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遵喜
(上海市農業機械鑒定推廣站,上海市 201602)
1)試驗機具:世達爾穴播機2BDXZ-12SCA(20)配套2FC-6和禾田穴播機2BDZ-12A(HTZ1220)配套2FH-2.4A兩款側深施肥裝置。
2)試驗肥料:研究過程中所使用的緩釋肥均為申花牌緩釋肥42%(30-6-6),圓粒硬質型。
3)試驗作物:秀水114水稻品種。
2020年5—11月期間開展側深施肥裝置各行排肥量一致性、作業效率、播種施肥情況、水稻苗情、產量等方面研究,分析其在水稻機械種植中生產適應性和可行性。
經測試兩種側深施肥裝置各行排肥量一致性變異系數分別為0.9%和2.9%,遠低于DG-T105-2019《水稻側深施肥裝置》中≤13%的要求,完全可以避免因各行排肥不均勻影響秧苗萌芽生長等情況發生,后續水稻苗情調查結果也可以驗證該項指標對水稻生長無影響。從精準農業的角度分析(表1、2),2FC-6側深施肥裝置各行施肥量控制準確性、穩定性、均勻性更優,齒輪刻度盤式波動性小于馬達控制排肥輪轉速方式。

表1 世達爾穴播機2FC-6側深施肥裝置各行排肥測試情況
經水田作業實測計算得出(表3),世達爾、禾田穴播機作業效率分別為0.69 hm2/h、0.49 hm2/h,二者之間作業效率受機手操作熟練程度的影響較大。相比目前單一穴播機播種作業效率0.67~0.8 hm2/h,在機手操作熟練的情況下機穴播同步側深作業效率降低10%~15%,1人可完成全程作業,無需增加用工量。作業效率下降主要原因是目前2種施肥裝置肥箱容量為75~80 L,滿載情況下肥料重量約80 kg,每作業面積0.2 hm2左右,需靠岸添加肥料一次,增加了單位面積作業時長,降低了作業效率。

表2 禾田穴播機2FH-2.4A(F8)側深施肥裝置各行排肥測試情況

表3 兩種穴播機同步側深施肥作業效率
在試驗過程中兩臺穴直播配套同步側深施肥機均表現出較好的可靠性,沒有出現較大故障且操作安全,但對肥料要求較高,要求肥料不易受潮不易結塊。
通過大田試驗結果表明(表4),兩種側深施肥裝置實際畝平均施肥量與預設施肥量30 kg/667m2均存在較大偏差,偏差值分別為-8.0 kg/667m2和+4.28 kg/667m2,偏差率高達-26.97%和+14.27%,暫時無法達到精量控制施肥。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農機制造企業施肥量檔位設計是以肥料堆積密度0.9為基準,而實際使用的肥料其堆積密度與該基準存在一定差異,造成預設值與實際值的偏差。

表4 兩種穴播機作業播種施肥情況
兩種穴播機均為十分成熟農機產品,作業時播種量偏差值和漏播率數值均較小,播種質量均較好。
試驗田塊水稻5月20日播種,6月11日數據調查,兩者基本苗分別為8.8萬株/667m2和9.2株/667m2(表5),均達到8萬~10萬株/667m2高產穩產群體質量要求,并且未出現顯著差異。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兩款側深施肥裝置目前側邊距離和深度不影響稻種發芽出苗,緩釋肥溶解燒種燒苗的情況沒有發生。

表5 秀水114機穴播同步側深施肥田塊基本苗調查情況
試驗中世達爾穴播機播種田塊各類施肥合計 71.91 kg/667m2;禾田穴播機播種田塊各類施肥合計 74.28 k g/667 m2,與周邊農戶水稻種植機械面施 30 kg/667m2基肥、全生育期總施肥量75~80 kg/667m2相比略有5%左右肥料的減少。二者試驗田塊水稻產量分別為547 kg/667m2、571 kg/667m2,與周邊農戶常規稻550~ 600 kg/667m2的產量相比基本持平,能夠在綠色生產減肥的背景下基本實現水稻穩產(表6)。

表6 試驗田塊水稻產量表現
1)本次系列試驗研究表明:兩種穴播機配套不同類型側深施肥裝置均能滿足目前郊區水稻同步側深施肥作業的需要,各行排肥均勻性較好,播種施肥作業性能較穩定,通過肥料側邊深施,提高肥料利用率,能夠減少一定肥料使用量,同時使用的緩釋肥不影響稻種出苗和后續水稻生產情況,并能有效保持水稻穩產高產,有利于推動本市水稻綠色機械化生產的發展。
2)從施肥精量精準的角度來看,兩種穴播機配套不同類型側深施肥裝置施肥精準度還不夠高,應繼續從施肥量的檔位設計上進一步優化升級,設置不同肥料的施肥量檔位或者設置不同肥料的檔位換算和切換方法;同時還應加強排肥管處防淤泥堵塞優化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