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令俊
導讀:北方日光溫室種植番茄,必須根據番茄的生物學特性及其不同時期對環境條件的要求,選擇最佳的管理方法。除選用早熟品種外,需適時定植,同時加強定植后、花果期、盛果期管理。

北方日光溫室番茄是在秋冬季溫度條件較差或者越冬無保障的情況下栽培番茄的主要方式。其中,管理技術尤為重要,需要了解番茄的生物學特性,根據番茄不同生育時期的生長特點及其對環境條件的要求,選擇最佳的管理方法,提高收益。
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消費者的需要,選用早熟、果型中等、耐運輸的品種,如早魁、早豐、鄭番二號、汴紅三號以及西粉三號等。只有早熟、高產,才能取得市場優勢,增加收益。
為了培育壯苗、適時定植、提早上市,最好采用溫室育苗。
株高20 cm左右,有9~10片真葉;莖粗壯、節間短、呈深綠略帶紫色,第一花穗已帶大蕾;葉片肥厚、深綠、背面帶紫色,茸毛多,葉片輕度皺縮;植株頂部較平;根系發達、側根數量較多,土方外有大量白根。根據實踐,在溫室內育成適齡壯苗約需70天。河南省等中部地區,一般3月初定植。因此,育苗應在12月中下旬開始。
一般每667 m2用種量50~75 g。先用55℃溫水浸種10 min,并不斷攪拌,使種子受熱均勻,以殺死種子攜帶的病菌,其后繼續浸泡5~6 h(任水溫自然下降),充分淘洗干凈,用布包起,甩出多余水分,稍晾一下,再抖散(便于通氣),用濕布包起,放在28~30℃處催芽。每天檢查1次,并翻動種子,保持良好的通氣狀態。若包籽布干了,可蘸濕,經4~5天,種子露尖即可播種。
①苗床準備 溫室播種時下種宜稀,每667 m2需2~4 m2的播種床。床土為厚5~7 cm的營養土(營養土配制:按4∶1或5∶1的比例將田土與有機肥充分混合均勻。向每1 m3的營養土中加入復合肥1.5 kg,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等殺菌劑150~200 g和辛硫酸或敵百蟲等殺蟲劑150~200 g,其后將營養土培成堆,用薄膜覆蓋7天以上)。苗床整平后,提前2~3天加溫,使室溫升到25~30℃、5 cm地溫達到18℃以上。
②播種 先將苗床澆透底水,然后將催好的短芽均勻撒播于畦面,再蓋上1 cm的營養土。
③管理 出苗前不需通風,白天室溫25~30℃、夜溫不低于20℃,約3天就可出苗。出苗后及時通風、降溫、排濕,白天保持20~25℃、夜溫15℃左右。為防止苗期猝倒病,可在剛出苗時向畦面噴澆1次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然后再在畦面蓋一層薄薄的細土,以防止表土板結、開裂。
④分苗 分苗可為幼苗生長提供適宜的營養面積,促使地下部生長旺盛,形成大量的側根,控制地上部徒長。一般只需分苗1次,1~2片真葉期進行為好。
a.苗床準備。每1 m2可分苗100~150株。一種是用直徑8~10 cm的營養紙袋,一種是在苗床內開溝分苗。兩者都需先配好營養土(無菌菜園土40%、腐熟馬糞40%、腐熟人糞20%,另外按每15 m2苗床加過磷酸鈣2.5~3.0 kg、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0.1 kg摻合均勻)。
b.分苗。用營養紙袋分苗的,可先將播種床的苗子鏟出,輕輕抖掉根部土壤,栽植于營養紙袋中心后,擺放在苗床中澆透水;如直接分到苗床上,可按8~10 cm行距開淺溝,然后按8~10 cm的株距將苗順溝栽上,澆水后平溝,接著再栽下一行。要求行株距均勻、底水澆足,栽后床面平整。
c.管理。分苗后2~3天內,將夜溫提高2~3℃,以利新根萌發。如果中午日照強,可短時間將草苫放下一半進行遮蔭,防止幼苗萎蔫。緩苗以后,逐漸降低夜溫到10~12℃,白天保持20~25℃,防止徒長、有利花芽分化。當幼苗出現7~8片真葉、開始現蕾時,將夜溫逐漸降到7~8℃,進行低溫煉苗。定植前7~10天,縮短夜間蓋苫時間到完全不蓋苫。番茄分苗后,一般不再澆水。若缺水時,可補澆,澆后再覆蓋1層薄細土。
d.囤苗。定植前5天,澆1次透水,把苗子土塊切開、鏟起,移動位置集中擺放,然后將四周封土進行囤苗。番茄幼苗經過分苗、切斷主根后,囤苗能產生許多側根,定植后能快速緩苗并開始生長,有利于提早上市。
番茄生長發育適宜土壤溫度為16~20℃,8℃時根系生長緩慢,6℃根系停止生長,因此當棚內10 cm日平均地溫穩定通過8℃就可以定植。中原地區,2月底3月初進棚比較適宜。如果在棚內加設多層覆蓋,可適當提早定植。
