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瑨 向堅持 王耀光
摘 要:網約車是“互聯網+”和共享經濟的新興產物,是一種新型商業運行模式。相比于傳統行業,網約車行業的資源配置更合理、信息傳遞更高效,但在安全治理方面還存在不足。近年來,接連發生的網約車惡性安全事件,暴露出網約車行業的安全隱患。文章從典型案例出發,分析當前網約車行業存在事前資審不到位、事中救援不迅速、事后監管不及時的主要問題。結合我國網約車安全治理現狀,文章提出完善監管機制、加強政企配合、優化安全設計、加強隱私保護的建議,為完善網約車安全治理提供借鑒。
關鍵詞:網約車 網約車安全 安全治理 政企配合
中圖分類號:F0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1)01-041-03
一、引言
網約車是指基于移動互聯網、以手機為主要服務平臺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這是一種為具有出行需求的顧客和具有相匹配服務能力的司機提供信息溝通和有保障連接服務的新型商業運行模式。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約車用戶規模達3.40億。其作為“互聯網+”和共享經濟的新興產物,相比于傳統行業,有著更為合理的資源配置和更為高效的信息傳遞。但在給人們的出行帶來方便的同時,逐漸暴露出一些安全問題。近年來,接連發生的網約車乘客遇害事件,引發了社會對網約車安全問題的高度關注。網約車平臺公司和政府監管部門亟待深入思考如何完善網約車安全治理。
二、我國網約車安全問題典型案例分析
(一)典型案例
1.鄭州空姐打車遇害案。2018年5月6日,空姐李某珠在執行完空乘任務后,在鄭州航空港區通過手機打車軟件聯系了一輛順風車載其前往市區,在途中被司機殺害。本事件中,李某曾向朋友表示司機對其進行言語騷擾,朋友致電李某后,李某表示“沒事了”并迅速掛斷。此后,李某電話可以接通,但一直無人接聽。
值得注意的是本事件涉案網約車司機劉某華有交通肇事的前科,其曾有惡意將他人撞成植物人犯罪行為。并且劉某在注冊網約車司機時因不符合要求而被平臺拒絕,此后通過其父的身份證件信息注冊,并讓其父代過人臉識別。劉某此前還有過一起言語性騷擾投訴記錄,直到案發,相關平臺也未對投訴做妥善處理。
2.樂清女孩乘車遇害案。2018年8月24日,19歲女孩趙某辰乘坐某平臺順風車從浙江樂清前往永嘉上塘,行車途中,順風車司機鐘某將其殺害。本事件中,趙某曾在微信群中表示自己遇到了危險,隨后手機關機。朋友多次聯系趙某未果,聯系網約車平臺也無準確回復。此后當地警方與平臺進行數次溝通,但調證過程受到阻力,前后花費1小時32分鐘才獲取相關信息。和上一事件類似,本案發前一日,樂清林女士曾通過涉事平臺聯系乘坐鐘某的順風車,鐘某將其帶至偏僻處圖謀不軌,林女士隨后將此事投訴至平臺,但截至本案發生也沒有收到相關反饋和處理結果。
(二)典型事件中暴露出的安全隱患
1.事前資審不到位。在網約車模式運行過程中,網約車平臺公司和政府都承擔著監管的責任,但在目前的監管體系下,存在資格審查不到位的情況。2016年7月,出臺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此后地方立法相繼出臺。網約車立法逐漸推進,但在實際的資格審查中,仍存在“黑車”“馬甲車”等不符合運營標準車輛出現,司機資質不達標的現象。車輛只要滿足上路要求即可載客進行網約車服務,有案底或駕駛經驗不豐富的駕駛員也可以作為網約車司機。還存在選擇租賃二手車或者是利用閑置舊車來兼職跑網約車和信息不符的現象,司機身份以及車輛本身的安全系數完全得不到保障,對乘客安全、交通秩序甚至是社會秩序帶來不良影響。在鄭州空姐打車遇害事件中,種種細節表示劉某不符合網約車司機準入門檻,而網約車平臺資格審查不到位,劉某有交通肇事前科以及惡意傷人的背景,仍然可以投機取巧接單。
2.事中救援不迅速。網約車行業的首要問題便是保障網約車司機和乘客的人身安全。但由于網約車本身開放性、自由性的特征,行車途中可能會發生各種事件,使得乘客與司機的人身安全受到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威脅。加之乘客安全意識的薄弱和網約車安全管理技術的滯后等原因,無法及時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一旦發生安全事件,需要迅速有效的救援。
在兩起網約車乘客遇害事件中,被害人均未能及時有效的通知公安部門和網約車平臺,只能聯系自己的好友,而手機關機后,斷絕了唯一的聯系方式。平臺無法確認是否發生安全事件,出于保障網約車司機隱私,拒絕給出相關信息。政企配合度低,警方從平臺調證的過程不順暢,無法了解網約車司機的具體信息,無法確定事件發生的具體位置。
