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慧
仿寫是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對象通常是文本中有特點的句段、典范的表達形式,但有一種仿寫在相應的文本中找不到范本,那就是針對文本留白進行的補白活動。在具體操作中,教師要指導學生精選值得咀嚼的文本留白,從學習過的類似文本中精選表達范例,再用自己的語言加以呈現,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文本中的關鍵詞通常都是一句話或一段話的表達重點,具有概括性的特點。這樣一來,文本中有些關鍵詞在表達上就會留下空白。因為關鍵詞是學生學習課文時必須理解和體會的對象,所以其留白往往也需要學生加以體會。為了學生有效地體會關鍵詞形成的留白,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相關的聯想、想象,將概括性的內容進行具體化呈現。如教學《花的學校》一課,課文第2自然段中,“跳舞、狂歡”屬于這一自然段的關鍵詞,因為它們突出了花帶來的新鮮感,正好承載了單元語文要素的學習目標;而“跳舞、狂歡”本身具有概括性,無形之中這些關鍵詞就產生了留白效應。在教學中,教師要抓住“跳舞、狂歡”這樣的關鍵詞,引導學生開展想象。學生通過想象,借助《大青樹下的小學》一課開頭的表達句式,進行補寫活動。
文本中人物的感情是比較難以捉摸的,從文字表達上看就是一種留白。學生要體會這樣內隱的人物感情,就需要根據文本語境加以補白。如教學《荷花》一課時,課文第4自然段寫道:“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這樣的句子,看上去寫的是人物在荷花池邊產生的一種幻覺——自己變成了一朵荷花。但是這種幻覺折射的是人物的一種感情,那就是作者特別喜歡荷花,迷戀荷花,所以才希望自己能夠變成一朵荷花。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先引導學生想想自己變成一朵荷花時,用哪些具體內容可以表達出喜愛的感情,接著讓學生用課文第2自然段描寫荷花開的句式,補寫在省略號處。
人物心理本來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出現在文本中,常常借助“想”“思考”等行為動詞加以體現,有時候也悄然隱藏在一般文字中成為留白,需要讀者借助語境去挖掘與推理,才能弄明白人物的所思所想。這種挖掘和推理,形諸文字,就是對人物心理的補白。如教學《我不能失信》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挖掘宋慶齡的矛盾心理——自己真的很想去大伯家,那里還有自己喜歡的鴿子,但誰讓自己與小珍相約時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呢,去大伯家機會多,關鍵是沒有約定今天必須去,而小珍與自己約定了是今天疊花籃,所以只能選擇留下來等小珍。之后,學生再選擇《我變成了一棵樹》中描寫英英心理的方法進行補寫,寫出人物的心理矛盾,理解人物的優秀品質。
想象是文本中最富表現力的手段,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文本中的想象多數都存在留白,但作者受行文的限制,只能寫出其中有代表意味的想象。教學時,教師指導學生適當選擇想象加以表達,補寫的想象可以成為文本內容的有效補充。如教學《秋天的雨》一課時,課文第2自然段以“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為總起句,開啟學生的神奇想象之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繼續想象:秋天的雨還會以什么樣子出現,它還能夠做些什么?學生可以借助一系列比喻句進行補白,盡量表現出秋天的雨呈現出來的畫面感。這樣一來,學生通過想象補寫,在與課文的比較中能夠逐漸領悟文本表達的秘妙。
總之,教師指導學生對文本中的不同留白形式進行必要的補白,需要注意分寸,選擇必要點進行;此外,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仿寫的范本,使之成為學生語言文字運用上的發展點,不可濫補而做無用功,甚至成為累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