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云 梁麗 楊帥
【摘要】高等教育國際化視野下,大學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既在專業素質、師資隊伍和教學實踐等方面具有優勢,也在發展意識、知識結構、科研創新等方面存在不足;既迎來專業化發展受到廣泛重視、視野不斷拓展、信息化驅動等機遇,也面臨發展理念滯后、人才需求多元、“去英語化”等帶來的挑戰。本文著眼于提升高等教育國際化視野下大學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基于SWOT分析法研究提出推動大學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策略方法。
【關鍵詞】高等教育國際化;SWOT;大學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
【作者簡介】劉曉云,河北師范大學大學外語教學部;梁麗,河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楊帥,河北師范大學大學外語教學部。
【基金項目】2015年河北省社科基金項目“高等教育國際化視野下的教師專業化發展模式研究”(編號:HB15JY061)的階段性成果。
隨著中國更加全方位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在廣度與深度上都有所加強。《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把提高高等教育國際化水平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外語特別是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是提升高等教育國際化水平的重要基礎。良好的大學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可以為外語教育改革與發展提供保障。
一、高等教育國際化視野下大學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種對組織機構所擁有的優勢與劣勢以及所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挑戰)等內外部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的方法,其中,S代表優勢(Strengths),W代表劣勢(Weaknesses),O代表機遇(Opportunities),T代表威脅(Threats)。目前,SWOT分析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職業發展規劃領域。通過對教育國際化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內外部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可為研究和制訂相應的發展策略提供決策參考。
1. 大學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優勢。專業素質得到改善。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要前提。近些年各高校通過引入高學歷外語人才、在職培訓和繼續教育等方法,使得大學英語教師的學歷層次和英語專業水平有了較大提高,為教師專業化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教師隊伍整體結構持續優化。近年來,大學英語教師隊伍呈現出年輕化、高學歷發展的趨勢,富有開放精神和創新活力,這與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本質要求相一致。此外,各高校切實采取了一些措施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學歷層次、改善學緣結構、調整職稱比例,師資隊伍結構得到持續優化,為教師個體通過團隊合作提升專業化水平提供了支撐。
具有豐富的教學實踐。教學實踐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了現實需求,也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了基本依托。目前英語教學在大學基礎課教學中仍占有較大比重,很多高校還開設了豐富的第二課堂,以“慕課”或“微課”的形式通過網絡信息平臺和學生開展在線學習與交流互動。豐富的線上和線下教學實踐為大學英語教師開展反思性教學研究、提升專業化水平提供了實踐土壤。
2.大學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劣勢。專業發展意識淡漠。很多大學英語教師在主觀上對個人專業化發展缺乏認知和動力,不能主動尋找專業發展的機會。很多教師不愿積極自主地學習、借鑒和吸收當代英語語言文化發展的最新成果,很少定期閱讀國外英語教學研究學術期刊以及參加學術會議。除此之外,過重的教學工作量和職稱晉升方面的巨大壓力,極容易使大學英語教師產生職業倦怠心理,從而導致自我發展動力的缺失。
專業知識結構單一。受傳統英語教師教育模式的影響,大學英語教師的知識結構劃分存在明顯局限性,學科知識單一,與高等教育國際化視野下全面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要求還不相適應。越來越多的高校致力于優化整合現有的大學英語課程,開發建設新型課程,培養一大批具有跨學科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大學英語教師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才能更好地完成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戰略任務。2018年8月,教育部印發的《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中,明確提出了淘汰“水課”、打造“金課”的要求,“金課”的特點表現為“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 ,對高校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標準。
科研創新動力不足。“教師即研究者”,這是高等教育國際化視野下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理念。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近些年來,全國外語類專業及公共教學部門均對教師的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大學英語教師的科研現狀不容樂觀。較低的科研和創新能力導致教師的科研成果數量少、質量低。客觀上,大學英語教師教學任務繁重,不能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科研上,更重要的是在主觀上,大學英語教師沒有樹立正確的科研觀,僅將科研作為職稱晉升的“敲門磚”,沒有將其作為提升教學質量和推動自身專業發展的內在要求。
3.大學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機遇。教師專業化發展得到更加廣泛重視。2012年9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對教師專業化水平建設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和要求,各高校也把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作為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來抓。與國外相比,我國大學英語教師專業化建設起步相對較晚,但已步入快速發展期,并逐漸成為教師教育研究領域關注和研究的熱點。從近年來的文獻來看,對相關問題研究的數量增長迅速,并呈現出由國外理論評價向本土實踐發展、由理論內涵演繹向科學實證發展、由片面靜止研究向綜合動態研究發展、由橫向比較探討向縱向連續研究發展的研究發展趨勢,初步形成了學術共同體,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迎來難得契機。
