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崔 燕
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為確保中國建造的船舶順利打入國際市場,船舶檢驗局集中力量修訂和改進海船建造規范標準和檢驗規章制度等,加強現場檢驗的技術能力,進一步擴大國際船檢業務技術合作,對確保我國出口船的建造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發揮了重要保障作用。
1976年3月12日,中國機械進出口總公司與中波輪船公司簽訂合同,由上海船廠為其建造我國第一艘萬噸級出口遠洋貨船“紹興”號。合同規定該船按照船舶檢驗局《1973年鋼質海船建造規范》和《海船入級章程》,以及相關國際公約和標準設計建造,入船舶檢驗局ZC船級。1978年11月18日,“紹興”號正式交付,船舶檢驗局為其簽發了入級證書和國際航行船舶證書。
“紹興”號的成功建造,對中國船舶進軍國際市場發揮了重要示范作用。1977年春季廣交會上,香港華潤公司總經理問香港宏德機器鐵工廠、香港海洋船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司徒錕先生有沒有信心在內地建造船舶,司徒錕先生當即表示,眼下正打算向日本訂造一艘貨船,那就交給內地造吧。
1978年5月10日,司徒錕先生通過中國機械進出口公司向中華造船廠訂購了一艘17500噸級大艙口多用途貨船,由上海708研究所設計,中華造船廠建造。根據合同要求,除船上主機、吊車、電站、電羅經、電臺、污水處理、焚燒爐等主要設備采用進口外,其它全部配備國產設備,并按照船舶檢驗局ZC規范來驗收。

“紹興”號遠洋貨船
1981年2月20日,司徒錕先生訂造的這艘多用途貨船被命名為“海建”號并交付。船舶檢驗局上海辦事處按照ZC規范檢驗后,正式為“海建”號頒發了船級證書。同時,對于外國制造的主機、鍋爐、起重機等設備的檢驗,由船舶檢驗局委托外國船級社進行了檢驗發證。
“海建”號的成功建造,對我國造船走向國際市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隨后,中波輪船公司在“紹興”號后,又相繼在上海船廠訂造了16000載重噸多用途貨船“魯班”“張衡”“華佗”“屈原”等4艘船舶。船舶檢驗局上海辦事處分別對這4艘出口船進行了建造入級檢驗與發證,并由船舶檢驗局授予ZC船級。
一艘國際航行海船,她的設計、施工、材料、設備等都要符合國際通行的標準。即除了符合船級社規范標準外,還要滿足國際公約相關要求。為了確保出口船建造質量,船舶檢驗局作了大量準備工作,深入研究有關國際公約、外國船級社規范,組織力量修訂和改進船舶檢驗局規范和檢驗制度,確保了船舶設計、建造與國際標準相一致。這些出口船舶的成功建造,不僅為中國船舶工業大規模進入國際市場作了探索和鋪墊。同時,也為中國船檢品牌在國際上樹立了良好的聲譽。

“海建”號多用途貨船
據了解,在“海建”號建造期間,船王包玉剛曾親自到中華造船廠進行參觀訪問。其實,早在司徒錕先生與內地簽訂造船合同后的一次酒會上,包玉剛先生就找到司徒錕先生,向他詳細詢問關于訂造“海建”號的有關情況,并傾聽他對內地造船的看法。這次親臨船廠參觀訪問,實際上是來考察內地造船廠的建造能力,以及船舶檢驗局在驗船方面的技術服務能力。
1980年5月15日,大連造船廠承接了香港船王包玉剛家族投資的“長城”號建造合同,合同規定這艘2.7萬噸的散裝貨船按照英國勞氏船級社規范設計,入英國勞氏船級社船級,于1981年11月交船。當時,中國還未開放外國船級社設立常設機構,為此,英國勞氏船級社(LR)與船舶檢驗局(ZC)于1980年9月15日簽訂《關于在中國建造LR船級的27000噸散貨船的聯合檢驗工作協議》。這是船舶檢驗局首次與外國船級社簽訂造船聯合檢驗工作協議。根據協議內容,船舶建造檢驗由船檢局代表LR進行,LR可派驗船師參加部分項目的檢驗;各種檢驗完成后,由船檢局驗船師簽發各種檢驗報告,然后由LR簽發船級證書和船旗國政府授權簽發的各種法定證書。
“長城”號27000噸散貨船由上海708研究所按照合同要求進行設計,由LR負責技術設計圖紙審查,船檢局大連辦事處負責對大連造船廠施工圖紙進行審查。在建造檢驗中,船檢局驗船師堅持原則、嚴格把關、周到服務,對于LR驗船師要求船廠將已按施工圖紙焊好的舭龍骨基礎扁鋼在所有船體合攏焊縫處斷開的意見,船檢局驗船師認為LR規范有明確規定,并根據實踐經驗,認為舭龍骨基礎扁鋼在船體合攏焊縫處斷開,容易導致船體外板在此處產生裂紋。經過討論,LR驗船師接受了船檢局驗船師的意見。
“長城”號是船檢局第一艘按外國船級社規范進行聯合建造檢驗的船舶。在雙方驗船師的密切配合下,檢驗工作進展順利,保證了船舶建造質量,配合大連造船廠提前按照合同完成建造。1981年9月14日,“長城”號在萬眾矚目下緩緩下水。1982年1月,“長城”號橫渡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順利通過了巴拿馬運河、美國五大湖區、蘇伊士運河和地中海、紅海,先后停泊于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埃及等國家。經過近1年的航行,經受住了無數次重大考驗。同年,“長城”號獲得了國家產品質量金獎。
“長城”號的成功建造吸引了一大批國際知名船東。隨后,香港長江實業公司、環球航運公司、匯德豐(集團)公司、意大利貨船海運公司等陸續前來訂造新船。此后,我國船舶工業更是主動參與國外競爭,大量承接出口船舶建造,并且以質量好、建造周期短等優勢逐步打開了國際船舶市場的大門。
據統計,自1979年至1988年的10年時間里,我國完工交付的出口船舶達到226艘,共計167萬載重噸。在這段時間里,船舶檢驗局分別與英國勞氏船級社、挪威船級社、法國船級社、德國勞氏船級社、美國船級社和日本船級社等簽訂聯合檢驗協議。船舶檢驗局的驗船師與外國船級社驗船師在聯合檢驗過程中,建立了友誼、交流了經驗,船檢局的驗船師在合作、交流、學習中提升了檢驗業務技術水平,也用高度的責任感和刻苦精神令對方信服和感動,同時也得到了國內船舶設計部門、船廠等有關單位的充分肯定,為中國造船走向國際市場做出了重要貢獻。

