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世祿
中國石油酒泉銷售嚴厲打擊油市違法行為。
酒泉是新中國石油工業的發祥地,自古以來就和石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區內不僅有石油工業的搖籃——玉門油田,而且有中國石油西部管道、西部勘探、西北銷售、酒泉銷售,以及運輸公司等單位,形成了上下游、產供銷一體化的石油產業鏈。
隨著各級政府放管服改革及成品油資源過剩影響,一些“油販子”受高額利潤驅使,不惜鋌而走險,非法購進劣質油品、改裝油罐車、自埋儲油罐,向廣大顧客低價銷售油品,形成了成品油運輸、儲存、販賣的“黑鏈條”,正在一步步蠶食正常市場份額。
如何精準打擊成品油非法販賣行為、有效鞏固市場份額,是中國石油甘肅酒泉銷售分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
酒泉地處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最西端,道路四通八達,是外省非標油品流入或過境的重點區域。要想打掉非法販賣油窩點,首先要堵住源頭,斬斷“黑鏈條”。
中石油酒泉銷售分公司一方面扎實做好市場調研,收集詳實的線索和證據。另一方面,從當地稅收流失、環境保護、安全隱患,以及損害消費者權益等方面,積極向當地政府主要領導匯報,多次向主管部門溝通協調,并全力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支持。
在酒泉分公司的積極配合下,酒泉市政府成立了以商務、市場監管、公安、稅務等9部門組成的成品油專項整治行動領導小組,7個縣市區分別成立了成品油市場整頓領導小組。

他們先后在東邊的肅州清水鎮、北邊的金塔鼎新、西邊的柳園三個主要路口設立了成品油檢查站,抽調專人成立了流動稽察小組,開展晝夜巡回檢查。
3年來,固定檢查站共檢查各類危化品車輛11816車次,累計檢查危化品34萬噸,跟蹤出境可疑車輛58車次1900噸,勸返車輛66車次2100噸,從源頭有效查堵了非法油品的流入。
酒泉地域面積廣闊、人口稀少,國道線深入戈壁沙漠,加之礦山、工地較多,為成品油販賣提供了便利條件,監控整治工作難度大。
這些油販子有的在倉庫、廢棄廠房、停車場,以及工程用油現場安裝簡易的油罐和加油機,借工程用油之名,行販賣油品之實。
有的將灑水車、箱式貨車或中巴車改裝成加油車,隨時向過往車輛流動售油。這些“黑窩點”無證無照、設施簡陋、油品質量不達標、安全隱患突出,嚴重擾亂了酒泉的成品油市場秩序。
面對這種現狀,酒泉分公司發揮中國石油在當地上下游一體化優勢,共同發聲,請求政府部門加大市場整治力度。
2021年3月9日,酒泉銷售分公司市場整頓人員和當地公安部門聯合在312國道玉門市鞏昌河“168飯店”院內查獲一處私販油窩點。他們在現場查處地埋2座40立方米的油罐,房間內儲1座約280立方米的油罐,加油機2臺,查獲非達標油品約180噸,案值約130萬元,屬近年來查獲的最大一起私販油窩點。
類似的“黑窩點”,每月都能查出幾起。成品油市場專項整治的大戲,在酒泉市隨時隨地上演。
截至2021年4月,當地共查處非法售油網點110處,查獲油品1038噸,拆除油罐142具,油罐車73輛,加油機94臺,政府罰沒款34萬元,公安部門立案18起。
其中,法院判決13起,15人獲刑,檢察院受理了2起,有力地打擊和震懾了各類違法違規的油販子。
近年來,隨著成品油市場準入門檻降低,亂批濫建加油(氣)站現象死灰復燃;以新能源加注為名經營汽柴油的“掛羊頭賣狗肉”行為,時有發生;私自從寧夏、山東等地低價購進非標柴油,充當國VI柴油銷售;以化工原料為名偷逃稅款,規避法律制裁監管。
酒泉銷售分公司積極協調公安、稅務部門,用足用活警稅企手段,通過稽察、整改、治理的方式,加大對社會站的整治力度。
2020年10月20日,酒泉分公司市場稽察人員在檢查中發現,位于瓜州縣柳園鎮的中園石油加油站,長期以低于市場價0.94元/升銷售柴油,立即和當地公安、稅務部門組成三方檢查組對該站進行了檢查。經檢查發現,該加油站所售柴油,是業主通過公路運輸從山東、寧夏等地購進的,與規定掛牌價最高相差1500元~1800元/噸。
執法人員立即對該站進行查封,并對當事人立案調查,最終補繳稅款20萬元。
為了徹底規范社會加油站的經營行為,酒泉分公司積極協調,與酒泉市公安局、稅務局聯合成立了“酒泉市成品油警稅企督察辦公室”,配備了車輛、執法紀錄儀、望遠鏡、防爆工具、攝影攝像等專業的設施設備,開展聯合執法和協同作戰,并借助加油站生產廠家,對所有運營加油機進行科學精準鑒定,為打擊成品油市場違法經營行為提供了保障。
在成品油市場整治當中,酒泉銷售分公司注重發揮好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積極協調當地媒體參與到成品油市場整治當中。
公司積極協調,主持召開了全市首屆成品油新聞媒體懇談會,全市商務、公安、環保,以及《甘肅日報》、甘肅人民廣播電臺、《酒泉日報》、酒泉電視臺等十多家媒體和單位,就如何加大成品油市場輿論宣傳、充分發揮媒體的監管作用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和意見,為建立全市公平公正、合規有序的成品油市場環境和促進酒泉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