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仰臣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說過:“文章的思想僅僅是正確的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善于把這些思想表達得讓大家都能明白。”而“畫龍點睛”便是突出文章中心思想的一個有效做法,即在文章的關鍵地方用精練的語句巧妙點題,讓讀者清楚文章的主旨,博得讀者的青睞。
一、開宗明義,篇首點睛
戲曲主角上場時,一個精彩的亮相便能奪人眼球;文章開頭就某個人物或事物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往往能夠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使讀者輕松地把握住作者的寫作意圖,此所謂“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如學生習作《野菊花》的開篇:
在花的世界中,花的種類不計其數。雖說野菊花不如牡丹花那般高貴典雅,也不如玫瑰花那般芳香艷麗,它只是一種普普通通的小花,但它的花美麗而不刺眼,顯得那么樸素大方;它的花清香而不刺鼻,聞著使人清新舒暢。所以,我最喜歡野菊花。
上文開篇點題,將野菊花與牡丹花、玫瑰花巧作對比,進而突顯它的特點,表達了小作者對野菊花的喜愛之情,讓讀者一下子就抓住了文章的思想。
二、承上啟下,篇中點睛
在敘說故事的過程中,我們情感的琴弦被某個人物或某件事觸動了,自然會有很多話要說,有很多情要抒發,這時候運用簡潔的詞句承上啟下,既能突出文章中心,又使文章結構嚴謹,給讀者帶來不一樣的美感。如學生習作《做人當如君子蘭》:
我來到爸爸的辦公室,突然看到他放在陽臺上的那盆植物竟然開花了,我感到十分驚訝。“這是君子蘭,一種觀賞性極高的植物。”爸爸說,“我養了三四年,它都沒有開花,甚至連葉子都沒有變化,我一度認為自己買了一盆假的君子蘭呢。”
早就聽說過君子蘭的大名,它的生命力極強,即使一個月不澆水,它依然翠綠挺立,這不得不讓人敬佩!而且,只要聽到它的名字,就知道這種植物不簡單。天底下,能被稱作“君子”的植物可不多,就像大家稱荷花為“花中君子”一樣。
其實,我一開始就挺佩服它。爸爸的辦公室坐南朝北,一年四季曬不到太陽,而且冬天冷夏天熱。聽爸爸說,他曾經養過幾次綠蘿,但最終都死了,只剩下這一株君子蘭存活了下來。沒想到,它竟然開出了美麗鮮艷的花朵。
我突然明白了爸爸在陽臺上放一盆君子蘭的原因。爸爸悉心地照看著君子蘭,終于等到了它開花的這一天,相信君子蘭也見證了爸爸向著理想進發的心路歷程。爸爸就像這盆君子蘭一樣,無論處于順境還是逆境,一直默默奮斗,無論成功也好,失敗也罷,只要堅持不懈,最終自然會有所收獲。
我愛君子蘭,也希望自己像君子蘭一樣,在逆境中永不屈服。
小作者將視角投向爸爸辦公室里的一盆君子蘭身上,并賦予它鮮活的生命,通過描述讓人如見其形。而后,小作者以此為依托,由物及人,用“我突然明白了……”抒發“在逆境中永不屈服”的感悟。結尾在“點睛”的同時也激發了讀者的情感共鳴,使文章具有層層遞進的意蘊之美。
三、卒章顯志,結尾點睛
前人評論杜甫的詩歌時,曾說過這樣的話:“一篇之妙,在于落句。”這句話提醒寫作者在集中筆墨記敘的基礎上,用一兩句含義深遠而簡練的抒情議論句作為文章的結尾,能夠一語破的,顯示題旨,既能讓讀者準確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又能在結構上收束全文,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如學生習作《那次,我沒有放棄》的結尾:
如今,我早已能夠熟練地滑冰了,但對兩年前學滑冰的情景仍記憶猶新。那次,我沒有放棄,實現了我的追求。人生不也如此嗎?雖然經常會摔倒,但只要不放棄,堅強地站起來,就能完善自己的人生。
文章主要記敘“我”在兩年前雖然多次摔倒而堅持滑冰的經歷,水到渠成地表達了真切的感受,突出了人生道路上,“雖然經常會摔倒,但只要不放棄,堅強地站起來,就能完善自己的人生”,給讀者以啟發,并留下鮮明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