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榮嘉 黃研 馬丹娟 鄧文喻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廣州 510010
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一種無細胞壁、形態呈高度多樣性、能通過除菌濾器、能在無生命培養基中生長繁殖的最小原核細胞型微生物。MP是呼吸道感染常見的病原體,全年均可致病,以秋冬季節發病為主,有一定流行趨勢,不同地域、季節發病率不一,好發于兒童、青少年[1]。MP感染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臨床意義,但仍是一種被低估的疾?。?]。為了更好地了解MP的流行狀況,分子生物學分型是監測和調查的有效方法。目前,快速循環聚合酶鏈反應(rapid-cycl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apid-Cycle PCR)能快速、高效地對MP進行臨床分型[3]。近年來,獲得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毒素(community acquired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toxin,CARDSTX)的發現,為MP感染引發免疫損傷提供有力證據[4-5]。目前國內對MPCARDSTX罕有報道[6],而CARDSTX基因序列的研究未見報道。因此,本研究擬檢測本院2019年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MP的感染率,并用Rapid-Cycle PCR對MP臨床菌株進行P1基因分型,了解本地區MP的流行情況;同時運用PCR擴增CARDSTX基因,比對分析標準株M129型與臨床株的CARDS基因序列,了解臨床MP的CARDSTX基因序列保守性。
1.1 材料 實驗保存的標準菌株M129型(ATCC29342)。支原體液體培養基CM403購自美國Invitrogen公司。
1.2 MP臨床菌株的分離培養和DNA提取
1.2.1 臨床MP的鑒定 本實驗通過收集2019年本院臨床診斷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兒咽拭子標本165例,使用Real-time PCR鑒定MP臨床菌株。使用達安基因公司的肺炎支原體核酸檢測試劑盒DNA,嚴格按試劑說明書進行操作。
1.2.2 MP臨床標本的處理以及培養[7]對于鑒定為MP陽性標本的前提下,收集相關患兒的痰液標本或者支氣管灌洗液標本進行MP菌株培養分離。首先,在痰液標本加入終濃度為2.5 g/L的胰蛋白酶,置37℃水浴作用30 min,中間不時搖動3~4次,見痰液標本明顯液化即可,再加等量CM403肉湯培養液稀釋培養。而對于支氣管灌洗液標本,12 000轉/min(離心半徑為9.8 cm),離心10 min,倒去上清,取沉淀于3 ml CM403培養液中。再者,將上述樣品置于37℃溫箱培養6 h后,再用0.22μm濾膜針頭式濾菌器濾除雜菌,然后將濾液用CM403肉湯培養液再補足至5 ml,于37℃、5%CO2溫箱繼續培養5~7 d,同時設置陰性對照,每日觀察液體培養基顏色變化。若≥4 d時培養液顏色由紅變黃且清亮不混濁,表明MP生長,陰性對照無顏色變化;另外取100μl菌液加入1 ml CM403肉湯培養液中繼續培養得到MP純種。使用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DNA提取試劑盒提取菌液的基因組DNA,嚴格按試劑說明書進行操作。
1.3 MP的臨床分型 根據MPP1基因多態性和參考文獻[8-9]合成Rapid-Cycle PCR法的擴增引物:P1-40、MPAW2;PnG1S、MPI-A2;PnG2S、PnG2A。引物序列和擴增片段大小見表1,合成Rapid-Cycle PCR法的擴增引物,行兩輪PCR擴增。先用P1-40/MPAW2為外側引物進行第一輪擴增。然后以擴增產物為模板,用內側引物PnG1S/MPI-A2擴增P1-1型(607 bp);PnG2S/PnG2A擴增P1-2型(265 bp)。PCR條件均參照文獻[9]。

表1 Rapid-Cycle PCR法的引物序列
1.4 CARDSTX基因的驗證、測序以及比對 根據MP全基因序列(MPN372)設計包含CARDSTX基因序列擴增片段,用軟件Premier 5.0自行設計引物:CARDS-F和CARDS-R,序列長度2380bp(包含CARDS基因序列1760bp)。反應條件:94℃預變性10 min,98℃變性10 s,55℃退火5 s,72℃延伸20 s,共34個循環;最后72℃10 min延伸,終止反應。隨機選取5株MP臨床株的CARDSTX基因擴增產物送至廣州艾基生物公司進行測序,并將標準株M129型的CARDSTX基因序列(基因編碼:DQ447750)與臨床株測序結果分別進行比對。
2.1 鑒定臨床MP標本 165例臨床住院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咽拭子標本中,其中31例(18.79%)熒光PCR信號陽性(>5×102copies/ml),見圖1。

