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為華
(上海市農業機械鑒定推廣站,上海市 201602)
2019—2020年在全市郊區共建立水稻機插秧側深施肥示范點40個,在水稻插秧機上加裝側深施肥裝置,開展水稻機械化種植同步施肥技術的試驗示范。試驗示范通過對本市常用的洋馬2ZGQ-6(VP6D)、YR80及久保田2ZGQ-8D1水稻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機開展機械性能試驗,驗證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機具的適應性、可靠性和穩定性,重點考察機具作業效率、排肥均勻度及作業質量,為本市進一步擴大水稻機械化同步側深施肥技術提供技術支撐。
洋馬2ZGQ-6(VP6D)、YR80DF乘坐式高速插秧機配洋馬2FC-6側深施肥裝置;久保田2ZGQ-8D1乘坐式高速插秧機配配久保田2FH-1.8A(FSPV6)側深施肥機。
42%馬拉松緩釋肥(30-6-6)。
在總施氮量為18 kg/667m2的條件下,基施42%馬拉松緩釋肥(30-6-6)15 kg/667m2、20 kg/667m2、25 kg/667m2、30 kg/667m2、35 kg/667m2、40 kg/667m2共6個處理,大田生產試驗,不設重復。
試驗表明,水稻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機的平均作業效率為0.36 hm2/h,常規機插秧作業效率為0.51 hm2/h,相比常規機插秧,帶側深施肥裝置的插秧機作業效率下降了29%,主要原因是帶側深施肥裝置的插秧機在作業時,由于增加了施肥環節,過程中增加了補肥環節,無效作業時間提高了,作業效率下降。
而補肥時間主要受作業面積和單位面積施肥量影響,在單位面積一定,隨著單位面積的施肥量增加,補肥次數增多,無效作業時間增加,作業效率下降;在每畝施肥量一定的情況下,單位面積越小,所需補肥次數越少,無效作業時間降低,作業效率提高。
通過對18個示范點實際作業情況進行問卷調查表明,水稻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機作業情況良好,除發生一起因肥料吸濕性差,結塊嚴重、造成出料不暢,另一起剛使用時,兩臺機器因網絡系統傳輸信號問題機器無法正常啟動之外,沒有發生電氣、機械故障的質量問題,因此該機具可靠性較好。

表1 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機作業效率分析
由問卷調查可見側深施肥機排肥均勻性良好、側深施肥深度和肥料與秧苗間距適中。
2.3.1 栽插質量分析。通過對10個點的機械作業質量調查(表2),結果顯示,水稻機插秧平均傷秧率為2%,平均漂秧率為3%,平均漏插率為1%,平均翻到率為2%,相對均勻合格率為90%,均符合水稻機插秧作業質量標準(NY/T989-2006)(表3)。

表2 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機機插秧作業質量調查

表3 機插秧作業質量指標
2.3.2 施肥質量分析。在通過對12個示范點的實際施肥量與設定施肥量進行比較發現,存在較大偏差,偏差率最大達到了-63.7%,主要原因是,農機制造企業施肥量檔位設計是以肥料堆積密度0.9為基準,而實際使用的肥料其堆積密度與該基準存在一定差異,造成預設值與實際值的偏差。
現有水稻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機具的施肥深度和距離秧苗距離,都是根據生產實際設定的固定值,施肥深度5 cm,距離秧苗距離5 cm。在對12個示范點的實際施肥深度和實際距離秧苗距離測定后,發現施肥深度的偏差率-3.4%,方差0.03;肥料與秧苗間距偏差率0.72%,方差0.04,偏差都在在合理范圍之內,且波動較小,機具均能在設定范圍之內施肥。
本市常用的洋馬2ZGQ-6(VP6D)、YR80DF乘坐式高速插秧機配洋馬2FC-6側深施肥裝置;久保田2ZGQ-8D1乘坐式高速插秧機配配久保田2FH-1.8A(FSPV6)側深施肥機平均作業效率為0.36 hm2/h,由于增加了施肥環節,過程中增加了補肥環節,無效作業時間提高了,作業效率下降,相比常規機插秧作業效率下降29%,但是在栽種的同時,完成了施肥,省去了施肥所需的用工,降低了勞動強度。側深施肥機排肥均勻性良好、側深施肥深度和肥料與秧苗間距適中,機具性能穩定可靠,作業質量符合相關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