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煒
(宇旺建工集團有限公司湖里分公司 福建廈門 361000)
隨著我國新的五年規劃開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任務需求,越來越多的公路需要承擔起原來不具備的市政道路功能。下文對公路市政化設計展開分析。
公路是接通城市、鄉鎮之間的主要道路,主要供車輛使用,強調道路的交通功能,是一種以車輛服務為主的道路。同時公路一般跨越城市、鄉鎮等,行駛距離較長,應更加注重行駛的安全性及舒適性。
市政道路可以理解為城市內部的道路,相對公路而言,更注重“以人為本”的概念,以及對道路沿線地塊的服務功能,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等各個交通要素都要進行更多考慮。同時,市政道路相比公路,行駛里程較短,且周邊地塊基本以道路進行劃分,交叉口多、交織點多,更加強調道路暢通性和可達性,為在當地生活的居民提供良好服務功能。
從公路及城市道路定義及功能上的區別決定了,在公路市政化改造過程中,不僅需要注意原有公路承擔的功能外,更要兼顧市政道路的功能需求。
對于公路來說,公路的規劃屬于長遠發展的布局規劃,路網要以全國綜合交通運輸網、全國公路網規劃和交通發展戰略為依據,同時應根據具體情況確保公路建設的合理布局,根據交通量的分布制定路網規劃,縣市的公路路網規劃應與省級、國家級的公路路網規劃協調一致,需要從更大層面上,進行統籌考慮。從總體設計上來說,特別是對于福建省多山多水丘陵地形地貌更應注重項目的可行性、經濟性及線位的多方案比選,平、縱、橫面設計應更多考慮地形因素對設計工作的影響。
市政道路規劃,必須在“多規合一”的基礎上服從城市總體規劃,在道路規劃、市政管網規劃、防洪排澇規劃等做到統一協調,服從和服務于周邊地塊的利用及開發。在設計方面,道路的平、縱、橫面設計應與周邊地塊規劃用地線及規劃標高、建筑物車輛出入口等相協調,同時也要兼顧給排水、電力通信、燃氣照明、綠化等附屬設施的合理設置。在整體上把握城市道路路網的聯系,特別對于交叉節點部分,做到合理設計,減少城市道路擁堵和車輛延誤。
公路及城市道路定規劃及設計層面上的區別決定了在公路市政化改造過程中,在規劃和設計工作中要考慮改造的經濟性、合理性及可行性。
(1)組成差異
根據《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 D20-2017)第6.1.2條,公路具有土路肩、硬路肩、車道,部分道路具有中央分隔帶,基本均為單幅路和兩幅路,如圖1所示[1]。

圖1 二級公路、三級公路、四級公路一般路基斷面形式
根據《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CJJ 37-2012)第5.3.1條,城市道路橫斷面宜由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分車帶、設施帶、綠化帶等組成。在路幅形式上分為單幅路、兩幅路、三幅路、四幅路,如圖2所示[2]。

圖2 四幅路一般路基斷面形式
(2)寬度差異
根據《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 D20-2017)表6.2.1,不同時速對應不同的寬度,如表1所示[1]。

表1 公路車道寬度
根據《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CJJ 37-2012)第5.3.1條,規定了一條機動車道的最小寬度,同時根據不同情況規定了分車帶、人行道、自行車道的最小寬度,如表2所示[2]。

表2 城市道路機動車道最小寬度
由此可見,市政道路相較公路,橫斷面組成較為復雜,在考慮機動車輛的同時,還需兼顧行人及非機動車的通行需求。在道路寬度規定上也有所不同。對于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及中央綠化帶的寬度選擇,除了根據相關規范規定以外,還需要結合相關規劃、現場兩側用地情況及相應的非機動車、行人交通量等進行綜合考慮。
一般公路附屬設施較少,排水基本通過邊溝等自然排放,管線僅有少量照明設施等,綠化僅有簡單行道樹,同時由于公路設計經常隨山就勢,需設置較多的擋墻、橋梁、隧道等。交通設施也較為簡單,平交口渠化簡單。
市政道路管線包含給排水、電力電信、燃氣照明等,管線設施復雜。道路綠化面積大、規劃好、樹種多樣、景觀效果好。公交車站、人行天橋、地道、垃圾桶、廣告燈箱、飲水設備、非機動車停放點,空中步道、座椅、公廁等都構成了城市道路附屬設施要素,交通設施較多,根據不同情況采用A類、B類、C類的交通組織形式。這些附屬設施也體現了市政道路“以人為本”的理念。
公路及城市道路附屬設施的區別,決定了在公路市政化改造過程中和規劃和設計工作中,要考慮改造的經濟性、合理性及可行性。
深安線永和馬坪至安海外曾段改造工程,項目起點位于永和鎮深安線與社馬路的交叉口,經南環路,終于安海鎮與南安市的交界處。定位為集散型二級公路兼城市主干道,項目分為A、B兩段,其中A段道路紅線寬度為40 m,樁號為AK0+000-樁號AK6+892.119,A段長6.892 km。
改造內容為完善城市道路功能,改造現狀斷面,增加非機動車道及人行道,加鋪瀝青路面,同時補充完善沿線市政道路管線設施。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橋涵工程、雨水工程、污水工程、給水工程、照明工程、綠化工程、交叉工程、其他工程。
晉江市是隸屬于泉州市轄區范圍內的縣級市,本項目是晉江市重要的基礎設施,是安海、永和、龍湖、深滬等鎮溝通的重要交通要道,是晉江市公路網主骨架的組成部分。根據項目對周圍區域經濟和交通的影響程度,直接影響區主要為晉江市,間接經濟影響區為泉州市、福建省其他縣市。項目現狀為集散型公路,沿線途徑多個自然村,現狀主車道為雙向六車道,水泥路面,破損嚴重,路面狀況較差。沿線相交道路密集,村莊分布較為集中,人行橫穿過街無交通組織,沿線交通較為混亂,導致車輛不能順暢通行,服務水平較低。
該項目的實施,對所在區域交通運輸網絡的完善、社會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等都將起到重要作用。公路的建成與投入運營,將形成公路沿線經濟帶,帶動沿線工業經濟及第三產業發展。而新產業的出現,會使公路鄰近地區特別是鄉鎮區的土地利用價值大幅增值,地區經濟將會得到長足發展,同時也為社會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從而提高沿線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當地居民整體素質,改善居民整體生活環境。
該項目直接經濟效益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節約運輸成本;節約旅客、貨物在途時間;提高交通安全;土地增值等。項目建成后,對交通組織與疏散具有重要作用,可帶動整個地區市政配套建設,增加交流量,促進經濟發展,改善投資環境,提高招商引資能力,從而使得影響范圍內的土地大量增值,給國民經濟帶來巨大效益。
A段現狀道路橫斷面形式為40 m=7.5 m(綠化帶)+11.5 m(主車道)+2 m(中央分隔帶)+11.5 m(主車道)+7.5 m(綠化帶),如圖3所示。

