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昊
最近有消息傳出,李老師開了家“診所”,專治同學們習作中的各種“疑難雜癥”。據說“開業”沒幾天,慕名前來看“病”的人絡繹不絕。今天,我懷著好奇的心情,拉上媽媽陪我一起去瞧瞧,順便治治我的習作中那些久治不愈的“怪病”。
李老師的“診所”就設在自己的辦公室里。我們去時,正巧趕上雙休日,排隊看“病”的人特別多,隊伍長得一眼望不到頭。“診所”門前貼著一張告示:本“診所”專治學生習作中的各種頑癥,比如“恐文癥”“肥胖癥”“貧血癥”等,如有“患者”求“醫”,本人定當竭盡所能。最后還附上一句話:本人看“病”不收禮,收“禮”只收習“武”人!
看完后,我不禁噗嗤一笑,好一個“李記‘診所”。
經過N個小時的耐心等待,我好不容易走進了李老師的辦公室。正在“就醫”的是一名三年級的“患者”。她媽媽告訴李老師,這孩子對作文提不起興趣,一聽到寫作文就頭痛,半天也寫不出一句,所以今天特意前來“求治”。李老師聽完后,說:“這位家長,你不用害怕,這孩子得的是‘恐文癥,就是聽到作文就害怕。這是對作文認識不清所致。治療這種‘病得用‘心理療法,請你平時給他講講寫作的道理,提高他對寫作的認識,消除他心理上的恐懼感,提高寫作興趣。至于他寫不出作文,這主要是‘缺米所致。你應該經常帶他到外面走走,幫助他觀察生活,積累作文素材,努力找到寫作文的‘米。”孩子的媽媽聽完點點頭,謝過李老師后帶著孩子走了。
接下來,是一位五年級的“患者”。他向李老師訴說“病史”:自己寫的文章淡而無味,毫無文采。李老師說:“你得的是‘貧血癥。就是詞語貧乏,寫出來的作文缺少色彩,語言不生動。治療你這‘病的最好辦法是多看書,多積累詞句,增加一些新鮮‘血液。語言豐富了,‘病癥也就自然而然地消除了。”
終于輪到我了。李老師問起我的“病史”。我告訴他,我不怕寫作文,但每次老師批改作文時總是說我語言啰嗦,廢話連篇,我不知道這是啥原因。李老師一聽,不禁哈哈大笑道:“你得的是一種‘肥胖癥!”“啊?”我詫異地張大了嘴。李老師見狀,立即安慰我說:“不必驚慌,這種‘病能治好。”我連忙問:“怎么個治法?”李老師不緊不慢地說:“減肥。”“減肥?”我更加疑惑了。李老師提起筆,當即給我開了一張“處方”,上面寫道:“寫作文時有中心,重點突出主次明。主要內容要詳寫,次要內容應略寫。只要把握這尺度,‘瘦身肯定見‘療效。”我和媽媽接過“處方”,興高采烈地走了。
回家的路上,我邊走邊想:這“李記‘診所”真是名不虛傳啊!
指導老師 李曉云
名師點評
好一個“‘李記診所”,好一個高明的老師。本文構思巧妙,語言詼諧,引人入勝。小作者把同學們最頭痛的問題通過“病人”看“醫生”的形式寫得有滋有味,輕松活潑,幽默自然,實屬信手拈來。不知同學們讀后想過沒有,自己寫作文時是否也像小作者這樣,在選材、構思、立意上動過一番腦筋,下過一番苦功夫,做到別具一格、獨出心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