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莉莉
(臨夏州人民醫院,甘肅 臨夏 731100)
分析影響產婦分娩疼痛程度的相關因素,并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在產婦分娩中的應用價值。
回歸性分析臨夏州人民醫院2019年5月—2020年7月收治的52例產婦,年齡21~40歲,平均年齡(29.74±2.03)歲。初產婦28例,經產婦24例。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11±0.27)周。孕次1~4次,平均孕次(1.69±0.37)次。納入標準:單胎足月妊娠,有較強的陰道分娩意愿。排除標準:胎兒發育異常者,頭盆不對稱者,精神異常者。產婦的基線資料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疼痛評估
使用簡易模擬視覺評分法(VAS)于第一產程、第二產程評估孕婦的疼痛程度。本次評分為10分制,0分代表無痛,1~3分代表輕度疼痛,4~6分代表中度疼痛,7~10分代表重度疼痛。使用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比產婦干預前、干預后的情緒狀態。總分均為100分,分數<60分為輕度抑郁,分數在61~79分為中度抑郁,分數≥80分為重度抑郁。自制分娩疼痛調查問卷表,包括年齡、孕次、分娩認知、家庭關系、負面情緒、分娩信心等。評估影響產婦分娩疼痛的因素,分娩認知項共涉及5個問題,每個問題0~3分,分值范圍0~15分。認知良好評定標準:分娩認知評分≥8分。
1.2.2 護理干預
對入院產婦實施綜合護理干預:(1)認知干預。對產婦進行分娩知識宣教,緩解其對分娩的抗拒、抵觸、恐懼等負面心理。(2)心理干預。積極與產婦溝通,使用鼓勵、肯定的語言與產婦交流,提高其分娩信心。(3)分娩鎮痛。利用分娩球聯合自由體位促進分娩,縮短產程,減輕疼痛,也可實施無痛分娩。引導產婦正確用力和呼吸,給予腹部按摩或腰背部揉按,促進其分娩。(4)基礎護理。加強產婦及胎兒生命體征監測,若產婦出現產程進展停滯、子宮破裂或產時大出血,助產士配合醫生將其轉為剖宮產,以保障母嬰的生命安全。(5)產后護理。指導產婦以母乳喂養為主,為產婦制定科學的食譜,并指導其適量運動,促進產后康復。
對比產婦干預前、干預后的VAS評分。
采用SPSS 12.0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年齡、孕次、分娩認知、家庭關系、負面情緒、分娩信心均為產婦分娩疼痛的影響因素。年齡越低、孕次越少、分娩認知越高。家庭關系越和諧,負面情緒越少,分娩信心越強,分娩疼痛程度越低(P<0.05),見表1。

表1 影響產婦分娩疼痛程度的單因素分析 例(%)
在第一產程中,年齡、孕次、分娩認知、家庭關系為產婦分娩疼痛的危險因素(P<0.05)。在第二產程中,負面情緒、分娩信心為產婦分娩疼痛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影響產婦分娩疼痛程度的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 例(%)
干預前,產婦第一產程的VAS評分為(6.28±1.34)分,第二產程的VAS評分為(6.89±1.27)分。干預后,產婦第一產程的VAS評分為(3.51±0.64)分,第二產程的VAS評分為(1.84±0.25)分。干預前后,產婦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的VAS評分差異顯著(P<0.05)。
分析影響產婦分娩疼痛的原因,并對其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是減輕產婦分娩疼痛、縮短產程、改善分娩結局的關鍵因素[1]。研究結果顯示,高齡、孕次過多、分娩認知較差、家庭關系不和諧、存在較重的心理負擔、分娩信心較弱等均為產婦分娩疼痛的獨立危險因素,上述因素不僅可加大產婦對疼痛的敏感度,還可引發宮縮乏力、難產、胎兒宮內窒息、剖宮產等,加大產后出血風險,直接影響產婦的產后康復,給產婦造成生理、心理創傷[2]。對產婦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能提高產婦的分娩認知,改善其情緒狀態,緩解分娩疼痛感知度,降低分娩風險,促進順利分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