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
摘 要:近幾年的會計政策改革,不僅廢除了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相關專業院校教學方面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面對新常態的挑戰,中職會計專業教師在教學中應著重以學生為主體,重在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中職院校也要關注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還要進行政治素養的熏陶,從而端正學生的價值觀。下面本文就新常態下中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簡要探討。
關鍵詞:新常態;中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
1 中職會計專業教學體系構建的必要性
1.1 明確中職會計專業教學目標
為了實現高素質會計人才培訓目標,需要構建完善的會計教育體系,全面加強學生的會計學習能力,促使學生明確未來的會計職業就業知識,使學生在學習中全面提高會計實踐操作能力。在會計專業教學中實施實踐性教學活動,可以培養學生運用會計專業知識的能力,將會計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以此訓練學生會計專業性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的會計專業素養。
1.2 提高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的效率
目前,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依舊采用傳統教育模式,過于注重理論知識,忽視了學生會計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處于被動學習狀態,積極性不高,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交流,教師的教學手段以及教學觀念無法滿足現代化教育發展需求,難以對實踐性教學進行有效運用。為了解決該問題,中職學校通過構建科學化教學體系,要求教師及時轉變教學觀念以及教學理念,避免教師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加強對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的重視程度,提高實踐性教學效率,加強培養學生對會計知識的應用能力,確保學生專業素養得到全面提高。
2 中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2.1 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對滯后
中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培養目標更適合面向中小企業、會計事務所等企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等職業崗位。理想的培養目標應為:綜合性全面發展,具有一定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精益求精的職業責任,較強的技術能力和創造能力,對會計專業技能也十分嫻熟,能夠從事各環節的財務管理工作,具有復合型技術技能的應用型人才。但是,中職院校會計專業現有的培養目標卻相對滯后,并沒有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教學中,未能充分體現現代教學的“智能化”特色,不能滿足企業對會計專業人才的要求,導致培養目標偏離了現代社會需求,使得人才供需出現 問題。
2.2 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相對落后
目前,中職院校會計專業基本的教學模式是重理論輕實踐,同時教學內容也滯后且不符合實際要求。比如,企事業單位經濟業務中的應收賬款管理,既要求財務人員會記賬,還要會分析應收賬款拖欠時間、使用每種不同結算方式的利弊,選擇一個更符合經濟業務,并且最有利于安全性的結算方式。并在應收賬款回款中設計激勵制度鼓勵業務人員更好地進行催款工作,由財務監督辦理。而學校的教學內容卻相對滯后,沒有與時俱進,教學重點內容一般只是教會學生做會計分錄,對應收賬款管理實際方法卻談及甚少,很多新型的會計核算方式都沒有更新到教材中。導致學生只學會會計專業基本知識,而不會在實際工作中運用。
2.3 校企聯合培養機制建立不完善
首先,企業都有屬于自己的商業秘密,所以不方便讓學生查看。更多的企業不愿意配合學校深入參與到企業日常的經營生產中,可提供的實習崗位一般都是處理最基礎的經濟業務,對學生的實習教學能力培養是不利的;其次,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實現學校和企業“雙贏”很難,而企業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獲得盈利。因此,企業首先考慮校企聯動機制是否對企業有利,若沒有很大利益關系,就很難進行下去,需要更多的相關政策進行扶持。
3 中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3.1 以現代信息時代的會計崗位需求來要求學生的能力
隨著信息時代發展,會計核算程序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比如會計記賬、納稅申報、財務報表的編制都將被會計電算化所取代,而更深奧的財務管理、稅務規劃、內部控制制度以及信息技術系統維護等都需要大量的新技能人才。會計工作性質和方式也逐漸發生轉變。在當前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會計專業人才不光要滿足會計技術能力的要求,還應具備信息技術相關的新技能,具備較高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衍生出更多的新型會計崗位,所以,會計專業人才更要努力成為復合型人才。因此,中職院校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不應只傳授傳統教學內容,還要融合在新時代的潮流里,拓寬眼界,利用好信息時代的優勢,將會計教學模式全面推進改革,建構一個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
3.2 重新制定人才培養目標
中職院校會計專業在培養人才過程中要貫徹到每一個環節,以深入了解會計崗位需求為目的,把培養目標與會計崗位需求緊密相聯,特別是與信息化時代中的新技能緊密結合。做到人才培養目標應滿足于學生自身就業的需求,不僅要熟練掌握會計專業技術,還要培養學生樹立良好的會計職業操守;同時使學生的職業發展目標符合會計專業領域的知識、能力要求,為學生的事業發展道路奠定基礎,使會計人員的人文素質、思維方法都得到提升。結合信息時代的優勢,使學生抓住時機,掌握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成為有用的復合型 人才。
3.3 加強師資團隊建設的意識
中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師資力量需要進一步強化。教師的數量、結構、素質能力等方面都要滿足于人才培養的要求。學生數與本專業專任教師數的比例不能超出常規的比例。師資隊伍建設要考慮到教師的文化程度、專業職稱、身體精力等各個方面,從而更好地形成一個專業的科學合理的師資團隊。對于教師的要求,面對中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新目標、新教學方式,教師能力一定要不斷地強化,并進行系統培養。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常態下,中職院校為了更好地培養會計專業人才,需要優化教學模式,從而滿足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同時,中職院校要重新制定人才技能培養目標,將更具體化的培養戰略應用到教學實踐中。通過校企聯動的政策,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操環境和實習崗位,強化學生的技術能力,讓學生了解市場環境以及自身能力,進行職業規劃,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發展,使得中職院校培養出更多復合型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封欣伶.中職會計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研究思路[J].財會學習,2020(11):246-247.
[2] 郭志云.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分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5):140-142.
[3] 姜莉莉,湯光濤.工匠精神在中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中的運用分析[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0(02):137-138.1B0ECD9F-1D5E-469B-95EC-D0152AA898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