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雷 蕭根勝
2020年1月25日,庚子鼠年正月初一,河南省郟縣縣城。
上午12點左右,圣光集團董事長周運杰剛剛走出辦公室,就被購買醫療防護用品的客戶圍住了。客戶們都是老朋友,一邊訴苦、一邊爭吵、一邊懇求。他一邊解釋、一邊道歉、一邊承諾,急得滿頭大汗,卻仍是難以脫身。
這些客戶都已經簽訂銷售合同,理應按時供貨,但眼下疫情如火、國難當頭,廠里生產的醫用防護服和口罩都已列入國家調撥計劃,暫時不能執行合同約定。雖然自己有違合同法,但這一切,都是為了國家大局著想,都是為了把極有限的物資運往武漢。
可是今天,是大年初一啊。
大疫當頭,沒有春節!
大年二十八的復工
2020年春節,是周運杰創業30多年來第一次提前兩天放假休息。
近來年,國內衛生器材行業發展迅速,特別是一些小微企業的無序競爭,造成了嚴重供大于求的局面。產品海量積壓,市場供銷卡滯。與其這樣,還不如讓員工們早些放假、快樂過年。于是,2020年1月19日(臘月二十五)下午,圣光集團召開職工大會,宣布提前放假。
第二天早晨,曦光盈盈,一切詳和安謐、宛若夢境。一年中,第一次有這樣放松的閑暇時光。今年就要過去了,馬上就是明年。
周運杰起床后,輕輕地走到母親的門外,敲門問安。
“杰娃啊。”在母親心里,兒子雖然年過50,但永遠是孩子,永遠沒有長大。
“娘,今兒早上您想吃點兒啥?”在中原農村,習慣稱母親為“娘”,既樸實又親切。
“啥都中,恁吃啥我吃啥。”90歲的耄耋老人,慈祥和善,從來也不會挑剔。
不一會兒工夫,周運杰端著一葷一素兩盤菜,媳婦捧著一碗疙瘩湯、兩個熱蒸饃,擺在老式方桌上。
娘仨共餐,其樂融融。
早餐后,陽光明媚,風和日麗。周運杰攙扶著母親,在院子外面散步。能陪著年邁的母親走走路、散散心、說說話,是中老年人最幸福的時刻啊!
周運杰陪母親走了幾百米,不經意地停住了腳步。
手機上一則重要新聞,讓他吃驚:
“……截至1月17日24時,武漢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62例,已治愈出院19例,在治重癥8例,死亡2例,累計追蹤密切接觸者763人,已解除醫學觀察681人,尚在接受醫學觀察82人……”
把母親送回屋后,他匆匆趕往辦公室。
整整一天,周運杰都在聚精凝神地觀察著、思考著。
當天傍晚,已經返家的集團公司黨委書記普永紅半開玩笑地給他分享了一個段子:“今年春節不送禮,送禮就送藍口罩……”
周運杰失眠了。
凌晨兩點,他再次打開手機。映入眼簾的,更是一條爆炸性新聞:
“習近平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做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控制疫情蔓延勢頭……”
“這是一種烈性傳染病!”出身醫藥世家,從醫、制藥、售藥30余年的周運杰馬上做出判斷。
人到中年,這是周運杰第三次對國家大事有如此強烈的反應。
第一次是2002年的抗擊“非典”。當時他還只是一個村醫,困難重重、身單力薄,但他還是拉著一車消毒液,滿頭大汗地送到村黨支部辦公室。
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他的企業已初具規模。災難降臨的第二天早上,他便帶領著4輛裝滿醫療器械和急救藥品的大卡車送往四川災區。在整個援川救災期間,他先后捐獻了1300多萬元的醫藥物資。
今天的信息,更讓他心驚肉跳。
……
“普書記,國家有大事了!你立即趕回集團公司,咱們要盡快研究出一個對策。”21日早晨六點半,周運杰的電話就打給了集團黨委書記普永紅。
普永紅昨晚剛剛回到平頂山市區的家里。忙碌了一年,她想要安安靜靜、快快樂樂地陪家人過個年。今天早上,也是她今年以來第一個放松的早晨,不承想,人還在夢中,電話就來了。
聽周運杰的口氣,必定有大事。
她馬上驅車趕回30公里之外的集團總部,急急忙忙地向周運杰辦公室走去。
普永紅還沒有坐下,周運杰已經開口說話:“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把出現在武漢的疫情確定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之所以新,說明剛剛被發現。因為新,所以還沒有什么特效藥可以治療。武漢那樣特大的城市,人口密度那么大,人傳人的病毒太可怕了。”
他看著普永紅,回到自己的位子坐下,又若有所思地說:“現在國內國外都有發病,下一步的控、防、醫療任務一定非常艱巨。咱們是生產防護服、防護口罩的專業廠家,要馬上行動起來!”
