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 歌,裴 蓉,姚 卓,石彩曉
(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河南省兒童醫院鄭州兒童醫院:1.口腔科; 2.護理部,河南 鄭州 450000)
牙拔除術是常見的口腔頜面外科手術,主要用于治療牙痛或因牙痛導致的疾病。該術式主要在患兒已感染的組織上進行治療,會造成患兒不同程度的牙槽骨及牙周組織損傷,以及不同程度的心理、生理反應[1]。絕大多數兒童會強烈抗拒牙拔除術,產生恐懼心理,對治療過程產生一定抵觸,從而影響治療效果。如果患兒對牙拔除術產生心理陰影,將對其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2]。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與醫護模式的不斷變化,人們對護理質量的要求也隨之提高。護理已不僅僅單純停留在工作技術層面,應用合理的護理模式能有效輔助治療過程,促進患兒康復與預后,改善治療效果[3]。本研究在小兒牙拔除術中應用無痛干預模式,探討了其對小兒疼痛癥狀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124例接受牙拔除術患兒,隨機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各62例。對照組中男34例,女28例;年齡5~12歲,平均(8.5±1.9)歲。研究組中男15例,女47例;年齡7~14歲,平均(10.5±2.4)歲。患兒及家屬自愿參與本研究,且已簽署同意知情書。本研究獲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牙拔除術前護理干預模式:術前指導患兒進行各項常規檢查,對患兒病情進行基本評估;術中安慰患兒,以免干擾治療過程;營造良好環境,對患兒實施常規健康教育、心理疏導,并要求家屬配合。術后囑患兒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遵醫囑用藥,按時進行復查。研究組實施無痛護理干預模式[4],具體方法如下:(1)為患兒營造舒適的環境,緩解患兒恐懼、緊張情緒。為患兒提供相應護理時,動作利落、配合有序,較強的專業操作可強化患兒信心。講解拔牙過程中需要配合的操作和流程,注意說話語氣要溫柔。同時,應用容易理解的話語對患兒講解牙拔除術的相關知識及拔牙的重要性,減輕患兒對拔牙的恐懼與抵觸,提高其依從性,促使手術順利進行。(2)對患兒進行術前心理疏導。醫護人員面帶微笑,耐心、主動地與患兒進行交流溝通,拉近與患兒間的關系,緩解患兒緊張情緒。在術中觀察患兒的情緒變化,并進行引導。解釋手術進展順利,說明有不適感是正常現象,并通過談論其他的話題或播放動畫片等方式轉移患兒注意力,術后減少器械操作造成的聲音。(3)如患兒比較膽小,哭鬧現象嚴重,為避免患兒反感心理加重,醫護人員要阻止家屬大聲訓斥患兒,囑家屬用溫和的語言安慰患兒,分散其注意力,鼓勵患兒配合手術治療,減輕患兒恐懼感,使其配合治療過程。(4)醫護人員要鼓勵患兒,避免患兒對拔牙產生心理陰影,使患兒能配合術后恢復過程。
1.2.2觀察指標 應用視覺模擬量表(VAS)評估患兒治療前后的疼痛癥狀,量表總分為10分,疼痛程度與總分呈正相關[5]。以調查問卷調查患兒對護理的滿意度,護理滿意度=(滿意例數+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患兒治療前后的焦慮程度,以50分為分界值,分數與患兒焦慮程度呈正相關[6]。

2.12組VAS評分比較 2組干預后VAS評分低于干預前,且研究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VAS評分比較分)
2.22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2.32組SAS評分比較 2組干預后SAS評分低于干預前,且研究組S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SAS評分比較分)
由于患兒年齡偏小,心智尚未發育成熟,除恐懼和抵觸心理外,是否配合也是影響牙拔除術治療過程的關鍵因素。無痛干預模式是人為護理干預的一種,也是組成整體護理的重要因素[7-8]。無痛干預模式主要利用心理暗示對患兒心理狀態進行干預,從而達到護理效果。通過心理暗示增加患兒信任度,緩解患兒焦慮情緒,使其恐懼程度降低[9-10]。醫護人員與患兒進行溝通交流,向其講解相關知識,耐心解答患兒問題,可減輕其心理負擔;醫護人員帶領患兒熟悉器械、了解治療過程,安撫患兒的緊張情緒,可提高患兒接受疼痛的能力;術中對患兒進行鼓勵,使其配合治療,可提高其依從性;術后囑患兒生活的注意事項,可有效加快恢復速度,保證治療效果,對患兒的康復與預后有良好促進作用[11]。
有效的心理治療能從根本上緩解與疼痛有關的恐懼、抑郁等不良情緒[12]。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干預后VAS評分低于干預前,且研究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術前的心理治療可提升患兒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從而緩解其恐懼、焦慮等情緒,術中進行輕聲安慰及撫觸可拉近與患兒的關系,更好地穩定患兒情緒。利用一系列措施,對患兒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措施,可增強患兒的治療信心,使患兒情緒保持在平穩狀態,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其疼痛程度。由于患兒對牙拔除術的認知不足,患兒很容易在拔牙前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機體也隨之出現應激反應[13]。醫護人員通過SAS評估,與患兒家屬溝通,對患兒進行認知普及,糾正其不良認知。此外,與患兒進行有效溝通,引導患兒以平穩心態接受治療。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干預后SAS評分低于干預前,且研究組S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應用無痛干預模式對牙拔除術患兒進行護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兒情緒,消除患兒緊張、恐懼心理,使其積極配合治療,縮短治療時間。
綜上所述,無痛干預模式應用于小兒牙拔除術,能明顯減輕患兒疼痛,緩解患兒焦慮緊張情緒,并能提高其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