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3日,是第7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全國各地廣泛開展紀念活動,緬懷所有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同時,國家公祭網等14家網絡媒體平臺共同推出以“銘記歷史,祈愿和平”為主題的大型網絡在線公祭活動。網友可登錄這些平臺,一鍵參與公祭,通過為遇難同胞點燭、獻花、敲響和平大鐘、在線留言的方式寄托哀思、守護和平。
多維解讀
1.昭昭前事,警惕后人。牢記歷史,不是要記住恥辱、延續仇恨,而是為了開創未來,讓和平薪火代代相傳。歷史是一面鏡子,回望戰爭時代的“血與火”,當代的和平彌足珍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牢記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從中不斷汲取堅忍不拔、眾志成城的精神力量,才能面向未來、砥礪前行。
2.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中華民族歷來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中國永遠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有了和平穩定,人類才能更好實現自己的夢想。“一帶一路”將沿線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互連接在一起,以實際行動向世界展示了維護和平、互惠共贏的決心。
拿來就用
自古以來,和平就是人類最持久的夙愿。然而歷史告訴我們,和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國行公祭,祭抗戰死難之生命;祀我國殤,悼血與火浸染之地。”無論國行公祭,還是我們每個人在網上在線公祭,都是表達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崇高愿望,也是宣示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定立場。有了和平穩定,人類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