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星曄
(1.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哈爾濱 150080; 2.中國地震局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重點實驗室,哈爾濱 150080; 3.吉林省地震局,吉林 敦化 137700)
非天然地震是指由炸藥爆破試驗及人工開采礦物甚至包括核試驗等激發的,一般震源深度為0或距離地表較近[1]。炸藥或彈藥在土壤和巖石等介質中爆炸產生應力波,應力波來自于震源所產生的爆破應力,在土巖介質中傳播的應力波稱為爆破地震波[2]。人工爆破所產生的應力波有限,因而震級一般較小,其所產生的破壞力也十分有限。一般來說,炸藥當量越大或震中距越小,破壞程度越大。爆破地震一般在地表或近地表瞬時爆發,作用時間十分有限,不過由于爆破條件特殊,在爆破時,炸藥當量及其瞬時性對周圍巖土環境所產生的沖擊力和危害相對嚴重[1]。
敦化地震臺2005年5月安裝BBVS-60數字地震儀,每日上報觀測數據。2019年全年分析近震241個,速報地震112個,觀測連續率達到99%,數據可靠。實際地震監測和分析中,有些波形信號僅靠定性判斷很難識別,且主觀因素較大,因此對于地震工作者來說,從震源事件波形中盡快準確識別天然地震事件與人工爆破事件是目前相對重要的課題,也是為國家公共財產安全和地震學領域相關工作提供支持[3]。
2020年5月21日21∶14∶56.0時吉林延邊州敦化市(北緯43.91°,東經128.55°)發生1.0級地震(疑似爆破),能量釋放相當于約504 kg TNT當量。2020年6月6日06∶19∶18.0時吉林延邊州敦化市(北緯43.45°,東經128.14°)發生1.3級地震(疑似爆破),能量釋放相當于約1.4 t TNT當量;2020年6月16日07∶29∶55.0時吉林延邊州敦化市(北緯43.42°,東經128.16°)發生1.2級地震(疑似爆破),能量釋放相當于約1 t TNT當量;2020年6月29日10∶41∶44.0時吉林延邊州敦化市(北緯43.47°,東經128.05°)發生1.4級地震(疑似爆破),能量釋放相當于約2.0 t TNT當量;2020年7月16日06∶07∶10.0時吉林延邊州敦化市(北緯43.31°,東經128.17°)發生2.6級地震(疑似爆破),能量釋放相當于約2.0 t TNT當量;2020年8月22日11∶39∶27.0時吉林延邊州敦化市(北緯43.33°,東經128.29°)發生1.4級地震(疑似爆破),能量釋放相當于約2 t TNT當量。

圖1 2020年敦化爆破地震波形Fig.1 Blast seismic waveform in Dunhua in 2020
爆破地震時間規律較強,發震時間與社會建筑性活動相關。每年4月份,天氣回暖,建筑企業紛紛開展爆破作業,且大多數發生在日間。直至9月份,受冷空氣影響,爆破企業停止作業,敦化記錄的爆破地震也漸漸減少。而非天然地震一年四季都有出現。
一般天然地震垂直初動向下,敦化爆破地震波形垂直初動方向向上,表現P波強而尖銳, 且呈脈沖型,相對天然地震波形來說,其周期較短,衰減很快[4],振幅由最大突降到極小。
敦化臺記錄的天然地震由于在地震時巖石產生剪切錯動,產生較強的S波,因此波形S波振幅明顯大于P波振幅,而爆破地震主要產生P波,由于爆破方式與傳播路徑復雜等原因,爆破也有可能產生剪切力S波,但S波相對較弱,在垂直方向上P波振幅明顯大于S波的振幅。隨著天然地震的震中距由小到大,其波形的AS/AP值變化由大到小,而非天然地震的AS/AP值則正好相反,是由小到大[4]。
一般來說,震級越大持續時間越長。爆破發生在地表,傳播中有較長時間的路程是在地表淺層,因而能量損失較大,衰減較相同震級的天然地震大[5]。震中距比較小的爆破一般持續時間(P波開始時到振幅衰減結束)在1 min以內,且同一地點隨著爆破炸藥當量的增加,持續時間可能會更長。天然地震在與爆破事件相近的震中距情況下,一般持續時間長,大約在3 min內結束。
敦化爆破地震在發震時刻上具有時間規律性,其波形特征是周期短、衰減迅速、振幅突減且垂直初動P頭向下,在垂直方向上P波振幅明顯大于S波的振幅。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事件初動向上,偏向爆破,若此事件初動向下,偏向地震。
爆破地震由于震源和震中距不同,因此在波形上多少有些差異,但總體來說,爆破地震的波形特點突出,在震源區,其面波周期較大且明顯,因此可以較快識別出,如果面波不顯著,可以通過仿真或濾波的方法來加以識別[4]。天然地震可按震中距不同分為三類:地方震(震中距小于100 km的地震)、近震(震中距為100~1 000 km的地震)、遠震(震中距大于1 000 km的地震)。不同的震中距,敦化臺記錄的波形差異很大。本研究主要將人工爆破地震與近震中的淺源地震相比較。淺源地震波形相對爆破地震事件平緩,且持續時間較長,衰減緩慢。
過去處理爆破地震事件,通常只是加以識別,并不會分析震相。實際工作中,天然地震與非天然地震在某些情況下是不容易識別的,加強爆破地震事件分析與研究,不僅是為了更加準確地識別監測出天然地震,提升地震速報監測能力,還可以利用人工爆破地震的波形結果來反演地下巖土結構和地質情況,為構造研究和地震工程提供資料[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