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鄉村教育既是鄉村發展的基礎性條件,也是鄉村發展的重要特征。近些年,國家加大了對鄉村振興的投入,并著重提出了要大力振興鄉村教育事業。如今,我國鄉村在義務教育、改變教學模式及改善教學環境等方面有了較大起色。但是,目前鄉村教育仍存在許多問題,比如辦學條件有限、師資隊伍薄弱以及不夠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等。文章對以上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鄉村振興 鄉村教育 路徑 探究
中圖分類號:F310;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1)01-035-02
要想更好地完成鄉村振興戰略,就要優先發展鄉村教育事業。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鄉村教育在鄉村振興中起到獨一無二的基礎性作用。它不僅能夠塑造良好的鄉風,還能傳播優良的知識。加強鄉村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還能夠為更好地建設鄉村提供人才保障。所以說,著重優先發展鄉村教育事業,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鄉村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現實狀況
教育是一國之根本,當前鄉村教育形勢依然比較嚴峻。從地域分布來看,鄉村教育占據著很大比重,一直也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政府投資規模不夠、辦學條件艱苦落后;師資力量薄弱,整體教學水平不高;留守兒童數量增多,家庭教育殘缺不全,家庭督管不夠,學生管理難度增大;思想政治教育意識不強,教育思想保守,育人觀念落后;評價體系不科學,激勵機制不健全等。以上問題都是導致鄉村教育落后的重要表現。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我們需盡快解決上述問題,加快鄉村教育健康發展步伐,提高一代又一代的學生素質,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高復合型人才。
(二)原因分析
致使當代鄉村教育存在以上現狀的因素眾多,其中最為主要的因素是特定的地理條件和社會經濟環境。由于以上兩個因素的限制,導致鄉村教育事業長期存在的難題無法從根本解決,從而使得鄉村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制約和威脅。
其一,鄉村所處地理位置偏僻,特定的地理條件導致鄉村教育整體落后,制約著鄉村教育事業的發展。從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鄉村距離城市較遠,所以在教育發展、教育資源配置等方面和城鎮相比不占優勢。在鄉村教育中,鄉村教師扮演著重要角色,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影響力和作用。但是他們和城鎮教師相比,缺少很多與名師專家交流培訓的機會,與城鎮教師的距離慢慢拉大。與此同時,身處在城鎮的優秀教師會因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不愿意加入到鄉村的教育事業中去。由此可見,不僅當地教師學習不到最新的教學知識和理念,而且城鎮教師不愿意加入到鄉村教育事業中去。這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其二,鄉村的社會經濟環境和城市相比極其薄弱,我國目前城鄉差異、資源結構配置不合理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同時,城鄉分割問題嚴重阻礙了城市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建筑、設施、資源配備等應是建設標準化鄉村學校的前提條件,但鄉村教育資源的配備與學校的硬件設施方面相對匱乏。
二、鄉村教育現有的不足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大力振興鄉村教育事業迎來新的機遇,同時存在著以下問題。
(一)鄉村教育辦學條件有限
當前,我國城鎮與鄉村資源配置不合理。在鄉村小規模教學當中,教室數量尚可以滿足師生的需要,甚至還有部分學校存在教室閑置的局面。但是在教室的硬件設施方面,鄉村小規模教學確實處于弱勢地位。首先,鄉村學校的教室寢室門窗陳舊,需要及時更新換代。其次,功能教室缺乏相應配套,尤其是在科學實驗室和音體美器材室等教室方面。由于配套教室偏少,難以滿足日常需要,共用現象就普遍存在。第三,圖書室的配置率目前來看相對較高,但是也呈現出由中心校到教學點遞減的趨勢。鄉村地區小規模學校的相應圖書室仍然較少,圖書數量不多、老舊的現象依舊存在。
保證學校開展高質量的教學活動、保障學生日常學習高效,這基本的教學設施乃是其中的必要條件。基本的教學設施不能局限在課桌椅數量滿足學生需要就簡簡單單地稱之達到目標。課桌椅的老化情況、質量情況同樣仍需關注。體育設施方面的短板現象更為突出,雖然有些學校有社會捐贈的乒乓球臺和籃球架等設施,但是常常處于疏于管理和維修的局面。而在鄉村小規模教學當中,接受社會幫助力度又明顯削弱,冬季房屋的保暖問題和房屋夜間照明問題仍有改進的空間。
(二)鄉村教育教師隊伍薄弱
教師是學校的核心主體之一,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教育教學質量起著重要作用,教師隊伍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目前,我國鄉村教育中存在著師資力量不足、現有師資隊伍素質不高、專業化水平不夠等問題,師資隊伍問題仍是農村教育普遍的短板,極大地局限了我國鄉村教育的發展。
師資問題可總結為以下兩點,一是現有師資力量能否滿足鄉村學校數量上的需求,二是現有師資結構能否滿足課程教學需要。鄉村相對于城市存在著環境閉塞、資源不足等問題,許多年輕教師及優質的師資力量不愿意到鄉村任教,必然導致鄉村師資力量不足、年齡老化、素質低下等問題,教師及學校是在鄉村振興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關鍵,這一問題必須引起我們足夠重視且亟待解決。
(三)鄉村教育思政色彩淡薄
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國教育事業中占據主導位置,我國青少年良好品德的養成與精神發育,都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國民道德精神的甘泉和養料。
但是,目前鄉村整體的思想教育水平較差,不能保質保量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課程,也不能及時為孩子們傳播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內容,更不能真切地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諦。當前,我國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視,針對鄉村青少年的相關工作開展情況來看,鄉村地區的一些領導人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提高他們對此問題的重視程度,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為鄉村青少年營造優越的思想政治學習氛圍和良好的學習環境。我們要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鄉村發展和青少年成長的各個方面,把他們培養成能夠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要求的新型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是引領青少年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方式。所以,我們更應該進一步強化鄉村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時也要加強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青少年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對于青少年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改善鄉村教育的路徑