3.事后監管不及時。根據用戶反饋機制及時采取事后監管,更具有針對性和威懾力。及時有效的反饋和監管機制可以提高網約車服務的質量,同時也提高網約車服務的安全性。根據網約車用戶的反饋來對網約車司機的服務質量進行約束和考核。對糾紛進行及時處理,對被投訴的網約車司機給予合理公正的懲處,從而督促網約車司機自覺地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也能減少和緩解網約車行業相關安全問題。
但在網約車乘客遇害事件中,網約車企業的反饋處理機制都不夠及時。涉案網約車司機劉某、鐘某都曾在平臺上被投訴過,但平臺對其二人均未進行及時處理,未給予合理公正的懲處和警告,其二人還可以照常接單。
三、我國網約車安全治理現狀
(一)政府治理現狀
《暫行辦法》宣布了網約車的合法地位,地方立法也相繼出臺,從多方面構建了網約車規制體系。截至2019年4月29日,全國共有248個城市(包括4個直轄市,244個地級市)發布網約車實施細則,在全國29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已發布細則的城市占比為83.0%。
《暫行辦法》推出之后,中國消費者協會披露了“網約車十大亂象”,其中涉及到網約車安全的問題有:乘車安全隱患、用戶信息泄露問題、乘客投訴無門維權困難、網約車企業多地無證經營、“黑車”“馬甲車”等不符合運營標準車輛頻現、司機資質不達標現象較為常見。
兩起網約車乘客遇害事件后,交通運輸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網信辦等10部委組成的安全專項檢查工作組對包括涉事平臺在內的7家網約車平臺公司進行了專項檢查。此后,交通運輸部在發布會上通報涉事平臺存在7個方面33項問題,聯合檢查組提出了27項具體整改要求。主要包括個人隱私泄露風險、未落實隱患排查機制、無資質非法運營、政企聯動機制不健全、駕駛員從業資格審查不到位、互聯網信息安全風險等。
(二)網約車平臺公司治理現狀
涉事平臺首先從完善軟件安全設計等方面著手啟動安全大整治,主要包括新增一鍵報警功能、增加安全中心入口、可以添加緊急聯系人、試運營全程錄音功能、擴建客服團隊人員、升級人車不符檢測功能、新增司機考核功能,每天通過考核后,才能接單等。此后,平臺公布全面整改方案,從去除手機軟件社交功能、加強用戶的安全培訓、完善政企協作配合機制、全面實現網約車車輛和司機的依法合規、提高線下應急處置能力、優化手機軟件安全功能建設、加強用戶隱私信息保護等七個方面整改。整改過程中再次提出五點整改措施,限制順風車接單次數、規定車主在常用路線上搭載乘客、去除手機軟件個人隱私相關信息顯示、加強用戶信息篩查,升級人臉識別功能,嚴肅處理人車不符、加大客服資源投入,提高客服應急處置能力、加強與警方合作等。
四、網約車安全治理建議
(一)完善法律法規和監管機制
當前國內關于網約車的法律法規尚處于試行階段,還沒有形成完善的治理體系,《暫行辦法》出臺后,各地出臺了相應的細則,雖然精細化細則的具體要求,但也都未超過《暫行辦法》范圍,主要作為網約車行業的規范性文件。此后修正《暫行辦法》,也旨在優化營商環境和擴大對外開放,而在保障網約車安全方面還不夠完善。
地方政府對網約車的監管機制也不夠系統。《暫行辦法》中規定由各個職能部門履行各自對網約車的監督和管理,分別承擔不同的職責。但在面臨安全問題時,實際的承擔主體往往多為公安部門,與其他職能部門協調配合較少。若整體監管機制更加系統,完全可以做到在安全事件發生前杜絕或減少事件發生概率,在安全事件發生過程中給予受害者更迅速的救援和安全保障,在安全事件發生后對不合法合規行為進行嚴肅處理。
(二)推進政企配合下的全周期治理
若政府和網約車平臺公司分別去治理保障網約車行業的安全,不僅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更會造成配合低效的局面。以網約車平臺為治理主體,加強政企配合,完善政企聯動機制更為適合我國網約車行業的現狀,而目前網約車行業的政企配合還處于探索的初級階段。
網約車行業資格審查的現狀是,乘客無法深入了解網約車車輛與司機的實際情況,依靠的是網約車平臺對車輛和司機的資格審查,如果資格審查出現疏漏,將會產生巨大的安全隱患。在資格審查中,網約車平臺依靠的是司機自主提供信息,這就存在可能提供不真實信息的漏洞。同時,是否具有網約車運營資格,除確保提供真實信息外還需要了解車輛的和司機的背景信息,而這些都離不開政府部門的相關數據信息。加強網約車平臺與政府部門的配合,可以更為清晰地了解車輛和司機的具體信息,在事前資格審查中,排除車輛和司機的安全隱患,減少安全事件發生的概率。
安全事件一旦發生,網約車平臺和公安部門需要采取迅速的救援手段,這需要政府和平臺的高效配合。平臺要做到第一時間感知危險,了解安全事件發生的位置、司乘雙方的相關信息以及車輛信息,而公安部門則是采取具體措施的救援部門。企業協助被害人盡快與公安部門進行聯系,同時協助提供安全事件發生的定位及相關信息,方便警方調證,盡最大可能救援安全事件中的被害人以及控制犯罪嫌疑人。
網約車行業需要重視客戶的投訴反饋,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做好劣質網約車司機的追蹤反饋,同時與政府配合,加強對違法違規司機的聯合執法。政府和網約車平臺可以根據乘客反映的真實情況及執法情況制定相應的司機及車輛黑名單,并注銷和撤銷相應的從業資格和許可證明,同時對違法違規的司機、車輛依法處理并通過媒體曝光,向公眾進行公示,逐步實現劣質網約車司機的動態退出。