大棚內早熟品種的生育期較短,一般5月下旬就要拉秧,建議每667 m2用3000~3500 kg農家肥、150~200 kg餅肥和50 kg過磷酸鈣摻勻堆積,充分腐熟后,耕翻耙平,準備定植。
選擇晴天定植。番茄早熟品種株型矮小,密植,株距20~23 cm,每667 m2種植5200~6600株。淺栽、深鋤、高培土的辦法同樣適用于春季早熟番茄,有利于迅速形成新的根群,加速緩苗。
番茄根系發達,屬于深根系作物,吸水能力很強,因此比較耐旱,對水分要求不嚴格,要求較低的相對濕度。塑料大棚內極易出現高溫高濕的環境條件,當空氣相對濕度高于85%時,花粉吸水膨脹,不能從藥囊中散出,從而影響授粉造成落花;且高濕易誘導番茄晚疫病、葉霉病、灰霉病的發生。番茄定植初期正處于低溫時期,當持續低溫、晝夜溫差過大和溫度驟變時,不僅影響植株生長,還影響性器官的正常發育而造成落花、落果。此外,澆水不當也是造成植株生長過盛、落花落果、秧果關系失調的原因。因此,定植后至初果期,要根據植株的長勢、坐果情況和天氣狀況,調整棚內的溫、濕度(緩苗期:白天溫度保持在25℃左右,夜間15℃,空氣相對濕度80%~90%;開花結果期:白天溫度23℃左右,夜間10℃,空氣相對濕度60%~70%;結果期:保持白天溫度23℃左右,超過30℃放風,低于20℃閉風,低于15℃蓋草苫保溫,前半夜13~15℃,后半夜3~7℃,空氣相對濕度50%~60%),使秧果關系協調、坐果多、膨大快、著色早。

從定植到第一穗果膨大,由于澆足了定根水,植株尚小,土壤水分消耗不大,主要影響因素是溫度,因此這一階段的管理措施以溫度調節為主。定植后3~4天內,適當通風,保持白天30℃左右,夜間15℃左右,以加速緩苗。當定根水滲下,立即深鋤細鋤平溝,緩苗以后再淺鋤培土成壟,以提高地溫,促使萌發大量不定根,形成強大的根群。同時,逐漸加大通風量,棚內溫度可保持白天20~25℃、夜間13~15℃。大棚栽培,注意通風排濕,以免莖葉徒長,落花落果,同時注意預防晚疫病、葉霉病和灰霉病的發生。
①插架 花即將開放時,應及時插架。早熟品種植株矮小、自封頂、成熟期集中,不需延長采收。所以插矮“人”字架,綁2道橫桿即可,整個生育期只需綁2次秧。
②激素處理 早春定植番茄,由于溫度低、濕度大、光照差,往往授粉、受精不良,容易出現落花落果現象;即使坐果,也容易出現畸形果。可使用15~20 mg/L的2,4-D涂抹花萼或花柄,或者用30~50 mg/L番茄靈(又名防落素)噴花,不僅可以防止落花,而且可以提早2~3天成熟,建議在花半開時進行,這樣效果最好。注意早熟品種對2,4-D比較敏感,濃度不宜過大,以免出現大肚臍、裂果等畸形果,降低商品價值。結合激素處理,應進行疏花疏果,每穗只留4~5個果,并疏掉畸形果,使養分集中供應,可獲得較大的果實。使用激素加快了植株本身營養物質向果實輸送的速度,此時如果水肥不足,加大了秧果的矛盾,不利于番茄早熟高產。所以,用激素處理過的番茄,在幼果開始膨大時,要澆1次水,并結合沖施1次10~15 kg/667 m2尿素。從開花期開始,每15~20天葉面噴施3‰磷酸二氫鉀液,補充磷、鉀肥,對果實發育和坐果有利。
番茄早熟品種的特點在于第一穗果坐果早、全株坐果集中、紅熟集中。所以,當第一穗果開始采收就進入了盛果期。此時為5月初,氣溫升高并已穩定,光照充足,果實膨大迅速,需要充足的養分和水分,但又要求較低的空氣相對濕度(最好保持在70%左右)。同時為了使番茄能夠更有效地利用營養物質,提高商品果的質量和數量,促進早熟,還應通過整枝打杈、疏花疏果等措施,人為調節植株生長和果實生長發育的關系。所以進入盛果期以后,應該在逐漸加大通風量、降低空氣濕度的前提下,以促為主,適當加大澆水量,667 m2施硝酸磷肥15 kg,氯化鉀10 kg,可用20%硝酸磷肥、1%磷酸二氫鉀、0.1%硫酸鋅、0.25%硼酸混合液,每周噴施1次,有助于提高產量。5月中旬撤掉棚膜,并葉面噴施3‰磷酸二氫鉀液,能有效防止葉面卷縮。撤掉棚膜前,在大通風的情況下,白天保持25℃左右,撤膜后管理同露地番茄,有利于番茄紅素的形成,加快著色,提早采收。
①整枝打杈 早熟番茄多是在主干上結2~3穗果以后自行封頂。可在第一穗果下保留1個側枝,留2~3片葉打頂,既可作為營養枝,又可作為后繼枝增加果實數量。整枝打杈最好在晴天上午進行,有利于傷口愈合。
②乙烯利催紅 當番茄果實長到足夠大,且開始變白發亮時,用棉紗團或戴上線手套蘸200倍乙烯利藥液,輕輕涂抹在果實上,2~3天以后即可紅熟;也可將變白的果實放在150倍的乙烯利液中稍浸泡,然后堆在室內,上蓋塑料薄膜催紅。于早春氣溫低時使用,對提早上市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