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婭,時元菊,朱佳佳,黃 巧
(重慶市婦幼保健院,重慶 401147)
臨床上產科急重癥患者的救治關鍵在于早期識別、初步處理和準確把握轉診時機,其中如何及時、準確識別潛在的危重癥產婦是目前產科工作者的重點研究內容[1-3]。產科護士在首診分診時及時、快速評估或判斷急重癥產婦的異常變化有一定的難度,這可能導致產婦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進而嚴重影響母嬰預后[4]。因此,提高護士在產科急危重癥分診管理中的時效性,對于降低產科急性事件發生率和改善母嬰結局至關重要[5-6]。改良早期預警評分系統具有迅速、便捷、科學及準確預測等臨床優勢,可有針對性地對危重癥產婦實施緊急的急救措施,改善產科急危重癥孕婦妊娠結局[7]。本研究探索了改良早期預警評分系統對產科急危重癥分診管理中護理工作及母嬰結局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236例孕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18例。納入標準:(1)因劇烈惡心嘔吐、急性肺水腫、持續性陰道排液、急腹癥等原因首診至本院產科急診;(2)年齡大于或等于18歲;(3)孕周大于或等于24周;(4)意識清楚,無交流障礙,治療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1)合并惡性腫瘤或結核;(2)精神異常;(3)長期吸煙或酗酒;(4)長期使用激素治療;(5)伴有全身嚴重感染;(6)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過敏體質。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組別n疾病類型[n(%)]妊娠高血壓妊娠心臟病妊娠糖尿病妊娠膽汁淤積綜合征妊娠期貧血胎膜早破先兆子宮破裂文化程度[n(%)]小學及以下初/高中大學及以上觀察組11843(36.44)19(16.10)26(22.03)9(7.63)16(13.56)3(2.54)2(1.69)5(4.24)51(43.22)62(52.54)對照組11845(38.14)15(12.71)27(22.88)8(6.78)20(16.95)2(1.69)1(0.85)6(5.08)49(41.53)63(53.39)
1.2方法
1.2.1對照組處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產科危重癥分診管理,孕婦入院后由醫生評估其臨床癥狀和特征,同時結合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結果綜合判斷其病情嚴重程度,然后將患者分流至產科普通病房、產房或重癥監護病房(ICU)。對于危重患者做好急診綠色通道的應急處理。
1.2.2觀察組處理方法
1.2.2.1成立急救小組 小組成員包括同一批經過專業培訓并考核通過的急救護士3名、母嬰專科護士2名、急救醫生1名和高年資產科醫生1名。3名急診護士負責預檢分診,記錄病例資料和聯系外勤所需交叉合血等準備工作,記錄現場孕婦各項體征;2名母嬰專科護士負責胎兒的發育評估與監護,收集孕婦資料并監測孕婦生命體征、意識狀態、羊水情況及陰道出血情況。聯合急診醫生或(和)高年資產科醫生給予相應的急救和治療措施。
1.2.2.2運用改良早期預警評分系統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運用改良早期預警評分系統[8](表2)。孕婦入院后由接診護士根據改良早期預警評分系統對其進行預檢分診,然后根據評估結果按低級、中級、高級響應開展護理處置。(1)低級響應(均為綠色標識,總分為0分):繼續進行常規觀察評估,根據病情變化及時處置。(2)中級響應(均為黃色標識,總分為1~<2分):通知產科醫生或值班醫生、N2級及以上高年資護師;護士立即完成現場應急處置,遵醫囑予治療和護理。(3)高級響應(1項及以上的紅色標識或3項以上黃色,總分大于或等于2分):立即啟動急救小組、形成搶救預案,通知高年資或上級產科醫生;護士立即完成基礎應急處置(靜脈通道、吸氧、監護等),遵醫囑予治療及護理。當孕婦病情再次發生變化時,護士再根據改良早期預警評分系統對其進行評估,并及時通知醫生進行治療和護理。

表2 改良早期預警評分系統

續表2 改良早期預警評分系統
1.2.3觀察指標 (1)記錄入院接受有效治療的時間、住院時間及轉ICU情況;(2)記錄產前出血、產后出血、休克、胎盤早剝、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等產科急性事件發生情況;(3)記錄妊娠結局。

2.12組有效救治時間及住院情況比較 觀察組有效救治時間、平均住院時間短、轉ICU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有效救治時間及住院情況比較
2.22組產科急性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產科急性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產科急性事件發生情況比較[n(%)]
2.32組妊娠結局比較 2組妊娠結局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組妊娠結局比較[n(%)]
產科急重癥具有起病急、病情發展迅速等特點,是孕婦和圍產兒死亡的主要原因[9-11]。因此提高產科危急重癥的救治水平對于降低孕婦和圍產兒病死率死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12]。改良早期預警評分系統具有簡單易懂、實用性強、可操作性強及可控性好等臨床優勢,且其不受儀器的限制及醫務工作人員主觀臆測的影響,能夠在數分鐘內準確評估患者病情,進而指導臨床救治工作[13-14]。根據改良早期預警評分系統,制訂有重點、有層次的護理計劃,對于改善患者預后具有積極作用[15]。另有臨床研究表明,將改良早期預警評分系統應用于臨床,能夠促進醫療資源合理分配和使用,這不僅有利于醫護診療質量的提高,還有利于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提高[16]。
平均有效救治時間是反映醫院救援水平的敏感指標[1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有效救治時間短于對照組。提示改良早期預警評分系統能夠提高產科危重癥分診管理的時效性。醫護人員在改良早期預警評分系統的指導下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在有效評估孕婦病情后,根據分值按照低級響應、中級響應、高級響應開展工作,故而縮短了有效救治時間,減少病情繼續發展的可能性。而平均住院時間是評估醫療護理技術水平的重要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提示改良早期預警評分系統有利于產科急重癥孕婦恢復健康,其原因可能是在改良早期預警評分系統指導下,孕婦被準確分流至普通病房、產房或ICU,在科學合理的救治下病情得以快速平穩,因此住院時間明顯縮短[1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科急性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將改良早期預警評分系統用于指導產科危重患者護理工作能夠減少產科急性事件的發生。通過實時動態進行改良早期預警評分,有利于正確判斷孕婦潛在危險和疾病嚴重程度。同時,在該種模式下,醫護配合程度較高,各個環節無縫連接,能夠對孕婦及時進行有效的醫療護理干預,因此產科急性事件發生率明顯降低。臨床研究表明,改良早期預警評分系統能為預防孕婦病情變化提供數據依據,有助于醫務人員盡早做好搶救應急準備,在防止醫護人員因經驗不足導致患者病情延誤或惡化方面具有積極作用[19]。王湘東[20]研究表明,通過持續動態測評改良早期預警評分能夠有效減少產科急性事件的發生,與本研究結果大體一致。
改良早期預警評分系統能夠有效保障母嬰安全,其原因可能是改良早期預警評分不僅將孕婦病情危重程度分值化,同時可以實時反饋治療效果,對危重癥產婦予以適時終止妊娠,保障孕婦生命安全。改良早期預警評分以護士為主導,能夠動態監測孕婦病情變化,有助于對其實施及時有效的救治,能夠有效保障母嬰安全[21]。
綜上所述,將改良早期預警評分系統應用于產科急危重癥分診管理,能夠有效提高產科急危重癥分診效率和護理質量,在降低產科急性事件發生率及保障母嬰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