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龍進
摘? 要: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及發展的基礎。當前,人類社會已經進入第四次科技革命,能源轉型已成為主要趨勢。作為能源使用最大行業之一的電力行業也亟需轉型,以推動能源轉型更好、更快的得以實現。而新時期的電力市場轉型離不開綠色金融的構建及推動。本文主要對電力金融的發展歷史進行簡介及其特點以及其推動電力市場改革的措施進行淺析。
關鍵詞:綠色金融;綠色金融發展與不足;電力市場改革
引言
當前,世界各國紛紛加快腳步推進能源轉型的進程。我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但我國煤炭消費及碳排放量均占據世界前列。化石能源的過度開采所造成的環境破壞及環境污染日益嚴重,能源使用所排放的污染物使得空氣質量下降、惡劣天氣頻發,嚴重影響人類的生存環境。而且,能源安全問題也逐漸成為世界各國爭相加速能源轉型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能源轉型已箭在弦上。
電力行業作為基礎行業,是能源使用的主要行業之一。隨著能源轉型的不斷深入及加速,現行電力市場體系的弊端也不斷涌現。受能源技術革新的影響,能源轉型發展迅速,我國現行的電力市場體系弊端日益明顯。建立新型電力市場體系,形成與能源結構自發調節的良性機制迫在眉睫。型電力市場的建立則需更多地依賴市場自發調節機制,輔之以政策引導,而在新型電力市場建立的過程中,綠色金融體系的逐漸形成及完善對電力市場體系的形成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金融的發展
發展電力市場必然會催生電力金融市場。伴隨著新一輪能源革命的發展,我國原有的電力市場體系的弊端逐漸顯露,由能源轉型推動市場體系改革的趨勢已逐漸顯現。激發電力市場的活力,電力市場競爭則必不可少,綠色電力金融市場也必然應運而生,電力金融市場是一個需要起到引導性工作的功能的市場體系,其不但可以幫助電力市場形成真實的交易價格,而且可以形成規范、有效、安全的競爭機制,從而引導電力市場交易的成本與收益的落腳點均為消費端,形成一個由國有企業為主導、市場良性競爭并存的綠色電力市場。
國際上綠色金融發展歷史已久,這主要得益于歐美自由市場機制有利于形成相對完整的電力金融體系。而我國受體制限制,電力金融市場雖然早已萌芽,但2016年才能算是其里程碑式發展的起始年。電力金融體系整體起步較晚,發展不夠完善。
我國的綠色金融在2012年及2015年也分別對綠色債券和綠色信貸頒布指引,2016年即“十三五”之初,是綠色金融發展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一年。當年8月,由人民銀行主導發布《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為綠色金融明確了發展方向及要求,也意味著我國成為國際上第一個制定綠色金融發展要求及目標的國家。2021年4月,我國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已經將綠色產業細分為6個大類及30個二級分類。華夏銀行、興業銀行等均紛紛設立綠色金融獨立機構,不斷確認并優化綠色金融內容、創新綠色金融合作方式、開發并優化綠色金融產品、開展并加深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夯實綠色金融基礎,并明確綠色金融發展目標,為推動綠色金融市場做出巨大貢獻。
二、金融的發展與不足
2020年為“十三五 ”的收官之年,五年間,綠色金融市場初具模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第一,建立了綠色信貸的標準、綠色債券的標準及綠色產業目錄;第二,對環境經濟進行披露,計算環境效益,考核污染排放、資源使用、生態環境破壞等多方面因素并進行綜合項目評價;第三,建立了激勵機制,對短期效益達不到資本要求的項目進行政策、補貼激勵,從而吸引投資;第四,產品體系更加完善,從僅有短短幾個月的銀行綠色信貸發展到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綠色信貸及其它金融產品;第五,國際合作更加深化,從G20會議推廣綠色金融共識到與多國合作及“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的提出。
2020年,新冠在全世界范圍內肆意蔓延,對我國以及全球貿易及產業均造成了沉重打擊,國際金融市場也未能幸免于難。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國內外經濟環境艱難與明確了總碳排放目標的背景下,綠色低碳發展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也擁有了新的機遇及開啟了新的征程。
綠色金融是構架于財政與金融之間的新型金融體系,為減輕財政在能源轉型中的負擔及市場需求而衍生的市場體系,是輔助電力市場超車完成能源轉型的重要途徑。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綠色金融市場已經初具規模,雖取得不斐的成就,但相對于能源轉型繼續深化及加速來講,仍有許多不足:
2. 綠色項目融資較為困難。第二,銀行對高排、高耗、高污染類的融資項目投產過多。第三,可再生能源獲得的支持力度及參與程度不足。關于綠色能源融資的相關法律規定及行業準則不夠細化及明確,使得銀行體系對可再生能源融資項目的風險識別不夠具體與明確,進而導授信投資難以成功。第四,對綠色融資項目的前景估測不足。
三、金融體系推動電力體系改革的途徑
第一、完善政策,加大對電力行業綠色創新技術及材料等的支持力度。由政府明確對碳捕捉、碳儲存等新型技術以及新能源汽車以及能源網絡技術加大政策補貼,貸款利率,細化投資規則,會使得綠色融資項目對于銀行更具有吸引力。
第二、創新融資方式。發揮綠色融資項目具有相對壟斷性,能夠保證未來穩定的預期收益的特點,創新融資方式。
第三、投資利率與綠色指數掛鉤。將電力行業綠色能源項目的環境效益、技術水平、投資成本等因素進行綜合評定,依據不同的評定標準實行不同的貸款利率,根據項目預期收益風險大小進行利率調整。
第四、對電力行業綠色項目的投資者實行優惠稅收政策。綠色項目大多短期收益不理想及長期效益不明確。而由政府對電力行業綠色融資項目的投資者進行獎勵,合理地減少其稅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企業投資的積極性。
第五、可由政府牽頭,民營企業參與共同投資電力行業綠色融資項目。由于并不了解其技術性原理及無法計算其經濟性更無法預測其未來收益,大多企業即使有投資欲望也會選擇觀望。而政府牽頭作為保障,將會給投資主體很大投資項目的信心。
第六、細化電力行業綠色融資項目每個階段的內容及風險,針對不同階段實行不同的投資利率。利率手段分階段利用,促進融資靈活性,使投資主體在不同階段都有選擇跟進或退出的機會,進而促進投資主體的積極性。
第七、對于風險較大、技術較為不成熟的電力行業綠色融資項目允許銀行牽頭、多種信譽及經營良好的經營體參與投資,分擔銀行的風險。對于其它加入投資的社會主體進行征信,選擇征信良好的其它投資主體來分擔銀行風險,將會使得創新性技術項目融資更加容易。
第八、推動國內國際金融活動的規則、流程行程一致,加速項目及資金的國際互通。國際綠色金融發展歷史更為悠久,體系也更加完善。加速推進我國與國際綠色融資的規則、流程統一可以推動我國與國際綠色金融接軌。
本文對我國綠色金融的發展進行了簡介,并對其發展成就及不足進行淺析,最后對其如何才能更加完善以推動電力市場體系轉型提出建議。能源轉型所直接關系到的問題就是能源使用比重高的電力行業。為趕超其他走在能源轉型前線的國家,推動電力市場轉型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綠色金融需要更加規范、先進以及合理,以推動電力體系轉型,進而形成新的能源結構。
參考文獻
[1]馬駿.綠色金融工具創新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價值[Z].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2021.05.
[2]藍虹.發展綠色金融高效助力“碳中和”[Z].IMI財經觀察.2021.05.
[3]李平 屠沂楓.銀行支持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碳達峰、碳中和約束下的分析[Z].金融讀書會.2021.04.24.
[4]王正國,馬漢平.綠色金融的實踐標尺:識別與應用[Z].金融讀書會.2020.05
[5]張顯.中國電力市場未來研究方向及關鍵技術[J].電力系統自動化.第44卷,第16期.
[6]馮永晟.中國電改四十年[Z].宏觀.2018.05.
[7]張立民.我國新能源經濟發展現狀分析[A].現代商業.2020.
[8]黃維和.能源革命與中國能源經濟安全保障探析[A].中國工程科學.第23卷第1期.2020.11.16.
[9]馮永晟.從疫情看我國電力市場建設[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20.02.
[10]馮永晟.電力體制改革二十年的政策演化[J].智庫時代.
[11]馮永晟.電力體制改革四十年的回顧與思考[J].中國能源報.第004版.2018.04.30.
[12]王輝.可再生能源配額制與中國能源低碳轉型[A].財經論叢.
[13]賀永泉,姜玉硯.一帶一路-能源金融體系構建的挑戰與策略[J].對外經貿實務.2021.05.
[14]杜祥琬.推動能源轉型-需在六大觀念上創新[Z].ENERGY.2020.05.
[15]孫耀唯.電力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新挑戰[J].經濟導刊.2020.05.
[16]張樹偉.電力市場背景下的-協調-到底是什么意思[J].風能.2018年,第6期.
[17]郭偉,唐人虎.2060碳中和目標下的電力行業[J].ENERGY.2020.11.
[18]司賀秋.40年電力體制改革成效的衡量[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9.01.
[19]陳國平,梁志峰,董昱.基于能源轉型的中國特色電力市場建設的分析與思考[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第40卷第2期,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