(三)加強用戶隱私信息的保護
從網絡生態視域來看,信息的傳遞是生態系統運行的基本保障,巨大的信息流傳遞,使得個人隱私信息極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竊取。于用戶而言,注冊時需要填寫個人真實信息,包括身份證信息、姓名、家庭住址、聯系方式等。手機軟件可以獲取手機權限,讀取個人位置信息,通訊錄信息等,同時其還可通過數據分析出乘客的出行習慣,常用出行地點。這些信息一旦遭受外界侵入或在利益驅動下進行信息販賣,導致隱私信息的泄漏,將帶來無法估量的安全隱患。
如何落實個人信息安全責任,保護司機和乘客的個人隱私信息是重中之重。網約車企業要加固數據庫保護技術,防止外界進行信息竊取。同時要在內部厘清信息泄露責任主體,防止內部未授權的信息流出。政府也需要通過一系列規制手段,規范網約車企業行為,一旦發生信息泄露事件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不法分子產生威懾作用。
(四)優化安全設計
目前我國網約車的主要服務平臺是手機軟件,如何優化安全設計是當前的要務。在安全事件發生過程中,給被害人提供有效的安全措施和隨時可采取的求助手段,確保網約車企業能第一時間感知被害人的危險,并聯系公安部門采取救助手段。可以從以下方面優化:一是信息分享功能,用戶可將行程的等信息分享給他人;二是應急報警功能,用戶可以迅速的采取方式與警方進行聯系;三是緊急聯系人功能,乘客可以設定緊急聯系人,平臺在緊急時刻為緊急聯系人開放綠色通道;四是行程錄音功能,實時監控車內狀況,第一時間感知危險,并為糾紛留下相關證據;五是實時位置保護,平臺實時獲取位置信息,及時監測行車路線是否與預計一致,車輛是否駛入偏遠地區等;六是升級司機面部識別功能,接單前識別,杜絕人車不符現象。
網約車平臺有責任和義務給予用戶安全知識的說明以及引導。在安全事件發生之前,如果乘客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識,大概率可以避免安全事件的發生。手機軟件可設計安全中心,通過軟件頁面推送安全提示,使用戶在使用軟件時,知道如何保障自己的人身、財產安全,比如:提高安全警惕,盡量選擇坐后排;發現司機行車路線異常,應當立即制止;如果發生危急情況,如何在第一時間內下車逃離;通常情況下,在車輛行駛中是很難實施犯罪行為等等安全常識。
五、結語
網約車作為“互聯網+”和共享經濟的新型商業模式,在我國迅速發展。兩起網約車乘客遇害事件,暴露出我國網約車行業存在事前資審不到位、事中救援不迅速、事后監管不及時的安全隱患。為杜絕網約車惡性安全事件的發生,網約車平臺公司和政府采取了相關措施,但目前的網約車安全治理仍有待完善。為保障網約車運營安全,要完善立法與監管、推進政企配合下的全周期安全治理、加強用戶隱私保護、優化安全設計。
[基金項目: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網絡生態視域下的我國網約車安全治理體系研究》(18JL06)]
參考文獻:
[1] 王強強.網約車監管地方立法的實踐與完善建議[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6)
[2] 宿靜.共享經濟背景下網約車政府規制路徑研究[D].山東大學,2019
[3] 魏苒.整體性治理視閾下我國網約車監管策略探究[D].山東大學,2019
[4] 王耀光.基于網絡生態視域的網約車安全治理體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20
[5] 李要星,向堅持,劉亮明.乘客視角的滴滴出行運營模式研究[J].經濟師,2018(3)
[6] 向堅持,黃正正,尹紅,劉亮明.移動出行市場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機制研究:個人經驗的調節作用——基于滴滴出行的用戶體驗分析[J].經濟師,2017(5)
[7] 劉亮明,向堅持,李要星.乘客視角的新型網約車與傳統出租車商業模式對比分析——以滴滴出行為例[J].特區經濟,2017(3)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湖南長沙 410081)
[作者簡介:王瑨,湖南師范大學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電子商務;向堅持(通信作者),博士,湖南師范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信息系統、電子商務;王耀光,湖南師范大學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電子商務。]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