]。而在污染源監督方面,要充分發揮民眾監督作用,在各村鎮、城區設置土壤環境污染監督員,同時開通多個公眾舉報渠道與獎勵平臺,使群眾能夠積極參與到對污染源的監管中來,及時發現新增或以往排查中忽略的污染源,從源頭上控制土壤環境污染。
結束語:總而言之,當前我國的土壤環境污染問題雖然比較嚴重,相關污染防治工作也面臨著不少困難,但只要從在土壤修復技術研究與應用、土壤污染狀況深入調查、土壤污染宣傳教育等方面入手,采取合適的污染防治工作策略,就必然能夠取得理想的土壤環境污染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何宇,梁曉曦,潘潤西.國內土壤環境污染防治進程及展望[J].中國農學通報,2020,36(28):99-105.
[2]馬建鋒,顏久印.國內土壤環境污染現狀與防治措施[J].環境與發展,2020,32(02):48-49.
[3]王水,蔡安娟,曲常勝.加強土壤污染防治保障土壤環境安全——《江蘇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解讀[J].環境監控與預警,2017,9(02):1-5.
[4]陳煒.我國土壤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探討[J].節能,2019,38(08):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