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黎娟 陳淑芳
象山白鵝是浙江省象山縣的特色優勢地方品種,象山縣以飼養種鵝為主,長期向市場供應鵝苗,鵝苗質量好壞關系著象山白鵝種業的長遠發展。象山白鵝種質資源優勢的保證在于做好種鵝選育,提高養殖戶育種意識,采用科學的育種方法選育后備種鵝。為更好地指導養殖戶做好后備種鵝選育工作,筆者結合象山本地實際情況,總結出象山白鵝六階段選育法,內容如下:
一選:種蛋階段
從源頭把控后備種蛋質量。首先要在飼養管理條件較好的種鵝場挑選健康種鵝群所產的種蛋,種蛋大小在180克左右,然后將挑好的種蛋統一收集后進行消毒,再置入固定的孵化箱內集中孵化。
二選:鵝苗孵化階段
鵝苗出殼后進行二次篩選,要求鵝苗體重在120克以上,毛色光亮,眼大有神,叫聲洪亮,卵黃吸收好,身體發育健全。將公鵝和母鵝分開放入不同育種基地進行飼養,給挑選好的1日齡小鵝皮下注射小鵝瘟高免卵黃抗體和痛風抗體各0.5毫升/只。
三選:育雛階段
1~28日齡雛鵝為育雛階段,是選育白鵝的關鍵時期,要認真做好育雛管理,及時接種疫苗,提高育雛期間鵝苗的成活率,確保健康和整齊度。
為便于后備種鵝選育及回收,種鵝放養戶與代養戶簽訂后備種鵝待育協議后,嚴格按照象山白鵝飼養管理技術標準進行培育,遵照象山白鵝后備種鵝免疫流程進行免疫。
四選:育成階段
育成階段是指29~70日齡的仔鵝。這個時期可以根據飼養條件,實施“放牧為主,補飼為輔”的飼養方式,及時補充砂礫,幫助消化。放牧初期要控制好時間,每天上午、下午各放牧1次,每次活動時間以2小時為宜,可充分利用放牧條件,加強鍛煉,以培育出適應性強、耐粗飼、增重快的鵝群,為選育種鵝打下良好基礎。
五選:后備種鵝階段
放牧育成鵝養至71~90日齡時,則可挑選出后備種鵝。選擇標準:羽毛全白,四肢健壯,眼部有神,叫聲洪亮,喙、肉瘤橘黃色,眼瞼金黃色,虹彩灰藍色,腿脛橘黃色,爪玉白色;公鵝體重4千克以上,頭頸強勁粗壯,肉瘤高大;母鵝體重3.5千克以上,頭頸清秀靈活,肉瘤較低。發育健全的個體留作種用,淘汰黑毛、雜毛、翻翅、頜下有咽袋、脖頸短粗等發育不健全的個體,淘汰個體可以作為肉鵝上市,將挑選好的后備種鵝進行回收飼養。
后備種鵝飼養分為生長階段、限飼階段和恢復階段。生長階段在70~100日齡,采取全舍飼方法并飼喂全價配合飼料。限飼階段在101~120日齡,采取限制飼喂的方法,適當減少粗蛋白質含量和精飼料占比,適當增加粗飼料含量,粗飼料占飼料總量的30%為宜。恢復階段在121~150日齡,做到飼料多樣化,精飼料和青綠飼料充足,增加日糧中鈣質含量,促進生殖器官完全發育成熟,并為產蛋積累營養物質。可以采用人工輔助強制換羽方法換羽,促使后備種鵝整齊一致地進入產蛋期。
六選:配種階段
后備種鵝在140日齡左右時開始初次產蛋,觀察產蛋情況,及時淘汰產軟殼蛋、異形蛋,脫肛、跛腿、翻翅等生長發育不良或生病的個體。200日齡時,如果種鵝還未產蛋,可以考慮淘汰。母鵝的適配月齡為8月齡,公鵝為10月齡,這時公母鵝可按1∶5~6的比例混群飼養。觀察配種情況,淘汰脫肛、配種異常等不健全的個體。特別是對公鵝的選留,要進一步檢查生殖器官的發育情況,嚴格淘汰陰莖發育不良、陽痿的公鵝,選留陰莖發育良好、性欲旺盛、精液品質優良的公鵝作為種用。
每只產蛋鵝每天的精飼料喂量為150~230克,并搭配足量的青綠多汁飼料或優質干草粉。產蛋鵝舍應單獨配置一個礦物質飼料盤,任其自由采食,以補充對鈣質的需要。飼喂方法:第一次飼喂精飼料在早晨5~7時,第二次飼喂在中午10~11時,第三次飼喂在下午5~6時。產蛋高峰時,要保證種鵝吃好吃飽,供給充足、清潔的飲水。為減少種鵝發生應激反應,要對經產種鵝進行普免,免疫時間盡量安排在種鵝休蛋期。
附注:種鵝免疫管理工作
在種鵝養殖過程中,除做好鵝場的衛生、消毒工作外,還要制訂科學的免疫程序,這樣不僅可以控制傳染病的發生,還能為種鵝選育保駕護航,保障種鵝健康,提高種鵝質量。象山白鵝后備種鵝的免疫程序詳見表1和表2。
除定期做好免疫外,還要做好驅蟲工作。30日齡時驅球蟲,常用藥物有氯苯胍、地克珠利、克球粉;60日齡時驅線蟲、蠕蟲,常用藥物有丙硫苯咪、吡喹酮和阿維菌素。育苗和育成階段鵝群若發生過疫情,則整群作為肉鵝淘汰,不留作種用。
(作者聯系地址:浙江省象山縣畜牧獸醫學會 郵編:31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