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體呈黑色的包裝盒上印著這樣一句Slogan:“日月星辰,山川河海,你的故事,我時刻守護著。”這種簡約而又直奔主題設計風格,勾起了筆者的探索欲望。打開包裝上蓋,我們可以看到綠聯私有云、產品配件和希捷酷狼NAS專用盤等擺放得井井有條。
整體來看,綠聯私有云為“梯形體”結構,最大尺寸約為213.5mm×192mm×112mm,重約1 250g,對于偌大的包裝而言,還算小巧。此外,綠聯私有云采用“ABS材質+金屬噴漆工藝”,質感十足。
按壓頂部,就能打開綠聯私有云的硬盤插槽—內置雙盤位、最高支持36TB存儲空間,兼容3.5英寸及2.5英寸硬盤。或許有朋友對36TB容量大小沒有概念,換算成如下量化數據更為直觀:1 258萬張3MB的高清照片;2.4萬部1.5GB的高清電影;125萬首30MB的無損音樂;3 775萬個1MB的文檔。而得益于采用了“卡扣快拆式”的硬盤安裝方式,無須螺絲刀即可穩固硬盤。
綠聯私有云的左側設計有電源指示燈、網絡指示燈和兩顆硬盤指示燈,以及Type-C和USB 3.0接口;右側則設計有reset復位鍵、USB 2.0接口、千兆網口、電源接口和出風口,將出風口設計在機身側面不僅有利于散熱,還能防止異物進入,細節處可見用心。為了進一步有效散發熱量,綠聯私有云的頂部和底部均采用了隱藏式鏤空散熱設計,并非“悶罐”結構。
相較而言,綠聯私有云的正面和背面就十分簡約了,僅設計了綠聯的LOGO(URGEEN)。此外,綠聯私有云的底部布局了4片防滑膠墊,防滑的同時還能防止機身與桌面產生摩擦。
兼容性方面,綠聯私有云支持Android手機(Android 5.1及以上版本系統)、iPhone(iOS 9及以上版本系統)、PC(Windows 7及以上系統,和Mac OS (X10.10及以上系統)。首次使用時,只需下載《綠聯云》APP或客戶端,按提示完成注冊和產品設置即可。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綠聯云》客戶端還是APP,對綠聯私有云的整個操控流程都很順暢,不需要額外設置網關等復雜參數,即使是“小白用戶”也能輕松上手。

操作邏輯簡單化并不代表功能單一,綠聯私有云反而給筆者帶來了不少的驚喜和滿足。
其一,綠聯私有云采用P2P穿透技術,實現在任何網絡環境下、多終端的遠程訪問。在綠聯私有云接入網絡后,不論身在何處都可以通過《綠聯云》APP或客戶端訪問設備的文件,實現對文件資料的遠程存取、查看、分享。不止于此,綠聯私有云還提供了Samba、DLNA等方式來進行訪問,沒有安裝《綠聯云》客戶端的設備通過Samba服務訪問就十分方便,通過DLNA無線投屏則可以將電影投屏到電視,和家人暢享大屏時光。
其二,綠聯私有云支持多人共享模式。首次綁定綠聯私有云的用戶為管理員,管理員可添加子賬號共享設備(包括存儲空間)。管理員和普通用戶在綠聯私有云的使用上沒有區別,只是管理員可以控制設備的相關權限,更重要的是即使是管理員也不能查看其他用戶上傳的文件,真正做到每一個用戶都擁有私人空間。
其三,綠聯私有云支持共享相冊功能。對筆者而言,這個功能十分受用—家里的小寶貝才一歲多,每天都忍不住給她拍照發送到家庭《微信》群。長此以往,《微信》臃腫不堪,占據了大部分手機存儲空間。而共享相冊功能不僅解放了手機存儲空間,還能隨時分享孩子的美好瞬間……

其四,綠聯私有云支持自動備份功能。作為64GB的iPhone用戶,筆者時常收到“手機內存不足”的提示,很是煩躁。將照片和視頻等文件上傳到iCloud一來上行緩慢,二來存儲空間不足還需額外購買,綠聯私有云的存在讓此煩惱一去不復返。同時,將PC上的資料備份至綠聯私有云既方便多人協同辦公,又為PC中的資料上了雙重保險。
作為數據管家,綠聯私有云對于數據安全的把控也是很到位的。首先,在存儲方式上,綠聯私有云支持“普通模式”和“備份模式”。開啟備份模式后,硬盤互為備份,哪怕其中一個硬盤不幸損壞,數據也可以正常讀取。其次,重要的文件可放入綠聯私有云的加密空間,加密空間文件采用專用密鑰方式加密,無密碼不可訪問且無法破譯。

硬件配置方面,綠聯私有云搭載了“2GB DDR4內存+8GB閃存”,以及四核1.4GHz RTD1296 ARM Cortex-A53處理器。硬件配置水平趨于中上水準,既保證系統的流暢性,又讓功耗不至于過高。同時,在“雙軸承靜音風扇”的加持下,綠聯私有云在運行時的聲音很低,堪稱“靜謐”。
對于傳統網盤,用戶最常詬病的就是上傳和下載速度了,尤其是非會員用戶,下載的速度實在“慘不忍睹”,即便是會員用戶也可能很難達到最大下載速度。那么綠聯私有云在傳輸速度方面有何表現呢?我們分別通過內網和外網環境測試來一探究竟。
基于公司的電信千兆光纖寬帶、小米AX 3600 Wi-Fi6路由器和iOS設備端條件下,筆者對綠聯私有云的傳輸速度進行了測試。在內網環境中,5GHz頻率下,下載文件的速度可以維持在91Mbps,上傳文件速度則要慢一些,為45Mbps。筆者的手機中一共有1 600多張照片和多個視頻,總容量約為3GB。在經過一分多鐘的備份后,手機中的照片和視頻都出現在了綠聯私有云中。在電信的5G外網環境中,測得文件的下載速度為13Mbps,上傳速度為4Mbps。對于大多數用戶而言,這樣的傳輸速度也夠快了。

同樣在電信千兆光纖寬帶條件下,利用PC測得局域網內綠聯私有云的讀取測試達到千兆水準—穩定在120Mbps以上。由于綠聯私有云預留有USB3.0及Type-c接口,支持磁盤陣列、移動硬盤和U盤等外置設備接入。通過USB 3.0接口安裝外置存儲—U盤和SSD,將U盤中的數據上傳至綠聯私有云的傳輸速度穩定在65Mbps~70Mbps,而使用SSD的傳輸速度則可達到80Mbps~90Mbps。
最后,除了上述種種,綠聯私有云還擁有自動休眠、遠程開關機等“進階”功能。如果是百度網盤用戶,在《綠聯云》中還可直接將網盤數據轉存到綠聯私有云,做到數據互通。
截至發稿前,綠聯私有云推出了三個版本—標準版(不含硬盤)、4T版(配備2塊2TB希捷酷狼NAS專用盤)和8T版(配備2塊4TB希捷酷狼NAS專用盤),售價分別為1 199元、1 899元和2 399元。如今,硬盤價格堅挺,而在不俗的配置與強大的功能加持下,綠聯私有云的性價比很高,有此方面需求的朋友不妨多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