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勇
一篇優秀的議論文,不僅要立論鮮明、思路清晰,而且要結構嚴謹,脈絡分明。因此,同學們要根據寫作的需求,選擇恰當的論證結構,使議論文思路清晰、結構嚴謹,讓讀者一目了然。下面重點介紹對照式、遞進式、起承轉合式這三種結構形式。
一、對照式結構
這種結構模式,就是運用對照的方式,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互相矛盾的兩個方面進行對照比較。通過比較來講清道理,闡明觀點。具體地說,就是在論證過程中既要進行正面說理,又要進行反面闡述;在對比分析中,表明正確的觀點,從而達到論證目的。正反對照式結構,既可以體現在段內的句與句之間,也可以體現在段與段之間。簡單地說,就是“正面說了反面說”或“反面說了正面說”。這種論證結構,對于議論的深入,論點的突出,說服力的增強,都有極大裨益。其具體模式如下:①引論,引述材料,提出論點。②本論,分點論述,論證觀點,幾個分論點之間是對比關系。③結論:深化論點,總結全文。
如作文《“浙”就是你》,就采用了對照式總分總結構。作文在第一自然段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你是集美貌與智慧于一身的長者,時代與民族精神在‘浙里發揚。”第二部分便采用了對照式結構,先寫浙江遭受倭寇入侵的歷史和人民反抗侵略的不屈精神,再寫如今浙江科技、經濟的發展,展現出蓬勃生機,顯示出浙江的人杰地靈。將過去與現在進行鮮明對比,有力地彰顯了作文的中心論點。第三部分,總結全文,歸納“浙江精神”的內涵,并立志做時代的弄潮兒。
二、遞進式結構
這種結構就是要層層遞進,一般說來,整篇作文要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層次。這種結構模式要求作文各段落、各層次之間要層層深入,步步遞進,次序不能顛倒,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逐層深入地論述觀點,這種結構符合人們由淺入深認識問題的規律。遞進式結構有兩種表現形式:
1.按議論步驟遞進
先亮出中心論點,然后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個層次進行論證。可以集中筆力寫任一方面,也可以三個方面都作全面詳細的寫作。一般來說,如果道理簡單,顯而易見,無須詳加論證,可在“怎么做”上多做文章;如果“怎么做”的問題眾所周知,可一筆帶過或干脆不寫,在“為什么”上多做文章。
如作文《直面挫折》中,開頭寫:“人生是一條曲折之路,旅途中充滿著荊棘與泥濘。誰也不希望自己與挫折相遇,但殊不知,挫折亦是生命的饋贈。”這是提出問題,也就是“是什么”;然后以孔子、蘇軾、李白、王安石為例,說明挫折對人生的積極意義,這是分析問題,即“為什么”;最后得出“挫折雖苦澀,但如果堅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去面對,那挫折過后,便是令人驚喜的美好景象”的結論,也就是解決“怎么做”的問題。
亮明觀點之后,有兩種思路:如果觀點是肯定判斷,那么就要從重要性、必要性角度論述;如果觀點是否定判斷,就要針對某些不好的現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產生的根源,指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即“擺現象——析危害——挖根源——指辦法”。
2.按論點內涵遞進
將中心論點分解成幾個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分論點進行論證,最后總結論點。如作文《鑒往知今,勇立潮頭》,第一部分借赫拉克利特“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的比喻,提出中心論點,“要把握手中真真切切的現在”;第二部分采用分層論證的方式,從“反思中國古代歷史事實的教訓”“近現代中華民族借鑒歷史和西方經驗的做法和取得的成就”“我們今天應采取的正確做法”三個角度層層深入地論證了中心論點。第三部分再次點題,總結全文。
三、起承轉合式結構
這種結構由“起”“承”“轉”“合”四部分內容構成。“起”就是在作文的開頭開門見山地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或論題。“承”就是承接中心論點,從正面或反面闡述自己的觀點。“轉”分兩種情況,由正面論述轉入反面論述叫“反轉”,由反面論述轉入正面論述叫“正轉”。“合”就是全文的綜合、總結,是全部論證的結束。
如作文《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就采用了“起承轉合”式結構。第一部分“起”,引述材料,領起下文,提出自己的觀點:“要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這是做出正確決策的前提。”第二部分“承”,對提出的觀點進行分析議論,證明這一觀點的正確性和重要性;第三部分“轉”,辨證說理,加深認識;第四部分“合”,總結全文,強化論點。結尾引用巴爾扎克的名言,再次強調了全面看問題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