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涌 林 靜
1日照鑫泰建筑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276800)2山東省日照市市場監管檢驗檢測中心(276800)
從當前建筑工程的發展來看,施工前對材料進行質量檢測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但實際情況中由于建筑工程建設人員不具備基礎的檢測試驗意識,在沒有明確這一環節重要意義的情況下,使該過程存在著諸多影響最終試驗結果的問題,無論是對于結果準確性還是建筑功能效果均有著極大的影響。保證檢測試驗環節的有效性不僅是提升建筑建設質量的前提條件,也是建筑行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
建材對配合比的要求較高,為滿足不同類型建筑工程中的應用需求也產生了多種與之對應的配合方法。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確定配合比的工作人員就應以優質材料材為基本原則,在保證最佳應用質量的同時滿足成本需求,最大限度地縮減材料使用量。試驗過程中,應在明確材料配合比對建筑應用強度需求的基礎上制訂配合比設計方案,以混凝土為例應選擇耗費灰劑量最少且能夠保證正常應用強度的方案,瀝青配合比則需要選擇耗油量最少且能夠保證其使用效果的方案[1]。為保證材料配合比的合理性,對檢測試驗環節進一步完善,以達到材料應用效果最大化的目的,繼而最大限度地縮減成本損耗,為提升工程效益提供條件。
選擇科學合理的試驗與檢測方法是準確定位原材料應用問題的重要基礎,也是進一步提升施工技術水平的前提條件。施工技術應用流程的完善對于建筑企業來說,無論是新式工藝的應用效果還是程序應用流程的進一步完善,和以往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為建筑企業快速且穩定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保證材料性能結果的評價科學性是提升材料應用效果與建筑整體質量的重要基礎。對材料性能進行科學評價就是選擇合適的試驗檢測方法,明確建材原料、成品以及半成品的評價對象后對其性能進行科學判斷,這一過程需要嚴格依照相應標準與規定才能確保材料的檢測效果[2]。
建材原料應用范圍極大,施工人員通常為了方便施工,經常會根據過往類似工程的建設經驗對原料質量與性能進行主觀判斷。從實際情況來看,該種判斷方法是片面的,不僅無法保證判斷的精準性,還會產生不良影響,繼而導致整體建設成本提升。質量控制環節由于原料的特殊性,受到多類型環境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影響因素有兩個方面:
1)施工人員沒有掌握新建材性能。新建材的應用是否得當與建材性能之間存在的緊密聯系。從實際情況來看,多數施工人員無法完全掌握建材性能特點,要確保應用的準確性及完全將材料應用效果發揮出來十分困難[3]。再加上多數新建材沒有過往的使用經驗,建材質量問題的發生風險極高。
2)新材料試驗檢測沒有相關標準。由于多數新建材進入建筑市場的時間較短,相關部門沒有對這一類建材進行及時且全面的試驗檢測,確保這一類型的建材完全符合建筑建設需求較為困難。部分新建材的商家所出具的檢測報告并不能代表其真正的使用性能,無法作為建材使用依據。
在施工過程中,試驗檢測包含了主要建筑材料及部分配件,對主要建材進行試驗檢測通常不會被人們忽視,這是確保建筑建設正常進行的重要基礎。但與建設工作相關的配件檢測試驗卻經常被人們忽視,這是導致部分結構出現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想要確保施工質量整體的效果,關鍵在于確保主要建筑材料檢測及時性與完整性的同時,提高對配件檢測的重視,落實相關的材料配件檢測才能為進一步提升工程項目建設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科學技術的更新變化使人們對建材試驗的要求在不斷提升,這也是現階段試驗檢測機構數量不斷增加的主要原因。要確保檢測機構充分發揮作用達到預期檢測目的,并能夠適應市場發展速度,需要進一步更新與完善。從實際情況來看,試驗檢測機構的目的主要有兩個方面:
1)雖然為了確保建材性能檢測效果,部分試驗檢測機構引進了大批的先進檢測儀器,但卻并沒有重視整體檢測質量。導致雖然檢測機構規模逐漸擴大,但主體的檢測模式沒有得到與之相適應的更新。二者之間的不匹配使得現代化的檢測儀器無法將其效果充分發揮出來,想要保證試驗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實效性較為困難。
2)檢測人員專業水平不高,在綜合素養長期處于缺失狀態的情況下,后續的試驗檢測工作推進極為困難。
確保試驗設備的調試合理性與明確操作人員是保證施工進度科學合理展開的重要基礎,應以項目工程規模與實際的建設需求為主體,確保布置效果并選定與其規模相匹配的試驗室,繼而為檢測工作提供完善的條件[4]。這樣一來就能夠實現施工全過程的實時檢測目標,并從根本上將測試質量進一步提升。除此之外,科學調配儀器操作人員,使其工作效率與職能效果充分發揮出來,為保證試驗結果精準度奠定基礎。
為確保建材檢測環節的問題及時解決,應制定完善的檢測標準。提升最終試驗結果應用價值的關鍵在于試驗檢測標準是否與施工質量要求相匹配,這也是展開試驗檢測的前提條件。首先,試驗檢測人員應明確項目規模,并需要選擇與項目規模相匹配的試驗標準以保證檢測效果,其次,應創建試驗檢測全過程的工作標準,如文件管理標準或樣品抽樣檢測等。最后,應完善試驗程序,以每一道程序的具體標準約束試驗人員日常操作,為確保試驗檢測順利推進提供完備條件。所創建的試驗標準應在操作人員的實際工作過程中不斷完善,且應保證調配的合理性,從根本上提升材料檢測試驗效率。
檢測人員應嚴格依據相關規范與標準進行檢測。在完善的檢測標準基礎上確保試驗檢測數據的準確性,為后續施工環節奠定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還應規范數據記錄與試驗報告,在記錄數據時應應用統一的國際單位,書寫與數據計算均應嚴格遵從標準要求,如需要保留數據小數以確保檢測結果的精準性[5]。檢測的全面管理主要包括檢測材料來源、樣品選取與對試驗過程情況的了解,若在這一環節發現問題,應及時向上級反映以快速解決出現的問題。試驗數據管理過程中,若發現與預期數值偏差較大應首先找出問題出現原因,進行二次試驗,以保證數據準確性。最后需要將所獲得的所有數據作匯總處理,并及時上報,為后續工程建設工作提供完備條件。圖1為某試驗室依據試驗檢測流程得出的玻璃測試譜圖。

圖1 建材性能試驗程序
以水泥強度的檢測為例,利用抗折強度計算公式,將支撐圓柱中心距、破壞載荷代入。本測試進行三次試驗,取平均值。對于抗壓強度同樣要按照公式進行計算,代入40×62.5mm2的受壓面積,將計算結果取平均值,形成表格,展示對應關系。如在42.5R的強度等級中,3d的抗壓強度為22.0MPa,抗折強度為4.0MPa,28d的抗壓強度為42.5MPa,抗折強度為6.5MPa。
原材料性能質量與其試驗檢測之間存在著極為緊密的聯系,因此施工人員必須提高對建材試驗檢測環節的重視程度,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所獲得檢測結果的精準性與可靠性,從而為進一步提升工程質量與企業經濟效益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