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美國白宮表示,拜登政府已完成對朝鮮的政策評估,將以“務實方式”尋求與朝鮮展開外交。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當天對媒體表示,拜登政府不會聚焦于實現一個“大交易”,也不會依賴于“戰略耐心”,而是追求“經調整的務實方式”,美方將尋求與朝鮮展開外交,并著眼于取得促進美國、盟友及前沿部署部隊安全的實際性進展。她還表示,美國的政策目標仍然是實現朝鮮半島完全無核化,美方未來會在對朝政策上繼續與韓國、日本及其他盟友伙伴展開商討。所謂“大交易”和“戰略耐心”分別指特朗普和奧巴馬政府時期的美對朝政策。有美方官員對媒體表示,如果特朗普政府的對朝政策是“以所有換所有”,奧巴馬政府是“以全無對全無”,拜登政府的政策或介于兩者之間。
5月2日,朝中社相繼播發朝鮮外務省美國局局長權正根、朝鮮外務省發言人和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副部長金與正的談話,分別嚴厲批駁美國總統拜登在就任后首次國會演說中的反朝言論,回應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對朝鮮人權狀況的指責,并就“脫北者”散發反朝傳單向韓國政府發出警告。權正根表示,美國所主張的“外交”只不過是掩蓋他們敵對行為的華麗外衣,如果美國依舊從冷戰思維出發,通過陳舊落后的政策來操縱朝美關系,“不久的將來就面臨不可收拾的危機”。
5月6日,超過50艘法國漁船封鎖了英國澤西島首府圣赫利爾的港口,以抗議英國政府上月底對前往澤西島海域捕魚的法國漁船提出新的限制條件。英國海軍和法國海事憲兵隨即各自派出兩艘巡邏艦艇前往這一海域,監控事態發展。法國外交部官員向法新社表示,他已經與英方就此交換意見,雙方一致表示不希望緊張局勢持續,歐盟與英國就脫歐后達成的漁業協定應盡快完整執行。
法英兩國在漁業問題上糾紛由來已久。今年4月30日,英國政府公布了一份自5月1日起可進入英國海域捕撈的法國漁船名單。據法國媒體報道,在法方提交的344份申請中,只有41艘漁船獲得批準,英方同時對漁船可進入的海域以及捕撈天數作出了規定。但法方主張,英國在4月30日單方面作出的新規定違反了歐英漁業協定,是無效的。法國海洋部長安妮克·吉拉爾丹5月4接受議會質詢時表示,如果英國堅持對在澤西島海域的法國漁船進行限制,法國已經做好采取報復措施的準備,包括法國向澤西島的供電或將受到影響。

5月5日,法國舉行官方活動紀念拿破侖逝世200周年。當晚在位于巴黎的法蘭西學院舉行活動,法國總統馬克龍、總理卡斯泰等政要出席。馬克龍在紀念活動上發表講話說,拿破侖是法蘭西歷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是設計師、戰略家和立法者,但在恢復奴隸制、獨裁等問題上犯了一系列錯誤。馬克龍表示,法國歷史悠久,在國家前進的過程中,不應否定歷史。拿破侖留給法國的遺產是永恒的,法國民眾應客觀看待并加以繼承。隨后,馬克龍前往安置在榮軍院圓頂教堂的拿破侖墓,并敬獻了花圈。
據法國媒體報道,這是1969年以來法國首次舉行官方活動紀念拿破侖。為紀念拿破侖逝世200周年,巴黎的拉維萊特大廳4月28日起將舉行“拿破侖回顧展”。拿破侖1769年出生于科西嘉島,1804年創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侖1814年退位,隨后被流放至厄爾巴島;1815年復辟后,在滑鐵盧之戰中戰敗,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島。1821年5月5日,拿破侖在圣赫勒拿島去世。
5月5日,法國舉行官方活動紀念拿破侖逝世200周年。當晚在位于巴黎的法蘭西學院舉行活動,法國總統馬克龍、總理卡斯泰等政要出席。馬克龍在紀念活動上發表講話說,拿破侖是法蘭西歷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是設計師、戰略家和立法者,但在恢復奴隸制、獨裁等問題上犯了一系列錯誤。馬克龍表示,法國歷史悠久,在國家前進的過程中,不應否定歷史。拿破侖留給法國的遺產是永恒的,法國民眾應客觀看待并加以繼承。隨后,馬克龍前往安置在榮軍院圓頂教堂的拿破侖墓,并敬獻了花圈。
據法國媒體報道,這是1969年以來法國首次舉行官方活動紀念拿破侖。為紀念拿破侖逝世200周年,巴黎的拉維萊特大廳4月28日起將舉行“拿破侖回顧展”。拿破侖1769年出生于科西嘉島,1804年創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侖1814年退位,隨后被流放至厄爾巴島;1815年復辟后,在滑鐵盧之戰中戰敗,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島。1821年5月5日,拿破侖在圣赫勒拿島去世。