“你說怎么辦?”
周運杰看了一下時間,略有所思,隨即一字一頓地說:“通知中層以上干部,下午3點回公司開會。明天正式復工!”
啊,明天,就是大年二十八。
001號特派員
大疫來襲,猝不及防。武漢內外,一片恐慌。
最緊缺的是醫用防護服和口罩!
因為病毒極其狡猾,無孔不入,防護服只能一次性使用。按照常規,身在重癥病房的醫護人員,每一個班次必須更換一次。但武漢前線的實況是,由于防護服極度短缺,醫護人員為了節約使用,不敢多吃飯,連水都不敢多喝,有的甚至穿上尿不濕,往往強忍三四天,只有大便時才不得不更換。這樣的結果,造成一些醫護人員身體陸續感染,導致前線救治工作進展緩慢。
生死攸關,十萬火急!
22日,國家工信部對全國衛材生產企業進行了全面摸底。得出的結果是,雖然小型企業多如牛毛,但質量有保證的規模企業只有40余家。
為了最快地摸清生產底數,科學安排抗疫物資,工信部指令這40多家企業如實申報各自的生產能力,即一周之后的日產量。
這不是一個簡單明了的經濟數字,而是一個無比嚴肅的政治問題!
其實,圣光集團生產的主要產品是輸液器材,防護服和口罩并非主打,而實際的日產量分別為1000套和3萬只左右,在全國處于普通水平。
但周運杰申報的日產量數字,卻讓普永紅瞠目結舌:分別是防護服4000套、口罩14.4萬只,均比現有生產能力高出四五倍。
為什么如此申報?
國難當頭,為國分憂。赤子之心,烈火熊熊!
周運杰設想,如果利用現有設備,滿負荷生產。原來一班工作,現在變成兩班倒,再鼓足干勁,生產量便可以提升4倍。
但這個申報數字,卻引起某些地方領導的不悅。
因為要立軍令狀。如果完不成任務,上級要嚴厲追責。
另外,按照這個生產量,產品將全部上交國家,當地政府不能調配使用。河南緊鄰湖北,也可能成為重災區,本地也需要大量防疫物資啊,而且當地政府也有不少關系戶,特別是外地的市縣區政府領導,頻頻請求購買。這樣申報,不僅自縛手腳,還將斷絕外部關系。
其實,周運杰的壓力更大。公司有不少固定客戶,早已簽訂長期供貨合同,但現在不得不毀約,注定要挨罵。還有很多朋友、領導、同學和工作上的關系戶,此時都打來電話,請求援助。但當下自己的所有產品,只能任憑國家分配。
……
1月27日,國家工信部原材料司司長等有關領導來到圣光集團考察調研,正式將其生產的防護服和口罩列入國家調控中心平臺,即產品由國家分配,價格由國家核定。
同一天,由國務院批準的國家工信部001號特派員——軍民融合推進司副司長柳新巖接到一項特殊使命:特派進駐圣光集團,專門督導抗疫產品生產。
001號?
是的,因為圣光集團申報的產量排名第一!
壓力山大!
試想,如果周運杰稍有私心,完全可以少報日產量,將計劃之外的產品投放市場。如果這樣,將大大贏利。因為當時的市場價,是國家調撥價的5倍甚至10倍以上。
國家利益乃最高利益。
義不容辭,雖死不辭!
武漢第一
復工復產,談何容易!
在這個網格狀的世界上,任何一家工業企業都不可能獨立存在,更沒有任何一個生產單元可以不依托產業鏈運行。原料、能源、交通運輸、水電油氣,等等,缺一不可!
即使一只小小的口罩,上游企業也有無紡布、熔噴布、耳帶、鼻梁夾等幾家供應商。現在正是春節放假期間,供應鏈如何連通?
再有兩天,就是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佳節——春節。天寒地凍,萬家團圓,廠廠放假,人人過年。數百名員工前天晚上剛剛回到家里,現在又通知返崗、放棄過年,實在是亙古未有,匪夷所思!
