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靈敏 高小晴 周春蘭 左世仙
摘 要:近年來,人們對醫療服務的社會需求急劇增加,特別是對公立醫院醫療服務的需求增加,這就需要增加大量的醫務工作人員。公立醫院在編制有限的情況下,只能聘用編制外人員來解決人員不足的問題,編制外工作人員已成為各大醫院數量龐大且不可缺少的力量。文章根據某公立醫院編外簽訂勞動合同職工的現狀及存在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公立醫院 編外合同制人員 管理 對策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1)01-262-02
近年來,人們對醫療服務的社會需求急劇增加,特別是對公立醫院醫療服務的需求增加,這就需要增加大量的醫務工作人員。公立醫院在編制有限的情況下,只能聘用編制外人員來解決人員不足的問題。編制外工作人員已成為各大醫院數量龐大且不可缺少的力量,有的人數已近一半或超編內人員,分布在醫院各崗位上。如何調動編外人員積極性,穩定編外職工隊伍,建立相對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是醫院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必須認真研究思考和解決的一個實際問題。
一、某公立醫院編外合同制人員現狀
某公立醫院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編制床位1700張,實際開放1374張,現有在職職工1309人,其中在編707人,編外簽訂勞動合同602人,編外簽訂見習協議62人。
(一)人數逐年遞增,仍以女性為主
醫院從2007年開始聘用編外人員,到2016年12月編外合同制職工403人,近5年來人數逐年遞增,隊伍不斷壯大,截至2020年12月編外合同制人數已達602人,占醫院在職職工總人數45.99%,其中女性506人,占編外合同制職工總人數84.05%。
(二)編外人員崗位分布情況
編外簽訂勞動合同職工主要分布在醫療、護理、醫技、藥劑、財務(掛號收費)、工勤等崗位上,其中護理崗位人數居首,占編外總人數64.29%,醫技、藥劑、財務(掛號收費)等崗位上合同制人員占編外總人數35.71%。
(三)學歷層次逐漸提高,以本科為主
編外合同制職工以本科為主,其中碩士研究生學歷55人,本科學歷338人,大專學歷181人,中專、職業高中、技校畢業28人,大專、本科學歷占比86.21%。該院合同制職工近幾年學歷提升人數較多,第一學歷原以大專為主,目前轉變為以本科為主。一方面,編外人員進行學歷提升醫院會進行相應的工資調整。另一方面,對于個人而言,學歷提升對職稱晉升、個人職業生涯等方面都有積極的影響。因此,職工本人也相當愿意參加在職教育進行學歷提升,目前該院本科及以上學歷(含后學歷)已達393人,占65.28%。
(四)年齡、職稱結構情況
目前該院合同制職工年齡除一人51歲,其余均在50周 歲以下,40歲以上16人,30~39歲259人,占編外合同制人數的43.02%,30歲以下居多,326人,占編外合同制人數的54.15%。年齡較輕,意味著職稱普遍較低,其中中級職稱24人,其余均為初級職稱,不過未來幾年符合高級職稱申報的人員將逐漸增加,屆時職稱層次將有所提升。
二、目前編外人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編內編外退休待遇差距
編內人員簽訂事業單位聘用合同,繳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編外人員見習期滿考核合格簽訂勞動合同書,委托人才服務中心衛生健康分中心繳納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兩種保險制度的繳費基數的構成和繳費比例均不相同,將來退休待遇也會不同。該院現行的編內人員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基礎性績效、獎勵性績效、改革性補貼、國家政策規定的津貼補貼等構成,即根據檔案工資確定繳費基數;編外人員因沒有編制,未執行檔案工資,繳費基數根據上一年度當地社會平均工資水平的60%確定,明顯低于編內人員繳費基數。盡管繳費比例相同,但繳費基數帶來的明顯差距將直接影響編外人員退休待遇。
(二)人員流動性大,隊伍穩定性差
醫院招聘的編外合同制人員以應屆畢業生為主,他們迫于就業壓力,剛畢業就考進醫院工作,等到考取一定的資格證書、有更好的單位招聘機會,或者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之后,就會選擇離職,到更好的單位去。有人辭職就意味著要招聘新人,無形中增加了人才培養成本,醫院要花更多的時間重新培養一個醫學人才,頻繁的人員流動必然帶來醫療隊伍的穩定性差。
(三)編外合同制人員缺少歸屬感
編制的存在,編內編外的身份限制,出現了“正式工”和“合同工”或“臨時工”的稱號,加上日常工作中對編內、編外人員的區分,如辦理入職手續時,編內人員比較繁瑣,需要填寫的表格也較多,領導也比較重視;編外人員入職手續較為簡易,相關職能部門配合度不搞,對比編內人員,編外人員內心容易產生攀比、不平衡心理,對醫院缺少歸屬感。
(四)缺乏統一的管理機制
