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智峰,姜 雪,孟凡文
(濟寧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濟寧 272000)
從學生層面分析,學生被動接受理論知識,然后再進行實踐練習,一方面學生接受程度不高,不能達到預期的授課效果;另一方面這中間存在一定的時間間隔,學生很難完整地將課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練習中,實踐練習的效果大打折扣。從教學和實訓平臺層面分析,《工廠電氣控制技術》課程所學內容屬于基礎課程且內容陳舊,教師授課方式只是簡單的理論知識的講授,而實訓課程也僅僅將實訓內容進行簡單的練習,所學與實際工作銜接、聯系方面不夠密切,信息化水平較低。從教師層面分析,探索并創新本課程教學的教師較少,在教師群體中缺乏探索“舊課程,新教法”的熱情。教學評價體系是構建一門課程教學成功的關鍵,但是當前很多教師使用的《工廠電氣控制技術》評價體系太過單一,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
《工廠電氣控制技術》是一門專業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的專業基礎課程,針對本身課程特點和企業崗位需求,對課程內容重新構建,以培養學生專業思維能力和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為目標,加強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相聯系、知識與應用相貫通的自主學習能力。課程改革過程以學生就業為導向,注重實踐、淡化理論,強化應用,注重創新。把對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貫穿到整個課程教學當中。探索以項目式理論教學+實驗實訓為主的創新課程改革,緊追崗位需求,從理論+實驗、理論+實訓、理論+創新探索實踐進行層層遞進,由易到難,由老師帶領到學生自主的學習。課程評價以過程考核為主,理論考核為輔,同時融入職業技能鑒定式考核、創新設計考核等方式[1]。
堅持價值性和知識相統一,把愛國情懷、民族精神、工匠精神等融入專業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熱愛自己的專業,把遠大抱負落實到專業學習中。以企業真實工作任務設計教學項目,將安全用電、操作規程、團隊協作、科學嚴謹、法制意識、工匠精神等職業道德素養的培養貫穿在實踐的過程中,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身體力行,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外化于行、內化于心[2]。
教學目標不再是單純的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和電氣控制相關的簡單技能,而是要面向社會,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學會知識遷移和自學能力,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接線和設計技能,學會技能提升方法,技能遷移方式,對接工作崗位。
教學平臺是實踐教學的支撐,優秀的教學平臺能夠大幅度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教學平臺也不再拘泥于以前的三尺講臺。學校的電工技能實訓室包含《工廠電氣控制技術》課程配套的實訓設備,可用于課程實驗、實訓使用。疫情期間理論教學可以通過網絡授課進行,實訓教學雖然是個難點,但是通過采用大連海事大學信息工程信息工程學院信息教育研究所研制的電工技能仿真與實訓平臺和科萊爾電工仿真平臺相結合的方式[3],通過仿真操作理解電路原理和接線原理,仍然可以較好地到達線上實訓想到要實現的目的和效果。當然等學生返校后仍然需要進行線下實訓練習。這樣通過線上仿真平臺和線下實訓室平臺相結合的方式,可以全面提升學生實踐技能。
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利用優慕課、MOOC等優秀的教學平臺。線上主要完成的內容包括:線下實訓模塊對應的理論知識點學習、教師對理論知識的講解與解答、學生在線上進行仿真系統平臺的練習等內容。線下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在教師實訓演示下,學生對電路接線、電路設計等內容進行自主練習。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更好地使學生對所學融會貫通,形成知識點理論實踐閉環,促使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知識點探索。
《工廠電氣控制技術》課程可以分為從三大模塊,第一基礎模塊,包括元器件、三相異步電動機點動控制線路安裝及調試、三相異步電動機連續控制線路安裝及調試、三相異步電動機點動正轉控制線路安裝及調試等基本電路。第二能力提升模塊,包括鉆床控制線路安裝及調試、銑床控制線路安裝及調試、鏜床控制線路安裝及調試等整體性電路。第三技能拓展模塊,包括電梯、電扇、洗衣機、抽水機、面粉加工機等從生活到工農業的技能拓展。
根據課程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工廠電氣控制技術與應用》課程本身的特色,提煉出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每一項目融入一個思政主題,其他思政教育思想則潤物無聲的滲透在課程中。
實訓教學是本門課程的重中之重,單單理論知識的學習過于空洞,并且會讓學生感到枯燥、抽象,無法適從,因此實訓課程的構建和充實對學生技能的鞏固和提升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實訓教學主線采用項目式教學+學生創新設計的方式,分模塊進行,從基礎控制電路到復雜控制電路,難度逐步加深。在學生掌握基本控制電路后,需留給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可采用小組形式,基于實際應用創新設計電路,實現一定的功能,并進行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形成良性循環。
《工廠電氣控制技術》課程評價體系側重點是實踐、注重應用,所以評價體系的構建也以提高學生實踐技能為主要目的。評價體系構建如圖1所示。

圖1 評價體系構建圖
線上理論學習(20%)+線上仿真實踐(20%)+線下實訓練習(30%)+創新設計實踐(10%)+期末理論考核(10%)+學生自評、組評和教師評價(10%),采用多元化的評價考核體系能夠獲得學生綜合素質的信息。線上理論學習主要是通過學生參與線上學習時間的時長、線上學習的次數、線上作業作答的效果等指標進行核定;線上仿真實踐可通過小組視頻會議,學生分享屏幕的方式為老師和同學們展現仿真效果,教師根據仿真效果參照制定的評價指標給予相應的評價;線下實訓練習主要指實訓、實驗,根據項目的安排進行一周到兩周的實訓教學,對實訓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和實訓周考結果進行評價;創新設計實踐指學生根據《工廠電氣控制技術》所學到的內容,自己設計電路,畫電路圖并接線,完成對所學知識應用的效果。理論基礎知識是實踐的基礎,夯實基礎才能更好地進行實踐,所以期末考試主要針對理論知識進行考察測評。學生自評主要是學生自己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進行評價,組評指小組成員之間的互相評價,教師評價即教師對每個學生的評價[4]。通過整個評價體系,能夠有效體現學生對本門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實踐技能、創新能力等綜合能力。
課程改革一直是教育教學研究的重點,《工廠電氣控制技術》作為比較基礎的課程,其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都需要緊跟時代步伐,在注重基礎教學的同時,適應現代教學模式不斷更新。“課程思政”建設仍然處于探索的階段,需要深入挖掘、系統設計,形成思想教育和專業教育有機融合的思政教育體系。本文通過對高職《工廠電氣控制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能夠彌補之前教學的一些疏漏之處。一方面達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目的,有效培養學生自我學習和自我提高的自主學習意識;另一方面開拓新的教學模式,線上與線下結合、理論與實踐兼顧,切實提高學生理論知識掌握能力與實踐能力,但是仍然有不足之處,需要繼續探索研究。專業課教師可通過“學習強國”“燈塔在線”等平臺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質和思政水平,課程思政的良好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