人事部的工作人員打出數百個電話,同意上班的員工不足10%。
周運杰采取小組分包形式,大小車輛全部出動,規劃好路線,一個一個上門懇請,上門迎接。
當天晚上12點,接回來40多人,只能開工一個班。
一個班,也要開工。
1月22日(臘月二十八),早晨8時,圣光集團正式復工復產!
庫存原料,只能滿足3天生產。
復工當天,公司就派出3路人馬,連夜出發,急赴湖北仙桃、江蘇江陰和省會鄭州,組織貨源。
第二天上午,三路人馬的反饋消息讓周運杰呆若木雞。
鄭州,昨天約好的業務經理,今天先是不接電話,再打已關機;湖北仙桃,處在疫區,產品一律禁止外運;江蘇江陰是多年供應商,原本有希望,但現在也告知沒有庫存!
周運杰憨厚淳樸,平時極少動怒。他憤怒地打通江陰方面經理的電話:“你有多少,我要多少!多高的價格我都要。你說給不給?”
對方聽出中原漢子話中的火藥味,極不情愿地說:“老朋友了,只能給你3噸。”
3噸,只是一天的生產原料。
沒有辦法,只能像螞蟻覓食一樣,從市場的縫隙中銜回一粒粒細碎。
又急又難,周運杰急得團團打轉,淚眼望天。
產品列入國家調撥計劃,雖然光榮,雖然有保證,但其中的難言之隱,卻又說不出。
比方說原材料和運費,價格都已經成倍上漲,但產品市場價必須執行國家定價。
而國家定價與市場價,差別巨大。
當時,生產口罩的主要原料熔噴布,已從每噸2萬元漲到40萬元,而口罩的國家調撥價仍然為每只0.26元或0.48元。市場價呢,每只最高已達5元。
差別更明顯的是防護服:每噸原料從1萬元已漲到4萬元。國家調撥價為每件75元和98元,而市場上每件的價格已500多元。
還有,國家調撥款是階段性結算,而當下的市場是必須拿現金提貨。
價格在檢驗著人性,考驗著企業員工,也在煎熬著周運杰。
大家議論紛紛,企業復工投資這么大,原材料漲價這么多,國家實行統一定價,咱們虧大了!
員工不過節、不放假,不顧老人孩子,冒著疫情危險加班加點,究竟為了什么?
……
議論像尖刀、似鋼針,每一句都刺入周運杰的心臟。
是啊,從臘月二十八復工以來,大家四面奔走,求天告地,購回緊缺原材料數百噸,又求親戚托朋友,新招員工300多人。在疫情防控極其嚴格的節日期間,全天24小時不間斷生產,產量比原來翻了四五倍。大家有點兒想法、看法、說法,都是正常啊。
但此時的周運杰,考慮更多的是國家。
“我們企業能發展到今天,靠的是中央政策,是政府支持。一個企業,一個企業家,必須有家國情懷,在國家有難的時候,決不能賺昧心錢,決不能發國難財。不要說目前還有一定利潤,大疫當前,即使虧本,也必須把產品全部交給國家,服從統一調度,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有什么困難咱們自己克服,必須最快地把防護物資運到武漢!”
“圣光集團不是生產口罩,不是生產防護服,而是在制造戰場上勇士們的盾牌和鎧甲,是為生命撐起的保護傘!”
……
1月28日下午3點,圣光集團第一批國家調配的防疫物資——5020套防護服,運抵武漢!
鴛鴦皮鞋
2月3日(農歷初十)早上6點,周運杰主持生產例會。
各位主管報告:職工出勤率100%,設備運轉率100%,產品生產合格率95%以上。所有的員工都已回歸崗位,而防護服和口罩的日產量,更是早已突破當時的申報數字。
各個崗位、各個環節表現出的干勁、熱情、精神狀態,讓周運杰激動、興奮。
最后,普永紅給大家公布一筆賬:
“按照目前狀況,全天不停地生產,完成訂單任務需要128天……”
周運杰“噌”地一下站了起來:不要說128天,就是10天、20天,也是貽誤戰機!
幾個人面面相覷,不知所措。
“立即想辦法,擴大產能!”周運杰從胸腔發出一聲吼。
馬上招聘員工!
當天,縣委、縣政府便開會決定,深入附近農村,招收新工人!書記、縣長分別給各個鄉鎮書記打電話、下指標。
一時間,每個村里具有縫紉基礎的農民,全部應召,接受挑選。
短短兩天,新招工人500多名。
立即培訓!
