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昕,李伍文
(響水縣植物保護站,江蘇響水 224600)
近幾年我站一直致力于西蘭花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示范建設,在示范區內全程集成應用以生態調控為基礎,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為重點,科學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為輔助的綠色防控技術[1-4],以核心示范區輻射帶動周邊散戶,推廣普及綠色防控技術,提高區域內綠色防控覆蓋率,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
目前,國內發現的西蘭花病蟲害有40多種[5],影響水縣西蘭花生產的有十多種。其中主要病蟲害有黑腐病、黑斑病、小菜蛾、菜青蟲、斜紋夜蛾、甜菜夜蛾;次要病害有霜霉病、軟腐病、蚜蟲、煙粉虱、薊馬等。
2020年,在響水縣黃圩鎮龍馬村建立省級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區,該示范區涉及農戶1戶合計10 hm2,示范輻射全縣蔬菜面積66.67 hm2。示范區內主要種植露地西蘭花。
1)選用抗病品種。選用高產優質抗病品種(響水春季栽培選擇炎秀、寒秀等品種;秋季栽培選擇早生滬綠、寒峰、寒秀等品種),苗床與生產棚隔離。工廠化生產無病蟲壯苗可切斷病蟲害侵染源。
2)合理輪作。與非十字花科蔬菜輪作有利于防治黑腐病、病毒病、菌核病的發生。如與毛豆輪作。
4)種苗消毒。定植前進行種苗消毒。
5)清潔田園。上茬作物結束后,及時清潔田園、清理病殘株并將病殘枝葉帶出園外集中深埋或銷毀以減少越冬菌源、蟲卵。
2.2.1 苗床覆蓋防蟲網技術
防蟲網可防止西蘭花受菜青蟲、小菜蛾、蚜蟲、夜蛾類等害蟲的危害,具有防蟲、防病毒病、遮光調濕調溫、防暴雨等作用。防蟲網以20~25目為宜,絲徑 0.18 mm,幅寬1.8 mm,白色。
2.2.2 “三誘一迷”技術
1)全降解色板誘殺。利用害蟲對顏色的趨性進行誘殺,主要誘殺蚜蟲和煙粉虱,于定植期(葉片5~6片)開始使用,平均放置30~40片/667m2(規格20 cm×25 cm),黃板懸掛高出植株頂部15~20 cm。要及時更換黃板,一般每月更換一次。全降解色板使用完畢后可以和有機肥堆肥合并處理,可資源化利用。
2)性誘劑誘殺。利用性信息素誘殺雄性成蟲,降低成蟲的自然交配率,從而達到減少幼蟲蟲口密度的目的,該技術不會造成農藥殘留問題。夜蛾類誘捕器離西蘭花頂部20~30 cm,放置2~3個/667m2,并隨作物生產升高誘捕器的高度,30~45天更換一次誘芯。對于連片種植的農田可使用1~2個/667m2。
到了這時候,萍萍申辯的聲音仍然很輕微,這使我很不高興,我對萍萍說:“你要大聲說,大聲對他說,我和你什么事都沒有,就是拍桌子也行。”
3)食誘劑誘殺。利用夜蛾類害蟲成蟲補充營養的習性,誘殺成蟲(雌雄同殺),減少害蟲的發生基數,減少化學農藥使用。
4)迷向技術。利用小菜蛾迷向絲有效干擾小菜蛾成蟲間的信息交流,從而阻斷交配,減少雌蟲產卵,從源頭上控制田間小菜蛾數量。于西蘭花定值時使用,將產品懸掛于作物頂端上10~15 cm左右,均勻分布于田間,放置40~60根/667m2,可結合黃板使用。
1)小菜蛾、菜青蟲、甜菜夜蛾、斜紋夜蛾,在蟲齡小、蟲量低時,可使用Bt、小菜蛾顆粒體病毒、短穩桿菌、蘇云金桿菌、植物源殺蟲劑(如苦參堿、魚藤酮、除蟲菊素)等防治。
2)蚜蟲、薊馬可選用除蟲菊素、魚藤酮防治。
3)黑腐病、軟腐病可選用1000億孢子/克枯草芽孢桿菌、5%大蒜素防治。
4)霜霉病、病毒病等可選用蛇床子素、香菇多糖、寧南霉素、甾烯醇等防治。
科學使用高效、安全、低毒、低殘留、對環境友好型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在實際應用中,做到殺蟲劑與殺菌劑適當混用,長效與短效農藥輪換交替使用。
植保機械及施藥方式選擇。科學選用高效植保機械,如靜電噴霧器、機動噴霧器等。噴藥務求均勻、面面俱到,霧點要細,以噴濕透不滴為度,提高農藥利用率,減少農藥使用量和田間相對濕度,提高防治效果。根據病蟲發生種類和程度不同,選擇不同農藥劑型和施藥方法。