公立醫院在不斷發展、業務量不斷擴大的過程中,編制又十分有限的情況下,只有通過招聘編外人員來彌補人員短缺的問題。目前,編外人員招聘由各家醫院自主組織,但在聘用的過程中,沒有制定統一規范的人員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管理機制不統一。不同醫院只是根據自身的要求及醫院實際情況來管理編外人員,導致多數醫院在管理編外人員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有的醫院編外人員聘用采取勞務派遣方式,由勞務派遣公司辦理編外人員的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便于統一管理,但實際工作中這種情況占少數,多數公立醫院依然沿用自主招聘自主管理編外人員的辦法,但由于主管部門對這些編外人員沒有統一的管理機制,無法核定數量,導致新招的編外人員無法購買失業保險。另外,年度考核結果的應用上,由于沒有統一的管理機制,編外人員年度考核結果不經主管部門及人社部門備案,只能在醫院內部使用,這樣就導致一些編外人員認為自己是醫院的邊緣人員,醫院的發展和自己沒有關系。
三、改善編外合同制人員管理的對策
(一)機關事業和企業養老金并軌
“養老金并軌”指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企業職工實行一樣的養老保險制度,包括退休時養老金的計算方式相同,以及退休后每年的養老金上漲的方式相同。從2014年10月1日起,全國陸續實行養老金并軌,機關事業單位也要實際繳費。并軌后,編內退休人員待遇的調整不再與同級別職工的工資增加直接掛鉤,按繳費年數和繳費額計算,很大程度上縮小了編內編外人員養老待遇的差距。目前,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分擔。單位繳費比例為原為20%,現在降為16%,個人繳費率為8%。
(二)保障編外人員薪酬待遇,降低流動性
該院編外人員薪酬根據該院制定的《聘用(編外)人員工作報酬及社會保險管理暫行辦法》執行,編外人員工資由基礎工資、職稱工資、學歷工資、年增資構成。編外人員崗位聘任上,由于沒有編制,崗位聘任實行院內聘任,可以不受崗位限制,只要取得初、中、高級職稱,即可在提交證書的下月起聘任,享受相應的職稱工資。醫院還規定,簽訂勞動合同的當月起,與編內人員同等分配績效工資。
年度考核上,編外人員參照編內人員參加考核,合格以上等次者年終獎正常發放。另外,休假規定方面,編外人員簽合同滿1年后,與編內人員享受相同的婚、喪、產、陪產、工休假。
每年的編內公開招聘考試中,編外人員只要符合相應崗位條件可同等條件參加報名考試,若考取無需提前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手續,享受編外工資獎金待遇至編內聘用通知下達,實現編內編外待遇無縫對接。在這些舉措共同的驅動下,近年來編外人員離職率逐年下降,降低了編外人員的流動性。
(三)加強醫院文化建設,增加職工歸屬感
醫院應制定編外人員管理辦法及編外人員薪酬管理相關辦法,落實編內、編外人員享有相同的權利,做到同工同酬。一是編外人員可作為職工代表參加職工代表大會,為醫院的發展建言獻策,參與醫院的管理與建設。二是編內編外評先評優采取同一標準,不搞區別對待,增強編外人員的歸屬感。三是為進一步調動編外人員工作積極性,醫院本著“能者上”的公平、公正的原則,在中層干部、護士長競爭上崗中,編外人員同在編人員有同等機會競爭上崗。四是人事部門應加強對編外人員日常管理工作,把工作做精做細,如工作牌、工作服等后勤服務要跟上,讓他們感受到醫院的重視與關懷。另外,編外人員同在編人員一樣無差別地參加醫院黨、團、工會組織及各項活動,凡見習期滿考核合格簽訂勞動合同人員均可通過《工會入會申請書》申請加入工會組織,入會后并享受同在編人員相同的工會福利待遇。以上各項舉措的落實,對醫院編外職工產生一種向心力,主動融入到醫院的發展中。
(四)構建完善的管理標準
目前針對編外人員的管理,上級部門未出臺統一的管理機制,公立醫院應該根據自身的發展特點,并且結合公立醫院編外人員的素質,構建一套適合自身發展的制度。該院2013年重新修訂并執行編外人員管理辦法及聘用(編外)人員工作報酬及社會保險管理暫行辦法后,編外聘用人員參照醫院在編職工管理模式管理,進行崗位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增加工作報酬、續聘、解聘的依據。在績效工資的分配上,編內編外人員統一標準,編外人員簽訂勞動合同后即可按科室考核結果發放績效工資,大大激發了編外人員工作的積極性。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編外人員在公立醫院中人數不斷擴增,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急需有針對性地提出改善編外人員管理的解決對策,以期提高對編外人員的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婁漢玲,周成超.某綜合醫院編外人員管理的探索[J].中國衛生產業,2015(25)
[2] 唐薇.公立醫院編外合同制職工管理的探討[J].中國國際財經,2017(23)
[3] 翟晶.公立醫院編外人員管理探析[J].醫學教育管理,2017(4)
[4] 孫威,臧旭東.勞動合同法在公立醫院編外人員管理中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衛生產業,2018(21)
(作者單位:昆明市中醫醫院 云南昆明 650000)
[通訊作者:高小晴。]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