春節期間又是特殊時期,穩定職工隊伍最有效的辦法是提高待遇。因此,免費用餐標準由原來的每餐20元提高到40元,工資增長3倍,且按周發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當下最大的瓶頸,還是增加生產設備。
這期間,河南省政府常務副省長來到圣光調研,詢問周運杰需要多少臺設備,并指示在場的平頂山市市長立即支持。
于是,幾天之內,平頂山市市長親自協調貸款3300萬元,政府暫借資金1300萬元。
生產設備在哪里?
緊急聯系。而后,普永紅帶領人馬趕赴山東淄博、泰安采購防護服設備,而周運杰則負責定購口罩機事宜。
2月6日傍晚,周運杰聯系到廣東省惠州市某公司有口罩機現貨。但是,就在準備打款時,該公司來電,說他們庫存產品剛被當地一家生產口罩的廠家搶走,不要再匯款了。
這家公司是圣光集團多年的合作伙伴,配合愉快。在以往的業務活動中,圣光是用戶,“用戶是上帝”,事事得到尊重。可當下就不同了,疫情肆虐,口罩斷供,制造口罩的機器成了香餑餑、搶手貨。
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周運杰如墜冰窟。他盯著天花板,足有幾分鐘緩不過勁兒來。旋即,他果斷地對普永紅說:“我親自去惠州,與他們交涉!”
普永紅呆呆地看著手機,沒有答復。
兩分鐘后,普永紅報出一串驚人的數字:“從我們這里到惠州市,直線距離1497公里,自駕車理論上需要17小時25分,途經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個省。據媒體報道:1月19日廣東省確診第一例新冠病毒肺炎以后,日呈上升局勢。1月23日廣東全省確診病例21人,惠州市確診5例。1月30日廣東省日增新病例70例,惠州市日增5例。2月3日他們那里確診病例已高達790多例、日增新病例114例,惠州市確診29例……”
普永紅將目光從手機移開,面向周運杰發問:“且不說距離遙遠、耗費時間、疫情嚴重,單憑你是集團的主心骨,這個時候離開合適嗎?”
周運杰說:“我感覺惠州公司肯定還有庫存產品,無非是怕節外生枝有什么變故。只有我親自登門,才能向人家說明情況,爭取他們支持。否則,生產設備弄不來,我將對不起疫區的同胞兄弟,對不起舍生忘死的一線醫護人員,對不起領導們的關心支持,良心會被永遠釘在恥辱柱上,愧疚終生。”
2月8日,周運杰連夜驅車南下,直奔惠州。
次日凌晨5點多,經過20多個小時的長途奔波,終于抵達。
早上8點鐘,周運杰風塵仆仆地來到該公司,找到了曾經相識的公司經理。
經理聽完周運杰一路坎坷奔襲而來的經過,萬分驚駭。
的確,再緊俏的設備,面對如些真誠的周運杰,他們也要重新考慮了。
更關鍵的是,該公司經理在與周運杰談話時,不僅看到了他的滿臉疲憊,還驚奇地發現他的雙腳,竟然穿著一雙鴛鴦皮鞋!
原來,昨晚出發時,周運杰心急如火,匆匆穿了兩只式樣不一、顏色不一、新舊不一的皮鞋。
經理當場表示:再緊缺,我也要給你們圣光集團供貨!
于是,一紙合同訂下50套口罩生產設備,第一批馬上發送6臺。
周運杰馬不停蹄,連夜返回郟縣。
萬萬沒有想到,剛剛到家,該經理電話告知:接上級緊急通知,所有醫療設備、防護器材一律不得外銷出省。
周運杰氣得七竅生煙!
就在山窮水盡之時,他靈機一動,想到了工信部駐廠督導的特派員。
柳特派員聽完周運杰的請求,二話沒說,抓起電話,打通了廣東省工信廳。
問題,迎刃而解。
相關部門雖然同意放行了,但別的困難又接踵而至:大疫期間,交通管制,貨車封存,高速限行。
柳特派員又緊急協調廣東省交通廳、公安廳,啟封貨車,交警護送。
三天之后,設備運抵郟縣!