圖1 MP臨床株的Rapid-Cycle PCR鑒定
2.2 MP菌株的分離培養 將處理后的MP臨床標本接種于CM403液體培養基,培養結果見圖2。MP生長過程中,利用葡萄糖并分解產生酸性代謝物質,使培養基pH發生改變,使酚紅指示劑由紅色變成橘黃色。最終分離培養獲得臨床MP分離株為25株,其中有6株沒能分離成功。

圖2 MP臨床株在CM403液體培養基中的培養結果
2.3 MP菌株的Rapid-CyclePCR分型 以P1-40/MPAW2引物擴增的第1輪產物為模板,用PnG1S/MPI-A2擴增出607 bp的DNA片段為MPP1-1型。結果顯示,25株MP臨床株均擴增出607 bp條帶,說明25株均為P1-1型菌株(圖3)。25株臨床株均未擴增出P1-2型265 bp條帶。

圖3 5株MP臨床株Rapid-Cycle PCR分型的鑒定
2.4 MP菌株的CARDSTX基因擴增以及測序 用引物CARDS TX-F/R對25株臨床株進行PCR,均擴增出2 380 bp目的片段(圖4)。隨機選取5株臨床株的CARDS TX基因測序,并與genbank數據庫的M129序列同源性達99.88%。

圖4 5株MP臨床株CARDSTX基因的鑒定
MP作為嬰幼兒、青少年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體之一,感染后臨床表現常無特異性,易于與其他病毒、細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相混淆,且對抗生素敏感性具有特殊性,所以臨床對于檢測MP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2,10]。目前,最常用MP分型主要根據P1基因重復序列的核酸差異為主要依據,分為P1-1型和P1-2型[11-12]。由于P1基因含有RepMP 4和RepMP 2/3兩個重復序列易發生基因突變或重組,可導致表面膜蛋白P1氨基酸序列的改變而形成新亞型。根據報道,每隔3~7年MP可發生1次地域流行或爆發,這與MP的分型轉換流行相關[8]。本試驗從本院收集的165例急性呼吸道患者的咽拭子標本中共檢出31例MP臨床菌株,陽性率為18.79%。
目前,P1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分析(RFLP)、多位點變量數串聯重復分析(MLVA)、多位點序列分型方法、單核苷酸多態性、Rapid-Cycle PCR、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和全基因組測序分析都被用于MP的分型[13-14]。Rapid-Cycle PCR是MP分型最為實用的方法之一,并且操作簡單,得到廣泛應用。本試驗通過Rapid-Cycle PCR獲得25株P1-1型菌株,未檢出P1-2型菌株。分離臨床株在MP感染的致病性中,除了通過表面膜蛋白P1的變異、莢膜樣物質的抗吞噬作用等逃避宿主免疫系統的防御外,CARDSTX的發現對于了解MP的致病有重要意義。目前發現CARDSTX是MP感染宿主細胞的主要毒性蛋白,在促發氣道炎癥及維持氣道高壓狀態中扮演重要角色[4-5,12]。Kannan等[4]、Becker等[5]通過研究CARDSTX的編碼基因及其功能,證實其毒素功能區和結構區與百日咳毒素蛋白S1相似;其毒素的二磷酸腺苷-轉移酶N端殘基就像百日咳毒素蛋白一樣,保留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結合催化基團和催化谷氨酸殘基。有研究發現,P1-2型菌株可以高表達CARDSTX,相比P1-1型菌株更具有侵襲性。然而本研究通過檢測25株MP的臨床分離P1-1型菌株,均攜帶CARDSTX基因序列;并根據測序結果,與數據庫的M129同源性達99.88%,說明CARDSTX基因高度保守。而對于P1-1型菌株與P1-2型菌株CARDSTX表達差異,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綜上所述,本研究收集地區臨床MP感染菌株,通過Rapid-Cycle PCR分型,了解本地區MP流行主要以P1-1型為主。并且通過驗證MP臨床株的CARDSTX基因,發現其具有高度保守性,或許能成為MP感染的新靶標。
利益沖突:作者已申明文章無相關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