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婭

摘? 要:以2017—2020年我國股上市公司作為樣本,采取了OLS估計回歸的方法,探索了新冠疫情沖擊對審計費用的影響。結果發現新冠疫情對審計費用有顯著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新冠疫情;審計費用
一、引言
2020年新冠疫情迅速成為學術界關注的重大熱點問題。現有關研究主要從宏觀視角探究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鮮有文獻從微觀視角探究新冠疫情對企業的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出現遲滯,財務風險明顯加大,企業面臨著巨大的資金壓力與業績壓力。本文以委托帶來理論為基礎,探究新冠疫情沖擊對企業審計費用的影響,進而從微觀層面上加深對新冠疫情沖擊如何影響實體經濟的認識和理解。
二、文獻綜述與假設提出
根據委托代理理論,在委托代理的關系當中,由于委托人與代理人的效用函數不一樣,委托人追求的個人財富最大化,代理人追求個人工資津貼收入、奢侈消費和閑暇時間最大化,這必然導致兩者的利益沖突。在非有效的制度下代理人的行為很可能損害委托人的利益,導致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公司的所有權與控制權沒有完全重合而產生的代理問題, 以及不能無成本地簽訂完美的合約或者監督控制者,最終會減損公司績效。通常采用薪酬激勵來解決代理問題,即管理層的薪酬與經營業績掛鉤。經營業績的好壞代表著管理層的經營能力,而審計費用作為公司成本將會導致公司的凈利潤降低,從而影響管理層的利益。因此,為降低企業的審計費用,提高業績,企業管理層有動機與審計師進行壓低審計費用的談判。在經濟衰退期,全球經濟均遭受影響,經營業績的好壞并不一定能真實反映企業管理層的經營能力,同時,審計費用占企業全部成本費用的比例相對較小,所以管理層不會花大量的時間成本與審計事務所進行談判,以此降低審計費用。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H1:新冠疫情期間的審計費用會提高。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從2020年1月到2021年5月,全球衰退持續了17個月。在這項研究中,我們認為2020年是經濟衰退期。盡管2020年我國GDP增速為正,經濟活動逐步恢復,但還沒有恢復到完全像疫情爆發前一樣。因此,我們用2007年、2008年、2009年作為非衰退期。本文以 2017—2020 年中國 A 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上市公司數據主要來源于國泰安(CSMAR) 數據庫,本文的上市公司樣本主要來源于 CSMAR數據庫,并進行如下篩選:(1) 剔除金融行業的數據;(2) 剔除 B 股、中小板及創業板的數據;(3) 剔除行業中當年公司數目不足10家的行業;(4) 剔除研究期間內,相關數據缺失的公司。(5) 為消除異常值的影響,本文對連續變量進行1% —99% 水平的Winsorize處理,最終獲得4526個有效觀測值。本文使用的財務數據主要來源于 CSMAR數據庫。
(二) 模型設定與變量選擇
模型:
新冠疫情變量(Recession),當屬于新冠疫情期間為1,否則為0,審計費用為總審計費用除以100后取對數(參考劉啟亮等,2014),參考Dechow等(1995)和龍玉等(2017)的研究,本文選取公司規模(Size)、財務杠桿 (Leverage) 、內部控制質量(IsValid)、資產報酬率(ROA)、營業收入增長率(Growth)、是否是四大審計事務所(BIG4)、獨董比例(Durm)、現金流(Cash)、董事會會議次數(BDmeeting)、營業能力(ARINV)等指標作為控制變量,Control為模型的控制變量,γt代表時間固定效應,μi代表行業固定效應。
四、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和實證結果
ln_Auditfee的均值為7.051,方差為0.634,Auditfee的均值為1472.561,方差為1458.004,說明審計費用在事務所之間差別很大。
表1對審計費用和經濟蕭條期進行了多元回歸分析。回歸1控制了時間虛擬變量,回歸2控制了年份和行業虛擬變量,從回歸1和2來看,Recession系數均顯著為正,且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企業在疫情的沖擊下,審計費用均有所提高,審計費用取對數后,從回歸3和回歸4來看,分別不控制行業和控制行業,結果仍然與回歸1和回歸2一致,支持本文假設H1。
五、結論
本文從企業管理層視角出發,探索了新冠疫情沖擊對審計費用和財務重述的影響。實證結果發現:新冠疫情對審計費用有顯著的積極影響,尤其是國有企業,影響更為顯著。研究發現,新冠疫情的發生給企業帶來了宏觀經濟蕭條的影響,企業的經營業績受到沖擊,企業管理層以經濟不好作為經營業績的不好,以此來緩解業績壓力。文章的現實價值體現在研究結論對于當企業業績不好時,現有文獻大多從代理理論激勵機制考察,認為管理層在經濟蕭條時有業績壓力。而本文為激勵機制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經驗證據。
參考文獻
[1]何誠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的測度分析.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0,37(5):3-22.
[2]陳杰平.異常審計收費與不利審計結果的改善.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2005(4):1-54.
[3]劉啟亮.媒體負面報道,訴訟風險與審計費用. 會計研究,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