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丁蘭 章曉峰 張亞容 谷英英廣東醫學院附屬厚街醫院康復科,東莞 5900;洪梅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東莞560;廣東醫學院附屬厚街醫院眼耳鼻喉科,東莞 5900;高埗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東莞 575
突發性耳聾為臨床耳鼻喉科疾病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特別是在中老年群體中比較多見[1]。一旦發病會給患者的聽力功能帶來一定的影響,導致其心理狀態逐漸發生轉變,負面情緒增多,對臨床治療效果帶來不利。目前臨床中的治療方式種類較多,且應用效果顯著,據相關研究發現,患者在接受常規臨床治療的同時,配合耳穴壓豆的方式開展護理工作能夠進一步提升臨床療效[2]。但在實施期間逐漸發現由于患者認知程度較差,再加上該疾病的發病較急,患者一時間難以接受,因此依然會給護理工作帶來一定的阻礙[3]。為促進護理效果的提升,在本次研究中將聯合社區健康教育措施展開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廣東醫學院附屬厚街醫院收治的56例突發性耳聾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聯合組,各28例。對照組男12例,女16例,年齡范圍為59~78歲,年齡(69.84±2.66)歲;聯合組男11例,女17例,年齡范圍為60~79歲,年齡(69.52±2.71)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因此可開展對比研究。兩組患者對本試驗均知情同意,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1)納入標準:①根據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制定的《突發性耳聾的診斷和治療指南2015》,診斷為突發性耳聾的患者;②年齡在18周歲以上;③能夠清楚表達自己想法;④無其他嚴重的心、肝、肺、腎功能不全及惡性腫瘤。(2)排除標準:①有可追溯的明確病因(耳外傷、爆震、惡毒性藥物、明確相關的病毒感染等);②患耳伴有中耳、內耳炎癥、梅尼埃病或其他原因導致的聽力下降;③有明確精神病類疾病。
1.2 方法 (1)對照組運用耳穴壓豆干預:①在患者耳廓附近進行全面消毒,利用探針在患者耳部反射區進行疼痛點的查找,重點尋找肝、腎、內耳、內分泌、皮質下、神門等部位;②在壓痛點確定好以后,取一王不留行籽,將其利用膠布完成粘貼后,放置于患者壓痛點部位,并輕輕向下按壓,觀察患者癥狀表現,待其出現酸脹的感覺以后,可停止下按;③囑患者每隔4 d進行1次耳貼的更換,并每日按壓5次,每次按壓1~2 min。(2)聯合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社區健康教育干預:①健康知識普及:患者患病后,大多對自身疾病知識不夠了解,因此易出現恐慌心理,此時護理人員可為患者進行相關護理工作的知識普及;囑其耳聾恢復期和居家護理的注意事項:注意休息,預防感冒、勞累及感冒可能導致突發性耳聾病情繼續加重;避免情緒劇烈波動,情緒激動也容易使病情出現波動;忌辛辣刺激飲食,戒煙酒;可以繼續口服擴血管、營養神經類藥物,比如銀杏葉片、甲鈷胺等;伴有耳鳴者,可睡前口服1/4片氯硝安定,抑制耳鳴;②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患者患病后常因聽力下降而給自己的日常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會出現多種負面情緒,此時護理人員需通過與患者之間的進一步溝通,使之注意力能夠得到轉移,改善其負面情緒。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負性心理變化情況,在患者接受護理措施干預前后,分別利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通過患者自評方式對其負性心理進行評價,分值為20~80分之間,分值越低,說明患者心理狀態越佳,負性心理狀態越少[4]。(2)利用調查問卷填寫的方式對患者的認知程度進行評價,內容主要包括疾病相關知識、科學的護理措施以及正確的治療方法,每項內容滿分均為100分,分值高,說明患者的認知程度更高。(3)在完成護理干預后,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分析,采用匿名調查問卷的填寫進行評價,分值最高為10分,最低為0分,9~10分說明患者十分滿意,6~8分說明患者一般滿意,≤5分說明患者不滿意,護理總滿意度為(十分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選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負性心理評分 干預前,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聯合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突發性耳聾患者負性心理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突發性耳聾患者負性心理評分比較(分,)
注:聯合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社區健康教育干預,對照組運用耳穴壓豆干預;SAS為焦慮自評量表,SDS為抑郁自評量表
例數28 28組別聯合組對照組t值P值SAS干預前65.56±1.55 65.61±1.49 0.123 0.902干預后24.45±1.03 35.36±1.14 37.575<0.001 SDS干預前65.71±1.49 65.49±1.36 0.577 0.566干預后24.31±1.41 36.64±1.48 31.917<0.001
2.2 認知程度評分 干預后,聯合組的疾病相關知識、科學的護理措施、正確的治療方法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均P<0.001),詳見表2。
表2 兩組突發性耳聾患者認知程度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突發性耳聾患者認知程度評分比較(分,)
注:聯合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社區健康教育干預,對照組運用耳穴壓豆干預
例數28 28組別聯合組對照組t值P值疾病相關知識90.22±1.20 83.66±2.03 14.720<0.001科學的護理措施90.28±1.36 84.11±1.84 14.269<0.001正確的治療方法89.87±1.92 83.89±1.49 13.020<0.001
2.3 干預后患者滿意度 干預后,聯合組的護理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163,P=0.002),詳見表3。

表3 兩組突發性耳聾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突發性耳聾在臨床中多因一些突發事件造成,且癥狀表現多集中于單側。患病后,患者需要接受及時的治療措施,如高壓氧治療、能量合劑治療等,并聯合常規方式開展護理工作,但是往往效果并不理想[5-6]。
本次研究中聯合組患者運用耳穴壓豆聯合社區健康教育的方式開展護理工作,效果顯著。對其中的原因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主要集中在以下兩點:(1)耳穴壓豆主要能夠對人體的五臟六腑進行良好調節,通過利用人體耳部反射點的按壓,刺激經絡、氣血的疏通,最終可使患者的血液循環得到良好地促進[7-8];(2)利用社區健康教育能夠使患者進一步認識自身疾病,從而更加積極配合臨床診療及護理工作的開展,特別是很多心態不佳的患者通過運用該方式能夠獲得更加有效的心理疏導[9-10]。因此將二者聯合應用,能夠進一步提升護理效果[11]。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患者的負性心理各項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均P<0.05),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以及認知程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5)。
綜上所述,針對突發性耳聾患者開展臨床護理工作過程中,應用耳穴壓豆聯合社區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促進其負性心理地改善,并顯著提升患者的認知程度,使護理滿意度得到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