高等教育國際化大大拓展了大學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視野。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各國間的教育交流日益頻繁。教師出國交流學習的機會不斷增多,校際國際合作形式也更加豐富多樣。從我國高校整體情況看,至少三分之二的高校已經有自己的中外交流或合作辦學項目,初步形成了對外交往的運行機制。大學英語教師由于在語言交流方面的優勢,更容易在交流互動中接受國際化帶來的新思想、新觀念,拓展專業化發展的視野,取長補短,促進自身專業發展。
先進的信息技術為大學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了良好平臺。教育國際化的本質是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優化配置教育資源和要素,而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支撐的信息化,是實現資源配置的最佳手段。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英語教師可以在現代化教學環境與技術支持下,結合教學的客觀要求和專業發展需求開展教學實踐、設計職業規劃。先進的信息技術不僅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了更多資源,更賦予教師專業化發展新的內涵,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更加自主。
4.大學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威脅。高等教育國際化加速發展的挑戰。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加速發展對教師專業化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最根本的影響在于對現行教育理念的顛覆,進而是制度機制、教學模式、管理方式、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深刻變化。如何更好地適應高等教育國際化趨勢,提升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素質,更好更快地促進其專業發展,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精力充沛的高素質、專業化英語教學隊伍,這已成為高校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人才需求多元化帶來的挑戰。高等教育國際化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通曉國際規則的創新型、國際型、綜合型人才為目標,人才需求多元化特征明顯,對教學內容標準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國際化對能用英語進行專業交流的復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必然要求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化建設堅持可持續發展和內涵式發展的模式,大力提升專業化水平。而目前大學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意識、知識維度和能力素質結構等還不能有效滿足多元化教學的需要和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去英語化”帶來的挑戰。“‘去英語化不是不學英語,而是糾正基礎教育的英語工具化傾向,也不是否定外語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本質上是謀求英語教育的社會化,是國際化背景下英語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從2013年開始,包括北京理工大學在內的一些高校取消了部分理工科專業自主招生考試中的英語筆試,隨后教育部宣布了有關降低高考英語分值的決定。同時,很多專家建議,英語應該像計算機一樣進行社會化考試。面對“去英語化”趨勢,大學英語學科處于一種相對“糾結”的地位,也使得大學英語教師在專業發展的動力、目標定位和路徑選擇等方面面臨各種困惑與挑戰。
二、基于SWOT分析的大學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策略探討
1.強化國際化背景下英語教師職業認同,增強自主發展的內動力。大學英語教師應以國際化發展為契機,樹立自主發展理念,主動適應大學英語教學的新變化,準確把握角色定位,努力實現從單一“教書匠”向復合“教學研究者”轉變,從多維度、多視角審視自我,不斷強化對大學英語教學工作的職業認同,充分認識到自身作用價值和推動自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意義。
2.以國際化發展為牽引,拓展自身知識結構維度。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面臨一次全面的重新整合,無論是學科知識結構或跨學科知識結構都需要調整、充實和提高”。一方面,管理者要不斷完善教師能力素質標準,積極創造促進教師學習發展的條件。另一方面,大學英語教師要增強學習的主動意識,不斷拓展自身的知識結構,夯實打造大學英語“金課”的專業知識基礎。
3.利用多種資源優勢,加強科研意識和能力培養。高校要積極引導大學英語教師樹立正確的科研觀,通過組織科研業務培訓、創建科研實踐平臺、提供科研啟動基金、建立科研績效評價體系等方法,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氛圍。大學英語教師也要注重了解和跟蹤學術動態和前沿熱點,擴展國際化研究視野,啟發科研新思路,積極投身科研實踐,努力提高自身科研能力。教師還應圍繞共同的科研目標按照課程體系分類建設科研團隊,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
4.以教育信息化為驅動,提高信息化教育技術能力。大學英語教師要自覺能動地適應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充分利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和信息資源,以提高應用能力為重點,突出信息技術的教育應用和技術在教學中的整合。通過對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參加業務培訓,增強信息素養和專業化水平,提高信息化教育技術能力,并推進教學實踐與教育技術相結合,不斷推動教學方面的創新和發展。
5.發揮教學團隊作用,開展反思性教學和教學行動研究。團隊建設是教師教學科研能力和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徑,也是確保教師專業發展能力不斷提升的重要保障。由專業素質過硬、具備國際化視野、擁有創新意識的英語教師團隊帶頭人打造的老中青相結合、傳幫帶協調發展的教師團隊利用相對豐富的教學實踐,通過撰寫反思日志、集體備課、教學觀摩、協同工作、定期開展學術交流等多種形式,開展團隊合作為基礎的反思性教學和教學行動研究,不僅有利于推動整體師資隊伍建設,并且能夠不斷提升教師個人專業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吳巖.建設中國“金課”[J].中國大學教學,2018(12):4-9.
[2]文秋芳,任慶梅.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的趨勢、特點、問題與對策——對我國1999~2009期刊文獻的分析[J].中國外語,2010(4):77-83.
[3]王陽.教育國際化趨勢不可逆轉——中國高校的機遇在哪里[OL]. http://epaper.gmw.cn/lx/html/2015-03/05/nw.D110000 lx_20150305_1-07.html.
[4]楊鶴,皮愛紅.信息化背景下教師專業化發展研究[J].教育技術研究,2008(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