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倩
摘? 要:新媒體形式的不斷更新,對新聞傳播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電視新聞在新媒體形勢下要面對更多的挑戰。當代電視新聞從業者需要考慮如何完成電視新聞的轉型,使其在新媒體環境下能夠與時俱進。本文將逐一分析電視新聞在當前環境中要面臨的問題,隨后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解決措施。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電視新聞;創新發展
前言
信息技術改變了媒體環境,傳播媒介在傳播技術的創新推動了得到了發展,新媒體在短時間內迅速占領市場,直接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造成直接影響。受眾在新媒體環境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信息體驗,然后電視新聞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得不應對更加多元化的挑戰。當下,傳統電視新聞的模式與受眾的需求并不相符,所以電視新聞的創新是目前最主要的任務。
一、現階段電視新聞遭遇的發展困境
相對比傳統媒體來看,新媒體是一種相對概念。例如,將報紙作為參照物的話,電視則屬于新媒體,可以將其看作是媒體發展過程中的一種規律。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同時,就會衍生出新媒體類型,當新的參照物出現之后,電視新聞就會成為傳統類型的媒體,就會遭遇到發展上的瓶頸。
(一)更新與時效
電視中的新聞欄目在采編到播出是需要完整的制作流程的,其中涉及到的欄目制作環節比較多,需要大量的制作時間,相對比“隨手拍”就能上傳實時新聞的模式來看,電視新聞是缺少時效性的。同時,新媒體上的新聞是能夠實現海量化、實時化的,并不會因為時間限制、空間結構產生任何影響。但是,電視新聞中的信息更新速度是比較慢的,在應對突發新聞事件時,新媒體的優勢是遠遠大于電視新聞的。
(二)傳播與互動
電視新聞采用的是單向傳播,在新聞欄目播出過程中,受眾是單方面的接受新聞資訊,不能主動選擇新聞資訊的播放順序,不能更改新聞欄目的播出時間,也不能針對某一新聞事件發表反饋互動信息。同時,電視新聞作為新聞事件的傳播者,并不能與受眾之間建立實時溝通渠道,也不能以受眾的需求來調整欄目模式,以至于受眾的觀看需求得不到重視與回應。新媒體是以雙向傳播為主,新聞資訊發布者同時也可以作為新聞信息的接收者,用戶與發布者、發布者與發布者、用戶與用戶之間可以實現即時交流,這樣的話,用戶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主動獲取新聞資訊信息。
(三)形式與個性
實際上,由于電視新聞本身的專業限制,受眾難免會覺得其形式過于單板,拘泥于一種風格,沒有創新意識等等。同時,為受眾提供的可選擇空間過小,若不想按照節目播出順序觀看的話,只能跳轉到其他頻道,無法憑借自己的喜好選擇新聞資訊。新媒體為用戶提供更加自主地選擇空間,用戶能夠以自己獲取新聞的喜好為主,觀看感興趣的新聞資訊。同時,新媒體中的新聞類型比較豐富,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特征,且新聞的呈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也會在大數據的支持下為用戶實施推送計劃。
二、現階段電視新聞的創新措施
(一)電視新聞內容的創新
首先,內容的深度。新媒體新聞信息呈現出的特征是:便捷化、碎片化,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不能滿足用戶深入探索新聞內容這一需求的。此時,電視新聞可以利用自身主流媒體的優勢,憑借積累多年的影響力、號召力以及傳播力,可以深入探索新聞事件的深度與價值,可以通過新聞事件的表象來探析出其本質,這樣就可以提高電視新聞內容的深度。
其次,內容的高度。新媒體新聞取勝的關鍵點是速度與數量,而電視新聞的優勢是新媒體所不具備的,所以電視新聞應將內容創新的重點放在“高度”上,可以從一定的高度去解讀新聞事件,給出中肯的評論,使受眾可以受到正確的輿論引導。電視新聞以言簡意賅的形式給出新聞事件的評論,以獨家、獨特、獨樹一幟的視角,引導受眾深入觀察、認知新聞事件。