天佑
2月17日,周運杰驅車前往廣東東莞,購買壓條機。
壓條機是生產防護服的重要設備。防護服沒有針線,全是壓縫,保證密不透風。
千難萬險,談判成功。
兩天之后,10套壓條機在警車的護送下,穿越重重關卡,來到河南。
但是,天不遂人厚,東邊日出西邊雨,按下葫蘆浮起瓢。普永紅等人已在山東省某廠訂購了生產防護服最關鍵的主體設備,卻遲遲不能到貨。
火燒眉毛,刻不容緩。
正在這時,他們通過層層關系,偶然了解到商丘市某廠庫存一批生產防護服的二手閑置設備,馬上聯系,達成協議。
特派員通過河南省政府、省工信廳,前后僅用一天多時間,便將20多臺設備拆卸、運送到圣光集團潔利康公司。
更讓周運杰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特派員竟然做通當地工作,把該企業40名技術骨干同時招來,協助工作。
設備到位,如何安裝?
平頂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協調平煤神馬集團、平高電氣、平頂山煤礦機械公司等國有大型企業的相關部門,抽調60名電氣工、機械工程師,連夜趕到圣光集團,無償安裝、調試設備。
口罩機仍然短缺!
2月28日,周運杰再次連夜驅車來到惠州。
上午9點,對方公司經理看著坐在面前的臉色憔悴的周運杰,心底激起萬般感慨。想像著他一路的艱難,又聯想到他上一次的鴛鴦鞋,實在已不能用肅然起敬來表達此時的心情。
“周總,就憑你這份誠心、這種精神,不管我克服多大困難,今天下午也要給你裝配16套機器,明天一早起運。而且我要隨車前往圣光,既表達我們公司的誠意,也想走近圣光,向你們學習!”
當天下午,16套設備裝車上路。
當天晚上,周運杰連夜返程。
高速公路上,周運杰和司機輪換開車,每人駕駛100公里。兩人互相提醒,不準超速,安全第一。
最擔心安全問題,卻偏偏遭遇驚險。
凌晨1時許,轎車行至京港澳高速羅霄山脈醴陵市冷水潭附近。周運杰悄然入睡,由于司機過分困乏,轎車“咣當”一聲,撞上路邊水泥護欄。
電光火石,緊急剎車!
周運杰猛然驚醒,倒抽一口冷氣:高速公路在此處是一個緩緩彎道,水泥護欄外面,正是一眼看不透的溝底,足有100米。而車頭,已撞破護欄,伸向山溝。
好險!一米之差,陰陽兩隔!
兩人呆坐在路旁,魂飛魄散,默默無語。
是啊,周運杰生產的防護服、醫用口罩,保護和挽救了無數個生命。大德大善,感天動地。此時,便是上蒼的格外護佑吧。
……
抗擊新冠肺炎病毒,實在是一場人民戰“疫”。
在這場總體戰、阻擊戰的拼殺中,以周運杰為首的圣光集團,主動作為,敢于擔當,為國分憂,無私奉獻,付出了難以言說的犧牲。
截至戰局明顯好轉的3月15日,他們先后為國家收儲中心提供防護服184.85萬套,供應醫用口罩3215.65萬只。特別是在抗“疫”戰斗最緊張、最兇險的2月份,圣光集團供應武漢的醫用防護服,占全國供應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為了母親的微笑
藍天白云,滿目青翠。
2020年5月1日,國際勞動節,
郟縣縣城大街上,熙熙攘攘,笑語喧喧。一切又重歸于好,天地詳靜。
節日期間的一天早晨,周運杰又來到母親的門前:
“娘,今兒早上您想吃點兒啥?”
“啥都中,恁吃啥我吃啥。”慈祥的母親,還是那句話。
還是那一葷一素兩盤菜,還是那一碗疙瘩湯,還是那兩個熱蒸饃,還是那一張老方桌。
還是娘兒三個,共同用餐,其樂融融。
窗外陽光明媚,姹紫嫣紅。一群小鳥啾啾鳴,興奮而熱烈。傾耳聽去,還有布谷聲聲,悠揚且歡快。各種各樣的花兒,正在熱烈地盛開,層層疊疊,粉粉白白,像朝霞,似晴雪,若微笑……
江山如此多嬌,歲月如此靜好!
中國疫情雖然平靜,但世界“新冠”仍然飛飛。
周運杰和他的圣光集團,在國家相關部門的支持下,進一步擴大生產。
他們要面對全世界,服務全人類。
經過這場嚴酷的戰爭鍛煉,圣光集團已經成長成熟,醫用防護服、口罩的日生產能力早已分別突破50萬套和5000萬只,均居全國同行前列。
為國擔當者,祖國成全你!
責任編輯/董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