1)黑腐病、軟腐病:可在發病初期使用50%氯溴異氰尿酸50~60 g/667m2,2%春雷霉素100~150 g/667m2,20%噻菌銅75~100 g/667m2,視病情隔7~10天噴一次。
2)霜霉病:可在發病前期使用70%丙森鋅150~ 215 g/667m2或75%百菌清134~154 g/667m2或250 g/L嘧菌酯40~70 mL/667m2。出現病害時,50%烯酰嗎啉32~ 48 g/667m2,66.5%霜霉威鹽酸鹽87~108 mL/667m2,68%精甲霜·錳鋅100~130 g/667m2,40%三乙膦酸鋁235~470 g/667m2,68.75%霜霉威·氟吡菌胺60~75 mL/667m2。
3)黑斑病:可在發病初期使用4%嘧啶核苷類抗菌素400倍液,30%戊唑·噻森銅50~70 g/667m2,10%苯醚甲環唑35~50 g/667m2,430 g/L戊唑醇15~18 mL/667m2,250 g/L嘧菌酯40~70 mL/667m2。
4)病毒病防治方法治蚜蟲,防病毒病的藥劑總體效果不太理想可使用50%氯溴異氰尿酸(滅菌成) 60~70 g/667m2,20%嗎呱·乙酸銅(病毒A)120~ 180 g/667m2噴霧。
5)小菜蛾:可用2%甲維鹽5~10 mL/667m2,4.5%高效氯氰菊酯30~50 mL/667m2,150 g/L茚蟲威10~18 g/L,1.8%阿維菌素30~40 mL/667m2,100 g/L蟲螨腈50~ 70 mL/667m2,10%溴氰蟲酰胺10~14 g/667m2,防治小菜蛾時可兼治菜青蟲。
6)甜菜夜蛾、斜紋夜蛾:可使用5%氯蟲苯甲酰胺30~55 mL/667m2,60 g/L乙基多殺菌素20~40 mL/667m2,10%溴氰蟲酰胺10~23 mL/667m2,10%蟲螨腈40~ 60 mL/667m2,20%蟲酰肼(米螨)60~96 g/667m2,5%甲維鹽3~6 g/667m2。幼蟲3齡以上用15%茚蟲威(安打)14~18 mL/667m2噴霧。
7)蚜蟲:可選用5%啶蟲脒20~40 mL/667m2,10%溴氰蟲酰胺20~40 mL/667m2。50%氟啶蟲酰胺8~ 10 g/667m2,50%螺蟲乙酯10~12 g/667m2,10%環氧蟲啶8~16 g/667m2。
8)煙粉虱:一是應用煙霧劑;二是應用高效藥劑,可選用10%溴氰蟲酰胺33.3~40 mL/667m2,50%噻蟲胺6~8 g/667m2,20%呋蟲胺15~20 g/667m2,22.4%螺蟲乙酯20~30 mL/667m2,22%氟啶蟲胺腈15~23 mL/667m2;5%d-檸檬烯100~125 mL/667m2,75 g/L阿維菌素·雙丙環蟲酯45~53 mL/667m2;三是應用有機硅助劑;四是堅持彌霧機防治。
1)通過不斷地探索,集成了西蘭花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模式,積累示范與大面積推廣經驗。
2)化學農藥減量明顯,使用綠色防控技術,西蘭花全生育期用藥2~3次,常規種植防治用藥4~5次。采用綠色防控技術模式減少了化學農藥使用次數和使用量,質量安全系數提升,年度間農藥減量32.64%(表1)。

表1 2020年綠色防控示范區農藥減量效果統計表
3)經濟效益。全程綠色防控示范區西蘭花平均1624 kg/667m2,按市場價2.3元/kg計算,收益 3735.2元/667m2,用于西蘭花病蟲害防治的物資投入 220元/667m2,人工投入240元/667m2,共計460元,其他各項投入1500元,凈收益1775.2元/667m2。常規防治區西蘭花平均1590 kg/667m2,按市場價2元/kg計算,收益 3180元,用于病蟲害防治的物資投入200元/667m2,人工投入160元/667m2,共計360元,其他各項投入 1500元,凈收益1320元/667m2。全程綠色防控示范區凈收益較常規防治區提高455.2元/667m2,提高了25.6%(表2)。

表2 綠色防控區與常規防治區效益對比
4)生態和社會效益。通過示范區示范效果展示,帶動了全縣蔬菜生產向綠色防控方向更廣更深層次的發展。蔬菜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減少農藥使用次數和農藥投入,降低了農藥殘留,保護天敵,改善土壤結構,長期使用將達到農業生態平衡、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