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紅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的同時,對醫療服務質量也提出了一定的高要求。基于此,本文詳細分析了醫保政策改革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對應的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醫保政策;改革措施;問題
前言
隨著我國不斷推進醫療體制的改革,全國各級不斷普及基本醫療保險。但是因為醫保改革的起步相對比較晚,依舊要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
一、醫保政策改革面臨的問題
(一)病人自費比例較高
我國實行醫療保險改革主要的目的,就是保障人民群眾可以利用低價格獲得優質的醫療服務。但是根據當前醫院實行醫療保險以后,患者還是需要承擔比較高的自費比例。導致這個結果的因素非常多。主要表現在醫保中心和醫院之間的一些實際問題,醫保中心是執行國家醫保政策,保障醫保基金的安全使用,維護參保人員及醫院利益的一個管理機構。而醫院主要有治療權,自主診斷權,醫院處方權等,因此,這里面就會產生一些無可避免的矛盾。醫院為了獲取一定的經濟效益,就會給患者大量用價格高的談判藥品。而這些藥物大部分患者都需要自費很高的比例,再才能按國家要求的比例報銷[1],,這無疑會給患者帶來很重的負擔。
(二)增加醫療糾紛隱患
目前,我國醫療保險系統當中還存在保方、需求方以及供應方等關系,而醫院是連接社會醫療保險和參保人的紐帶。針對社保部門而言,醫院是支出醫療費用的主要途徑,醫院可以申請的費用有利于維系社保部門的正常運行。籌資醫療保險通常是在一定時間里,所以,社保部門希望醫院盡可能減少費用。針對參保人員而言,醫藥是滿足自身醫療服務要求和投保價值的場地,要醫院支付相對應的醫療費用。站在客觀的角度上來說,參保人需要醫院提供最好的服務。醫療保險系統當中,醫院不但需要支持社保部門以及緩解參保人壓力,還需要面臨社會化、道德化以及醫療技術發展之間的矛盾,并且各種各樣的因素造成醫院當中存在一定的醫療糾紛。
(三)參保患者不了解醫保政策
被個體差異、文化背景等諸多因素所影響,大部分的參保患者都不太明確醫保政策,不太明確報銷的占比以及報銷流程。這就導致在就醫的時候,非常容易產生醫患沖突等問題,從而對醫保政策存在一定的怨恨感。與此同時,大部分醫院依舊存在醫患合謀的情況,一部分工作人員是工傷或者離休人員,這部分的人看病自負是比較低的,造成一人持卡全家看病的情況。一些工作單位比較好的參保人員,在患病就醫時,條件好的很多患者,都會比較好的醫療,醫生技術水平高的醫院去就醫看病,完全不用考慮醫療費用,存在過度用藥護理等現象。
二、醫保政策改革的對策
(一)大力宣傳醫保政策
醫保改革工作自身具有一定的政策性,在不斷推進醫療改革制度的環境下,不斷出臺新的醫保政策。所以,醫院需要進行培訓有關醫務人員,保證醫務人員可以第一時間掌控最新醫保政策,并且嚴格執行新政策。在具體培訓醫保政策的過程中,可以采取講座的形式集中舉辦醫保知識宣貫培訓,以及各個科室根據自己業務開展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培訓,也可以將醫保政策做成小推文形式,在公眾號中推送出來,任何人只要關注公眾號,有新的醫保政策出臺,新的政策就可以通過小推文的形式更新,讓所有參保人員及醫護人員在手機上隨時隨地可以觀看學習。針對剛剛進入醫院的工作人員,必須積極組織進行醫保政策知識學習。除此之外,醫院還需要通過醫保政策宣傳板、就醫指南以及就醫流程圖,給所有參保患者普及醫保政策,讓參保人員充分了解醫保政策。不僅如此,醫院還需要公開醫保診療項目和藥物類型、藥物名稱以及藥物價格,進一步實現透明化[2]。
(二)向患者明確消費情況
醫保中心需要加強監督管理醫保定點醫院,要求醫院加強具體醫療消費的透明程度。醫院需要定期給予患者每一天的費用清單,同時向患者進行解釋說明。并且要在醫院的醫保信息系統當中上傳患者的每日消費清單,只有這樣,才可以在后期核查中有章可循。在這個環境下,不但可以保障參保患者享受知情權和健康權,還可以第一時間了解醫療服務中潛在的問題,同時使用相對應的處理對策,防止發生醫患糾紛。
(三)建立合理的醫療保險費用籌措制度
醫療保險的原則是“以收定支、平衡收支以及略有結余”的基本原則,全方位考慮工作人員的實際收入水平以及財政收入有限,大部分企業實際經濟效益水平比較低,基于“基本籌資水平基本醫療服務”的基本觀念,有一定條件的單位和工作人員需要雙方根據工資比例一起負擔醫療保險。而處在充足階段的企業,需要在清算過程中,利用剝離資產的方式,讓工作人員的社會統籌保險與醫療保險都共同享有一定的政策待遇,保證籌資來源。個人賬戶的醫療保險比例需要按照個人賬戶的收支范圍以及工作年齡確定,創建個人賬戶實時管理方式。
商業醫療保險和醫療保險的補充需要讓政府給予相關政策,積極鼓勵單位和個人積累,組合資金的方式可以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可以單位全部投保,也可以單位與個人各承擔一半的參保方式,還可以個人參保。不僅如此,為了保障政府正常運行公務管理,財政需要為公務員提供相對應的醫療補助,但是政府不可以給別的社會成員支付保險,但是可以利用相關政策 積極鼓勵單位和個人投保。鼓勵政策需要包含這兩條:單位可以在稅前列支補充商業醫療保險和醫療保險的費用;個人繳納商業醫療保險和醫療保險可以免收個人所得稅。
(四)政府實施有效干預
第一方面,需要創建并且完善談判制度,為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和醫保調控的結合點,其次是健全醫療保險機制,完善醫保管理,保護參保人實際效益,協調各方的主要要求。目前,我國已經形成基本醫療保障系統框架,但是各個醫療政策都需要加強在各個頂點機構的落實動力。還沒有形成科學合理的調控制度。需要提高醫保經辦人的柔性化與人性化,以及綜合保障水平需要提升,需要加強醫療改革和醫療衛生改革等協調。政府是制度發展的“修整器”,利用談判制度可以有效協商實行醫療保險中出現的權責關系、政策差異以及服務質量等等,最大程度上保證有序開展醫療保險[3]。
第二方面,充分發揮出醫保部門的祖宗用,利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目前,除了建設制度,醫保支付政策區行政化還需要做好這三個轉移。政治目標需要從自身趕超轉移成比較優勢,實行范圍需要從全面干預轉移成有效組成,調控方式需要從傾斜資源配置轉移成制定競爭規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因為我國的基本國情,造成人民群眾看病比較困難比較昂貴。而實施醫保政策,能夠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參考文獻:
[1]葛欣.新醫改背景下公立醫院收支結構問題與改進策略研究[J].當代會計,2019(18):99-100.
[2]李超民,史煦光.印度公務員醫保政策及改革問題[J].上海商學院學報,2016,17(04):103-109.
[3]黃聰,王義相.對醫保政策改革問題的幾點思考[J].湖北中醫雜志,2015,37(08):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