圖3 深安線A段現狀橫斷面
根據現場調查,A段行車道外側的綠化帶大部分已被硬化成水泥地坪或者建成簡易房。該段建筑密集,道路兩側簡易房居多,現有建筑距離車道邊緣基本為8 m。
依據《晉江市綜合交通規劃2012-2030》,A段規劃斷面寬度為70 m。橫斷面形式為70 m=8.5 m(人非共板)+7.5 m(輔道)+2.25 m(側分帶)+14.75 m(機動車道)+4 m(中央分隔帶)+14.75 m(主車道)+2.25 m(側分帶)+7.5 m(輔道)+8.5 m(人非共板)。
在結合道路周邊現狀土地利用情況及遠期土地利用規劃,著重考慮建筑拆遷情況,擬定A段采用40 m斷面,采用4 m中分帶可為深安線A段遠期市域快速通道預留橋墩位置。同時,為避免遠期斷面改造成規劃70 m斷面需再次改造斷面,影響交通及增加造價,采用近遠期相結合。提出以下方案:
A段40 m標準斷面方案一(推薦方案):40 m=3.0 m(人行道)+15.0 m(主車道+臨時非機動車道)+4.0 m(中央分隔帶)+15.0 m(主車道+臨時非機動車道)+3.0 m(人行道)。
優點:與遠期規劃70 m斷面近遠期相結合,避免遠期斷面再次改造;人機分流,雙向八車道,通行能力好,并設有人行道,最外側車道設置分隔欄,達到機非分離的效果,市政功能齊全,斷面靈活性較好;中分帶為4.0 m斷面的綠化率較高,有利于車輛調頭區的設置。
缺點:周圍村路直接接主路,主路行車速度快,不利于村民出行安全。
A段40 m標準斷面方案二:40 m=4.5 m(近期人非共板)+2 m(側分帶)+11.5 m(主車道)+4.0 m(中央分隔帶)+11.5 m(主車道)+2 m(側分帶)+4.5 m(近期人非共板)。

圖4 A段40 m橫斷面方案一(推薦方案)

圖5 A段40 m橫斷面方案二
優點:人機分流;設置輔道,有利于周邊相交道路及村道的交通組織及行車安全;中分帶為4.0 m斷面的綠化率較高,有利于車輛調頭區的設置。
缺點:無人行道,近期居民只能利用非機動車道即遠期斷面的輔道人非混行。
A段40 m標準斷面方案三:40 m=4.0 m(人行道)+15.0 m(主車道)+2.0 m(中央分隔帶)+15.0 m(主車道)+4.0 m(人行道)。

圖6 A段40 m橫斷面方案三
優點:與現狀道路斷面相結合,采用原斷面2 m的綠化帶和主車道。人行道寬度大有利于人行交通組織。造價相對較低。
缺點:中分帶為2 m,景觀效果較差,同時不利于車輛掉頭安全。
綜合比選:考慮與遠期70 m斷面能更好地銜接,方案一遠期可直接在現狀斷面上破除人行道展寬至規劃70 m斷面形式,不影響中分帶、主車道,避免施工浪費。遠期雙向六車道不能滿足交通增長需求,采用方案一遠期可拆除隔離帶為雙向八車道。故A段40 m標準斷面推薦采用方案一。
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公路市政化改造工作將會逐漸增多。在公路市政化改造的過程中,橫斷面的改造設計是最直觀,最體現改造理念的內容之一,應結合現狀、規劃、交通工程設計、市政管線設計、景觀照明設計等統籌考慮,做到舒適、合理、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