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曉莉,張開基,林 娟,侯 錚,何 東,任 倩,溫順祝
(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內科,四川 成都 610000)
多發性骨髓瘤(MM)是一種克隆漿細胞異常增殖的惡性疾病,目前在很多國家屬于常見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1-2],多發于老年患者。隨著伊沙佐米、達雷妥尤單抗等新藥不斷問世,以及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自體造血干細胞等多種治療手段的引入,MM的診斷和治療效果得以不斷提高,但仍難治愈[3]。有研究發現,白細胞介素(IL)-6可以通過結合骨髓瘤細胞表面受體,刺激骨髓瘤細胞增殖[4]。IL-10是重要的免疫抑制因子,能促進骨髓瘤細胞快速增殖。人體有核細胞能不同程度地產生β2-微球蛋白(β2-MG),尤其是以代謝活躍的腫瘤細胞為主。本研究探討了血清IL-6、IL-10、β2-MG水平與MM發生、發展的關系,旨在為臨床工作提供簡單、可靠的評估指標。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本院初診MM患者40例作為MM組,均符合《2017年中國多發性骨髓瘤診治指南》的診斷標準[5],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37~72歲,中位年齡57歲;免疫球蛋白(Ig)A型13例,IgG型18例,IgD型2例,輕鏈型7例;按國際分期系統(ISS)分期,Ⅰ期7例,Ⅱ期13例,Ⅲ期20例。同時選擇健康體檢者18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齡39~71歲,中位年齡53歲。本研究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受試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MM組中,27例予以BD方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化療,13例MM予以VAD方案(長春新堿+阿霉素+地塞米松)化療。4個療程結束后參考2016年國際骨髓瘤工作組療效標準進行評估。MM組標本采集時間為化療前和化療后,對照組為體檢當天。采集空腹靜脈血10 mL,其中5 mL離心后分離上層血清,保存于—80 ℃冰箱,用于檢測血清IL-6、IL-10水平;另5 mL利用全自動生化檢測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β2-MG水平。

2.12組血清IL-6、IL-10、β2-MG水平比較 化療前,MM組血清IL-6、IL-10、β2-MG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血清IL-6、IL-10、β2-MG水平比較
2.2不同分期患者血清IL-6、IL-10、β2-MG水平比較 MM組中,不同分期患者血清IL-6、IL-10、β2-MG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分期患者血清IL-6、IL-10、β2-MG水平比較
2.3化療前后血清IL-6、IL-10、β2-MG水平比較 MM組化療前血清IL-6、IL-10、β2-MG水平顯著高于化療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化療前后血清IL-6、IL-10、β2-MG水平比較
MM是一種克隆性漿細胞異常增殖的惡性疾病,其因大量產生的單克隆Ig導致終末器官損害而引起一系列臨床癥狀。MM發病率占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10%[6]。目前,隨著新藥及新治療手段的不斷問世,MM患者中位生存期已由原來的3~5年延長至5~7年。盡管如此,MM患者仍常常因疾病進展、復發、耐藥等原因死亡。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炎癥微環境與腫瘤發生、發展有關,疾病的進展與免疫功能的缺陷和免疫平衡被打破密切相關[7]。MM骨髓微環境中免疫活化物增加,從而分泌大量細胞因子、趨化因子、生長因子,其中包括IL-6、IL-10、轉化生長因子-β、腫瘤壞死因子-α等,從而促進骨髓瘤細胞迅速生長、增殖,最終導致疾病進展惡化[8]。
IL-6是一種炎性細胞因子,可由單核-吞噬細胞、T細胞、B細胞、成纖維細胞等產生,在炎性反應、B細胞向成熟漿細胞和巨噬細胞的轉分化、B細胞增殖分化和抗體分泌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IL-6被認為是骨髓瘤細胞增殖的關鍵因子,在MM骨髓微環境中存在過表達。在MM骨髓微環境中,IL-6主要由骨髓基質細胞產生,通過旁分泌的方式介導骨髓瘤細胞生長;另一部分IL-6由骨髓瘤細胞產生,采用自分泌的方式發揮作用。有研究發現,IL-6在體內及體外均能促進骨髓瘤細胞增殖[9-10]。阻斷IL-6信號已發展成為MM的治療方法之一,IL-6單抗塔西單抗在MM的治療中顯示出一定療效[11]。IL-10被稱之為人類細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主要由單核細胞、B細胞、Th2細胞等產生,是一種作用機制復雜的腫瘤免疫抑制因子,主要參與免疫調節與炎性反應,能通過自分泌或旁分泌生長因子的方式促進骨髓瘤細胞生長[12]。MM患者體內50%的IL-10由骨髓瘤細胞產生,其活性通過gp130、抑瘤素M(OSM)介導,而OSM通常由骨髓瘤細胞產生。有研究表明,IL-10通過參與B細胞向漿細胞的終末分化,誘導漿細胞增生和血管生成,影響MM發生、發展及患者預后[13]。本研究結果顯示,MM組患者化療前血清IL-6、IL-10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且不同分期MM組患者血清IL-6、IL-10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血清中IL-6、IL-10水平可以反映MM患者腫瘤負荷及疾病的臨床分期,與ROEX等[14]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結果顯示,MM組患者化療前體內高表達IL-6、IL-10,而化療后血清IL-6、IL-10水平明顯下降。提示血清IL-6、IL-10水平可以作為臨床評估MM患者化療療效的參考指標。
β2-MG是由機體有核細胞合成和分泌的小分子球蛋白,屬于細胞膜上完整組織相容性人類白細胞抗原的一部分,在快速增殖活躍的腫瘤細胞中分泌量最大。MM患者由于骨髓瘤細胞快速增殖可引起血清β2-MG水平升高,其水平可有效反映骨髓瘤細胞克隆及其增殖活性。大量研究已證實,β2-MG能夠反映MM細胞增殖活性,是MM腫瘤負荷、疾病臨床分期、療效評估的有利依據。本研究結果顯示,MM組血清β2-MG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且不同分期MM組患者血清β2-MG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血清β2-MG水平可反映MM患者腫瘤負荷及疾病嚴重程度。本研究結果顯示,MM組化療后血清β2-MG水平明顯低于化療前。提示血清β2-MG水平可作為評估化療效果的指標,與GUPTA等[15]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MM患者血清IL-6、IL-10和β2-MG水平明顯升高,且隨著疾病病情加重而升高。因此,血清IL-6、IL-10和β2-MG可以作為MM腫瘤負荷、疾病臨床分期的參考指標,用于評估近期臨床療效,且上述指標測定簡單、快速、易操作,易于被臨床采納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