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婷
孔明曾言:“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卑蚊缰L的農夫,急于求成,最終只能收獲一地枯苗。唯有讓自己靜下來,看清現狀,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才能修身養性,志懷高遠。
古人云:“心浮則氣必躁,氣躁則神難凝。”而靜,與心浮氣躁相對,是一種心如止水的淡定。在中國古代,既有一腔熱血的忠臣,也有勾心斗角的奸佞小人。而真正受人推崇的,總是淡然自若的君子。他們謙虛、寧靜,身上自帶從容不迫的氣質,總是沉穩地分析局勢,認清現實,思考出簡單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身居陋室,劉禹錫享受“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閑適;歸隱田園,陶潛揮筆寫下《歸去來兮辭》;濮水垂釣,莊子寧愿隱于山野,也不愿居廟堂之上。他們盡己所能追求寧靜,創造寧靜,于亂世中認清自己的內心,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從而獲得精神上的升華。可見,只有拂去繁華,才能看到天地間的蒼茫和自然純真的美,才能體會到歲月靜好的生活本味。
靜本身也使人快樂,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君不見,瓦爾登湖畔一片靜謐中,有梭羅愉悅的身影;君不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荷花悄然展現它們別致的柔美;還有雨巷中丁香一般的姑娘,她那腳步的清音于寂靜中聲聲回蕩,撞在人的心弦之上,怎能不使人心生愛慕?
孔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山之穩重、平靜,吸引了無數仁愛之人。他們站得高,看得遠,不為外在的事物所動搖,始終堅守自己的本心,有著由內而外的永恒之美。沉著冷靜,能使人摒棄雜念,從而專注認真。懷素十幾年如一日地練字,不急不躁,專心致志,成就草書輝煌;司馬遷將牢房當作書房,追求內心的寧靜,以驚人毅力完成鴻篇巨著。正如易中天所言:“人生有三得,即沉得住氣,彎得下腰,抬得起頭?!膘o,讓人重新審視成敗得失,看到大局。一星隕落,黯淡不了燦爛星空;一花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唯有靜下心來,總結經驗,才能到達人生的最美境界。
我們或許無法如先賢般于喧囂浮世中獲得寧靜,但我們可以找一個安靜的去處,圖書館、書店、自習室都是好的選擇;然后去適應、享受,讓自己融入到這份寧靜中,獲得內心與精神上的寧靜;最后,讓這份寧靜深入骨髓,如影隨形,無論人生遇到何種境遇,身處何方,都能像蘇軾那樣從容淡定,笑看風雨。
縱使歲月流轉,人世喧囂,愿你我心懷寧靜,初心不改,心無雜念,笑看窗外云卷云舒。
【江蘇宿遷市宿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