27000噸多用途貨輪“長城”號
在完成出口船建造檢驗以及聯合檢驗的同時,船用產品聯合檢驗及代理檢驗也得到有效開展。
1978年2月, 國 家 計 委 就17500噸級出口貨船檢驗,表示支持船舶檢驗局按照國際慣例提出的50項隨船出口主要設備,需經船檢部門檢驗發證的意見。隨后,國家經委要求出口船用產品的制造廠向船舶檢驗局及其分支機構申請檢驗。國務院在1978年2月7日批準外國驗船機構派驗船師來華,對其在我國建造的入級船舶及其船用產品進行船舶入級和產品認可檢驗。由此,為船舶檢驗局對出口船及其船用產品開展國際合作檢驗打下基礎。
1980年船舶檢驗局對于需要取得外國船級社認可的、外國來料加工的和從外國進口的船用產品的檢驗工作,針對當時中國境內不得設立外國驗船機構的現狀,提出了一些具體解決辦法。1984年1月28日,國務院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條例》中規定:“進出口的藥品檢驗、食品衛生檢驗及檢疫、動植物檢疫、船舶(包括海上平臺)及主要船用設備以及集裝箱檢驗,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辦理”。進一步明確了船舶檢驗局在船舶及船用產品進出口中的監督檢驗職責,確立了船舶檢驗局對進出口船舶及船用產品進行檢驗的合法地位。為了協助制造廠擴大其船用產品的出口,船舶檢驗局與相關外國船級社合作,開展了船用產品聯合檢驗發證業務。
由于船舶檢驗局在船用產品檢驗中的大力支持,幫助制造廠熟悉了國際標準,順利獲得外國船級社的認可,有力推進了船用產品出口業務的發展。1980年9月15日,第六機械工業部與船舶檢驗局聯合發出《關于申請外國船級社來華辦理出口船用設備、材料、機電產品、集裝箱的檢驗認可工作的若干規定》(試行),通知六機部所屬船用產品制造廠,在外商要求提供外國船級社證書時,必須先向主管部門和當地船舶檢驗局辦事處申請,由船舶檢驗局與外國船級社磋商檢驗和認可事項。1982年5月17日,一機部第一辦公室在下達的船用機電產品制造廠申請船舶檢驗發證工作計劃的通知中,要求其分布在全國七省兩市的69家船用產品制造廠,將其生產的16大類船用產品的型式認可或工廠認可申請列入年度計劃。由此,船舶檢驗局的船用產品檢驗業務在全國各工業系統的船用產品制造廠普遍展開。
隨后,全國各工業系統的很多船用產品制造廠,在船舶檢驗局的大力幫助下,取得了外國船級社的認可。北京重型機器廠在船舶檢驗局幫助下,于1981年2月和5月,分別獲得英國勞氏船級社和德國勞氏船級社的認可,確認該廠能制造符合英國勞氏船級社規范要求的船用鍛件和符合德國勞氏船級社規范要求的船用鑄鍛件,使該廠生產的船用鑄鍛件廣泛應用于我國出口船舶。
1981年5月,船舶檢驗局會同英國勞氏船級社和德國勞氏船級社對武漢鋼鐵公司的船用鋼材進行聯合檢驗,使其一次獲得兩家外國船級社的工廠認可證書,為我國船用鋼材出口創造了有利條件。
統計顯示,到1982年6月,船舶檢驗局與英國勞氏船級社合作對我國的10家電焊條廠、6家鋼鐵廠、4家重型機械廠進行了工廠認可或型式認可;與德國勞氏船級社合作對我國的5家鋼鐵廠、2家重型機械廠、2家電焊條廠、1家鍛造廠、1家錨鏈廠進行了工廠認可或型式認可;與美國船級社合作對我國的3家鑄鍛廠、2家鋼廠、1家重型機械廠、1家錨鏈廠進行了工廠認可或型式認可,有力推動了國產船用產品在出口船舶上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