最后,內容的貼近。實際上,受眾接受新媒體新聞的原因之一,是新媒體中的新聞信息更加貼近生活,與自己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而絕大多數電視新聞是以說教為主,若是能夠將貼近百姓生活的新聞事件以樸實的語言播出給受眾,以積極、正向的視角來敘述受眾關注的社會熱點事件,就會拉近電視新聞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從而可以穩固提升受眾基數,從而便可以確保電視新聞的收視率。
(二)電視新聞時效的創新
新聞是必須具備時效性的。相對比新媒體新聞來看電視新聞的時效性是不足以滿足受眾觀看要求的?,F階段,在電視新聞的采編制作階段,已經逐漸應用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在新聞欄目的播出過程中可以滿足播出突發新聞事件的需求,能夠通過直播的形式將實時新聞信息傳遞給觀眾??梢哉f,在信息技術的推進下,電視臺新聞欄目的直播已經成為常態化。觀眾可以在觀看直播的過程中,第一時間了解到新聞事件現場的基本情況,還可以實時了解新聞事件的始末。那么,這就需要電視臺提升自身的直播能力與質量,將電視新聞直播以全景式、立體式的形態出現在受眾的屏幕上,加之電視新聞記者現場高質量地解說與評論,可以有效提升新媒體環境中電視新聞的競爭力。
(三)電視新聞融合的創新
第一,電視新聞可以與新媒體平臺建立合作,以二次轉播的形式輸出給各平臺用戶。平臺可以根據用戶觀看喜好為其制定個性化的推送服務。第二,篩選、辨別優質網絡新聞,將其作為電視新聞資源,使新媒體網絡新聞轉變為電視新聞資訊的供給者。第三,電視新聞可以融合多元化的新媒體渠道、平臺,通過各類型的途徑與受眾保持實時溝通,以融合新聞來吸引各平臺上的用戶,引導用戶主動參與新聞評論。
三、現階段電視新聞創新的注意事項
(一)注重活躍度
據了解,安徽衛視制作播出的《每日新聞播報》欄目將線上互動集中于微信平臺,為微信用戶提供多元化的互動服務項目,同時線下也不斷舉辦公益活動。該節目的互動活躍模式與互聯網特性極為相似,其特征為:第一,該節目并未設置觀眾電話熱線服務,原因之一是成本較高,觀眾的接受度不高。另外,也不便于欄目組收集受眾的數據信息。第二,微信“搖一搖”作為活躍受眾的主要互動模式,受眾在觀看新聞欄目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這項功能參與互動。第三,不再應用短信平臺,從以往的數據來看,短信平臺的互動效果并不理想,受眾的活躍度也不是很高。
(二)控制娛樂度
雖然新媒體對電視新聞造成了巨大沖擊,但仍有一部分電視臺沿襲以往的新聞欄目制作與播出模式,并未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其欄目模式與十幾年前無異。還有一部分電視臺早在十幾年前就認識到“革新”、“轉型”、“升級”的重要性,以湖南衛視為例,《晚間新聞》在創新之初是以“說新聞”為主,這種形式并未出現在以往固有的新聞報道形式中?,F階段,大眾的生活與工作壓力都非常大,所以對追求“娛樂化”逐漸產生了越來越深的欲望,電視新聞可以根據受眾的心理特征,在報道新聞的過程中增加一些娛樂因素,或者以受眾的興趣點位核心采編新聞素材。但是,作為電視新聞欄目,也要注重適度娛樂,保證節目質量。
四、結束語
眾所周知,電視媒體的核心是新聞,也是電視臺發展的本質。電視新聞與新媒體信息傳播不同,為受眾傳遞的不是碎片化、即時性的資訊內容,二者之間的本質是不同的,電視新聞傳遞的不僅僅是思想和文化,更重要的是能夠凸顯出媒體所蘊含的人文情懷。雖然,新媒體環境下的科技在不斷創新,但是,電視新聞可以直面問題,積極改進創新,就能探索出屬于電視新聞的出路。
參考文獻:
[1]吳景然.融媒體環境下地方電視臺新聞編輯創新能力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8,0(19):162-163.
[2]徐逢基.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的創新路徑[J].記者搖籃,2019,0(3):80-81.
[3]魯俊.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新聞的發展探析[J].傳播力研究,2019,3(27):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