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榮 李芳芳
(延安市人民醫院,陜西 延安,716000)
現階段,結直腸癌是惡性腫瘤之一,常見的治療方式是微創手術治療,減少對患者的創傷,促進患者早日恢復健康[1]。根據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微創手術護理工作量較少,然而護理要求卻相對較高[2]。因此,結直腸癌護理期間應采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不影響患者安全基礎上最大限度減少并發癥,縮短患者康復時間,最終降低治療成本[3]。為了探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結直腸癌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本文選取患者56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來源于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結直腸癌病人56例,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28例,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齡40-81歲,平均(69.5±1.4)歲,其中結腸癌患者12例,直腸癌患者16例;對照組28例,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齡41-80歲,平均(69.6±1.7)歲,其中結腸癌患者11例,直腸癌患者1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病情觀察、環境護理及飲食護理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應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具體措施如下:術前護理:護理人員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最大限度給予患者安慰及鼓舞,增強患者對抗病魔的信心,加強疾病知識宣教,從而讓每位患者都能夠深入了解自身疾病,增強依從性。與此同時,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手術前6h禁食以及術前2h~10h進行碳水化合物清液飲用,完成腸道準備,并實施低位直腸灌腸清潔,根據實際情況留置胃管與尿管。術中護理:當患者到手術室后,護理人員應及時進行濕度與溫度調控,手術期間做好加溫腹腔沖洗工作,嚴密監護其生命體征,若出現異常情況立即處理。術后護理:護理人員需強化監護患者實際情況,當患者麻醉完全消退以及各項體征穩定之后再拔除氣管插管,并給予患者吸氧處理。如果患者生命體征已經穩定,不存在嘔吐癥狀,則需要在患者出現腸鳴音的時候給予溫開水,并在確保患者沒有不良癥狀的情況下適當給予流質飲食。與此同時,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實施情況給予其運動鍛煉指導。手術后48h借助止痛泵靜脈給藥達到鎮痛效果,緩解患者疼痛癥狀。
(1)觀察患者手術后恢復時間,包括首次排氣時間、首次進食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及住院時間;(2)觀察患者護理滿意度,采用醫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分為滿意(90分以上)、基本滿意(80-90分)、不滿意(80分以下)。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表1 兩組手術后恢復時間比較(x±s)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n,%)
目前,社會經濟得到飛速發展,從而使人們生活水平與飲食習慣發生了改變,造成結直腸癌發病率提高,尤其是中老年人的發病率更大。科學化的結直腸癌治療以及臨床護理干預有助于患者身體的早日康復[4]。根據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快速康復護理在結直腸癌護理中的應用價值相對較高。快速康復護理致力于為患者創造舒適有效的護理環境,從而讓患者心理與生理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提高手術成功率。具體來說,借助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能夠對手術期間的相關措施實施優化,有效減輕患者心理應激以及生理應激反應,緩解疼痛感,促進患者術后病情康復。此外,給予結直腸癌患者應用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能夠緩解患者手術前的負面情緒,提升患者手術的依從性,縮短手術恢復時間,比如首次排氣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及住院時間等,提高護理滿意度。
本研究中,觀察組首次排氣時間、首次進食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與住院時間都遠遠少于對照組,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說明給予結直腸癌患者實施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能夠縮短手術恢復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