4月29日,美國白宮確認,美軍已經開始從阿富汗撤離。白宮副新聞秘書讓—皮埃爾說,“今后數周和數月內,美軍中央司令部將與駐阿美軍溝通協調,持續評估撤軍保護需求,根據要求靈活向阿富汗部署額外兵力或回撤。”他強調,美國政府遵守駐阿美軍9月11日前完全撤離阿富汗的承諾,將以安全、負責任方式撤離。依據美國官方數據,駐阿美軍目前大約有2500人。4月29日,北約一名官員說,拜登作出美軍9月11日前完全撤離阿富汗的決定后,北約駐阿富汗部隊也開始撤離。按照這名官員的說法,駐阿部隊的安全將是北約優先考慮的事項。“(北約)將強力回擊塔利班在北約部隊撤離過程中發起的攻擊。”阿富汗目前有大約7000名依賴美軍后勤和安全支持的北約駐軍。
4月29日,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說,無法預測美軍撤離后的阿富汗局勢,這個國家面臨最糟糕的情況是政府被推翻。同一日,多名阿富汗官員說,美國政府決定駐阿美軍9月11日以前完全撤離后,已有100多名阿富汗安全部隊成員在與塔利班的交火中喪生。塔利班發言人否認阿富汗政府官員的說法,反指阿富汗政府軍的空襲和地面行動導致上述傷亡。
4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認定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奧斯曼帝國境內大批亞美尼亞人慘遭殺害事件為“種族滅絕”。拜登當天在一份聲明中說:“美國人民向所有在106年前的今天開始的種族滅絕中喪生的亞美尼亞人致以敬意。”他還表示,美方此舉不是為了指責一方,而是為了確保已發生的事件不再重演。另據土耳其外交部當天發表的書面聲明,土方對此表示拒絕接受并予以強烈譴責。聲明說,拜登的表態沒有學術和法律基礎,沒有任何證據予以支持,將破壞兩國的互信和友誼。聲明呼吁拜登糾正這一“重大錯誤”。拜登是首位認定該事件為“種族滅絕”的美國總統。美國媒體報道,拜登4月23日在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通話時向其告知了這一決定。白宮當天發表聲明說,拜登向埃爾多安表達了“構建擴大合作領域、有效管控分歧的建設性雙邊關系”的意愿。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奧斯曼帝國境內大批亞美尼亞人遭殺害。亞美尼亞認為這是“大屠殺事件”;土耳其認為那些亞美尼亞人死于內戰,死亡人數被夸大。

4月29日,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外長就兩國邊境地區沖突進行磋商。根據吉爾吉斯斯坦外交部4月29日消息,吉外長卡扎克巴耶夫與塔外長穆赫里丁舉行了會談。雙方討論了進一步聯合行動,以解決兩國邊界地區局勢問題。根據塔吉克斯坦外交部4月30日聲明,兩國達成協議,停止武裝沖突,撤回軍事裝備及相關人員,采取措施防止緊張局勢升級,并建立由兩國執法和行政人員組成的聯合工作組。
4月28~29日,吉塔兩國發生邊境事件。沖突是由爭奪邊境地區水源引發的。據吉國家安全委員會消息,當地時間4月28日在兩國邊境巴特肯段,塔方人員試圖在電線桿上安裝攝像頭,吉方人員表示反對并試圖鋸斷電線桿。4月29日兩國邊境局勢進一步激化。兩國邊防部隊之間展開交火。據俄媒介紹,在蘇聯解體后,塔吉之間970公里的邊界至今僅劃定504公里,尚有70個地段存在爭議,導致兩國在邊境地區沖突不斷。今年4月下旬以來,塔吉邊境局勢就已經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