根據對鄉村教育的進一步探究,對于振興鄉村教育的相關問題,我們要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探究,促使鄉村青少年擴寬獲取知識的渠道,學習到多樣的知識,增添他們的幸福感及滿足感。
(一)著力統籌城鄉教育規劃布局
鄉村教育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部分。統籌推進城鄉教育規劃布局,將鄉村教育的投資比例大大增加,促使二者資源占比率相統一,推動鄉村教育更好更快發展。
第一,我們可以進行資源整合,統籌城鄉教育規劃布局。鄉村的大部分學校規模較小,教育資源的使用次數較少,當地政府并沒有強大的動力去加大對辦學條件和教學資源的投入。但是,城鎮的學校中也存在資源過多的情況。此時,我們可以進行整合,合理分配教學資源,加快改善鄉村教育的教學條件和質量。此外,國家大力投入建設鄉村,鄉村內部的資源也可以進行整合,促進二者的聯動合作,共同參與鄉村中規模較小的學校教學質量的改善,統籌推動鄉村中規模較小的學校更好更快發展,并合理利用現有資源。
第二,我們要定期維修陳舊、老化的門窗桌椅,為學生學習提供強有力的物質保障。也可以將城鎮學校多余的桌椅、圖書以及學習用品與鄉村學校分享使用,促使資源利用最大化,增添鄉村教師以及青少年的幸福感、滿足感。
(二)大力加強教師隊伍素質建設
學校教育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既是培養參與鄉村振興人才和適應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又是鄉風文明整理、傳播的重要途徑,更是直接參與有效治理的重要參與者。
鄉村教師隊伍是鄉村教育事業取得成功的關鍵,我國應從多角度入手解決鄉村教育師資問題。首先,應從工作、生活環境、工資收入、社會地位等方面入手,充分保障鄉村教師的待遇,才能打造一支高素質的鄉村教師隊伍,加快鄉村教育事業的發展。國家應確保鄉村以及偏遠地區教師工資及時發放,津貼、補助等待遇優厚。解決其后顧之憂,使他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之上,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及教學任務。
其次,國家還要制定相應政策,鼓勵優秀人才到鄉村任教。比如,鼓勵高校優秀畢業生到鄉村支教,把優秀的資源帶到鄉村去,帶到鄉村教育中去,用自身去感染更多的青少年。這樣不僅能夠提升教師本身的魅力,還可以增強青少年的學識與素質。也可以鼓勵城鎮的優秀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把超前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傳送給鄉村教師,運用在鄉村教育中去。由此可見,加大教師隊伍建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最后,我們要加強教師“本土化”隊伍建設。要把優秀人才引進來的同時,也要把自身非常優秀的人才留下來。制定好優待政策,把本地人才留在家鄉建設中,為家鄉建設出謀獻策,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接班人。
(三)全力提升對思政教育的重視程度
鄉村教育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要求我們務必盡全力在鄉村振興教育事業,而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教育領域的重要一環,其在鄉村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在整個教育階段,為青少年進行思政教育,有助于培養他們誠信、仁愛、正義等優良品質。在青少年成長過程的每個階段都需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要對鄉村的青少年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全國青少年的道德素養,并在推進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具有重大意義。
第一,在鄉村青少年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使用新媒體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加強思想政治宣傳工作。由于當前信息化時代飛速發展,鄉村青少年缺乏對網絡上傳播各類事件的正確判斷能力,容易導致青少年形成錯誤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因此,在開展思政教育活動時,不能因網絡是把“雙刃劍”就有意回避網絡,而是應該積極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網絡,正確判斷網絡事件的真實性。同時可以就當前網絡上熱門的社會事件,促進鄉村青少年展開交流研討,教師要在該環節中起到積極引導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導向作用。通過這樣的方式開展思政教育,既能引導青少年在大千世界中判斷是非曲直,正確對待網絡社會事件,發揮社會在教育過程中的主導性,又能提高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第二,現階段我國政府對鄉村建設逐漸加大了投入力度,對鄉村振興格外重視。但是,當前鄉村仍存在“空心化”的問題。與此同時,我國政府和教育部門正在大力推動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大學生們也積極響應,投身到志愿者的行列中。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解決鄉村“空心化”的問題,以志愿服務的形式,鼓勵投身志愿服務的志愿者們進入鄉村,走進鄉村教育中去,將愛和溫暖傳遞到鄉間,將最新的思想政治理念注入到鄉村教育中,傳授給鄉村的青少年。加強對鄉村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引領,提高鄉村教育的教學質量。
四、結束語
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各級政府都一直在加強鄉村建設,加強鄉村建設離不開鄉村教育的建設。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也大大增加,鄉村振興不僅在于經濟振興和政治振興等,更在于對教育進行振興。我們要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大力推進教育振興,推動我國繁榮發展,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溫志強,劉楠.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農村教育[J].大陸橋視野,2020(07):86-87+90
[2] 梁寧森.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職業教育的困境、機遇與優化路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4):157-162
[3] 戴航.高職教育背景下農村青年思政教育的方法與路徑探析[J].經濟師,2020(08):214+216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80)
[作者簡介:劉宣池(1997—),女,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研究生在讀,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