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振峰
(洛陽東方醫院神經內科,河南 洛陽 471003)
腦血管疾病是由于各種病因引發血管疾病的總稱。腦血流量與腦動脈的灌注壓成正比,與腦血管阻力成反比。正常情況下,平均動脈壓在60~160 mm Hg(1 mm Hg=0.133 kPa),腦血流量可以自動調節,以保護腦組織不致缺氧而受到損傷。腦梗死是指局部腦組織包括神經細胞、膠質細胞及血管由于血液供應缺乏,導致壞死的發生,進而導致腦軟化[1]。由于異常物體經血液循環進入腦動脈或供應腦的頸部動脈,造成血流阻塞,從而引起相應的供血區的腦功能障礙。臨床研究表明,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癥狀以猝然昏倒、半身不遂、言語功能障礙為主,但是該病引發的危害更加嚴重,大面積梗死可導致偏盲、偏癱、偏身感覺減退,甚至四肢癱、腦疝、昏迷等[2]。部分腦梗死患者由于并發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腎功能障礙等而死亡。
血塞通與丁苯酞在腦梗死患者中應用效果良好。血塞通屬于臨床常用的中成藥,是五加科人參屬植物三七的提取物,廣泛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血塞通能擴張冠狀動脈、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有助于減慢心率、減少與降低心肌耗氧量,從而能提高心肌灌注量,提高腦部血流量,發揮良好的血小板抑制作用。同時,該物亦可降低血脂、抗疲勞,提高及增強巨噬細胞作用。丁苯酞廣泛用于輕、中度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其藥理作用與左旋芹菜甲素相同,能改善腦梗死患者中樞神經功能,促進其功能恢復。本研究探討了血塞通聯合丁苯酞在腦梗死中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116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8例。納入標準:(1)經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等檢查確診,符合腦梗死的診斷標準;(2)對使用的藥物無既往過敏史[3-5];(3)自愿參加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急慢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2)嚴重心、肝、腎、肺功能障礙[6-7];(3)合并腦萎縮、癡呆等疾病或出現過敏反應、病情惡化。對照組中,男32例,女26例;年齡48~78歲,平均(65.21±5.72)歲;病程1~5個月,平均(3.23±0.59)個月。觀察組中,男34例,女24例;年齡50~80歲,平均(67.15±3.27)歲;病程1~6個月,平均(3.24±0.61)個月。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血塞通治療:采用常規藥物控制患者血壓、血糖,改善微循環等[8];給予血塞通注射液400 mg(黑龍江珍寶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3020786),并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稀釋后靜脈滴注,每天1次,持續治療為14 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丁苯酞治療:口服丁苯酞軟膠囊(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299),每次2粒,每天3次,持續治療14 d。
1.2.2觀察指標 采用神經功能缺損量表(NIHSS)評估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該量表共包括12項,總分為24分,分值越高表示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采用漢語試音檢查表分別從語言運動、理解、命名等方面進行語言功能評判,總分為100分,>80分為流利,60~80分為部分流利,<60分為不流利[9]。采用Barthel指數(BI)從進食、洗澡、修飾、穿衣、大便、小便控制、如廁、床椅轉移、平地行走、上下樓梯10個方面進行日常生活能力評定,如0分表示完全依賴他人;5分表示需要極大幫助[10];10分表示需要部分幫助;15分表示可獨立行走45 m[11]。記錄用藥后皮疹、皮膚發紅、水腫、四肢乏力、渾身虛汗等不良反應發生率[12]。

2.12組NIHSS、語言功能及BI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NIHSS、語言功能及B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而語言功能及BI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NIHSS、語言功能及BI評分比較分)
2.22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腦梗死具有較高的病死率、致殘率、復發率。該疾病起病較為急促,多數患者發病前無前驅癥狀,好發于中年以后,多見于50~60歲以上,常合并高血壓、冠心病或糖尿病。然而,腦梗死的后遺癥如運動障礙、語言障礙、認知障礙等,對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極大影響[13]。目前,臨床上對于腦梗死發病機制尚未闡明,多數患者是由于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缺血及缺氧等引起的局限性腦組織缺血性壞死或軟化。臨床上,將腦梗死分為腦血栓形成、腔隙性腦梗死及腦梗死3種類型。研究表明,腦梗死的發生、發展多與糖尿病、心律失常、不同原因引起的脫水及血壓下降過快等有關,臨床多表現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等。因此,加強腦梗死患者治療、干預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血塞通聯合丁苯酞在腦梗死中的應用取得了理想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NIHSS、語言功能及BI評分均優于對照組。提示血塞通聯合丁苯酞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語言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利于患者恢復。丁苯酞是腦梗死患者常用的治療藥物,能夠有效增加缺血區血流量,改善微循環及能量代謝,降低細胞內鈣濃度,減少花生四烯酸水平,從而阻止谷氨酸釋放,激活抗氧化酶活性。同時,丁苯酞可阻斷缺血性腦卒中所致腦損傷的多個病理環節,能有效改善缺血區微循環、血流量,具有較強的抗腦缺血作用,而且可提高缺血區毛細血管數量,改善腦能力代謝與缺血腦區的微循環和血流量。血塞通能夠使機體功能增強,提高血漿纖溶酶活物活性,減輕全血黏度以促進纖溶,有效地組織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現代藥理學表明,血栓通屬于臨床常用的中醫方藥,具有活血祛瘀、通脈活絡、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腦血流量的作用。同時,該藥能降低外周阻力,降低血液黏稠度。臨床上,血塞通聯合丁苯酞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癥狀體征,并促進神經功能恢復,降低腦耗氧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從而達到保護腦細胞作用。二者聯合應用時,不良事件發生率較少,能獲得良好的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皮疹、皮膚發紅、水腫、四肢乏力、渾身虛汗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血塞通聯合丁苯酞能夠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具有較高藥物安全性,能提高患者治療耐受性、依從性。臨床上由于腦梗死病因較多,再加上患者常伴有多種基礎疾病等,因此,治療前應完善有關檢查,評估患者身體狀態,加強患者基礎疾病的控制,使患者的治療更具有科學性。
綜上所述,血塞通聯合丁苯酞治療腦梗死效果顯著,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及語言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