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旌瓏
(山西潞安集團潞寧煤業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寧武 036700)
目前,采空區下半煤巖巷道支護比較困難,主要影響因素為半煤巖巷道圍巖的非連續、非協調變形破壞特征[1]、上覆采空區的不均載荷以及巷道的不同斷面尺寸[2]。因此,對采空區下不同斷面尺寸半煤巖巷道支護展開研究,設計有效的支護方案,防止巷道圍巖變形破壞非常必要。本文以潞寧煤礦采空區下31104 綜采工作面不同斷面尺寸巷道為工程背景,通過分析巷道失穩機理,設計合理的支護方案。
(1)工程概況
31104 綜采工作面上距2#煤層27.10~35.88 m。31104 綜采工作面風巷為原31102 運巷,切眼西北側為張家溝煤礦,頂部為22106 采空區,下部為3#煤規劃未采動區域,工作面整體位于22102 采空區及部分22104 采空區下部。31104 綜采工作面煤層平均厚度為1.6 m,煤層層位穩定,厚度及煤質變化小,結構簡單煤類單一,屬薄煤層,煤層傾角13°~15°,埋深范圍334~486 m。31104 綜采工作面巷道頂底板物理力學參數見表1。

表1 巷道頂底板物理力學參數
31104 綜采工作面運巷車場高2.8 m,運巷機頭段高3.2 m,回風聯巷高2.8 m,運巷運輸通道高2.6 m,運輸順槽高2.8 m,切眼高1.8 m。因為31104 綜采工作面煤層平均厚度1.6 m,所以31104 綜采工作面巷道皆屬于半煤巖巷道。工作面巷道垂直方向示意圖如圖1。
由圖1 可知,22102 綜采工作面及22104 綜采工作面開采后,22102 綜采工作面及22104 綜采工作面直接頂垮落[3-4],在31104 綜采工作面上部形成采空區。

圖1 31104 綜采工作面巷道垂直方向示意圖
(2)工程問題
由工程概況可知,31104 綜采工作面巷道直接頂及直接底圍巖易破碎變形,巷道皆屬于半煤巖巷道,且受上覆采空區影響,巷道易產生底鼓、片幫等礦壓顯現現象,不同巷道斷面尺寸增加巷道支護難度。
31104 綜采工作面巷道由于煤層與巖層咬合交錯,巷道幫部出現應力集中現象。巷道掘進時,當傳遞至巷道的垂直應力大于煤層的抗壓強度時,煤體發生擠壓破碎,因為煤層與巖層的抗剪強度及層間聯結力低,煤巖交界處受力容易產生破壞。且受采空區傳遞至31104 綜采工作面巷道的不均載荷影響,巷道煤層與巖層交界處更易產生擠壓剪切破壞,導致巷道圍巖破碎變形。由于巷道斷面尺寸不同,斷面面積越大的巷道越容易在頂板處產生應力集中現象。31104 綜采工作面巷道受力示意圖如圖2。
由圖2(a)可知,上覆采空區產生的不均荷載傳遞至巷道頂板,頂板容易產生彎曲下沉破壞。由圖2(b)可知,半煤巖巷道在煤巖層之間存在切應力作用,煤巖交界處易產生剪切破壞,半煤巖巷道在上覆采空區作用下圍巖變形破壞加劇。為了將31104綜采工作面巷道圍巖變形控制在安全范圍內,需要根據不同巷道斷面尺寸對巷道支護參數進一步展開研究。

圖2 巷道受力示意圖
(1)選擇錨桿直徑
錨桿直徑選擇22 mm。
(2)計算錨桿長度
錨桿的主要作用是將巷道破碎的巖體與完整巖體錨固為一個整體,提升圍巖自身的抵抗破壞的能力。錨桿長度計算公式如式(1):

式中:L1為錨桿外露長度,0.15 m;L2為錨桿有效長度(圍巖松動圈深度,現場實測為0.95 m);L3為錨固長度,m。
錨固長度應同時滿足式(2)、(3):

式中:k為安全系數,1.1;d為錨桿直徑,取值22 mm;D為鉆孔直徑,28 mm;fst為螺紋鋼桿體的極限抗拉強度,510 MPa;fcr為錨固劑與圍巖的黏結強度,3 MPa;fcs為錨固劑與金屬桿黏結強度,5 MPa。代入計算可得錨固段長度應大于0.808 m。
計算得錨桿長度大于0.15+0.95+0.808=1.908 m,錨桿長度取2 m。
(3)計算錨桿間排距
錨桿間排距a計算如式(4):

式中:a為錨桿間排距,m;Q為錨桿錨固力,118 kN;γ為不穩定巖層平均重力密度,23 kN /m3;L為錨桿長度,2 m。代入計算間排距應小于1.52 m。
(1)選擇錨索直徑
錨索直徑選擇21.6 mm。
(2)計算錨索長度
計算公式如式(5):

式中:La為錨固段長度,m;Lb為直接頂平均厚度,3.25 m;Lc為錨索外露及托盤長度,0.25 m。錨固長度可由式(6)得出:

式中:d1為錨索直徑,22 mm;fa為錨索抗拉強度,1860 MPa;fc為錨索與錨固劑粘合強度,取3 MPa。計算得錨索的錨固長度應大于2.67 m。
代入計算得錨索長度應大于6.17 m,錨索長度取6.3 m。
(3)計算錨索間排距
錨索間排距Sa根據式(7)得出:

式中:Sa為錨索間排距,m;Rt為錨索的極限破斷力,380 kN。代入計算得錨索間排距應小于2.25 m。
31104 綜采工作面巷道均選取Φ22 mm、長度2000 mm 的左旋螺紋鋼錨桿及Φ21.6 mm、長度6300 mm 的錨索進行支護。結合理論計算得出錨桿、錨索的安全合理間排距范圍,根據不同巷道斷面尺寸確定合適的錨桿及錨索間排距。31104 綜采工作面巷道支護參數見表2。

表2 31104 綜采工作面巷道支護參數
由表2 可知,所有巷道的錨桿、錨索間排距均在安全、有效的范圍之內。
為了檢驗支護效果,在31104 綜采工作面巷道掘進期間,于各巷道前端40 m 處布置測站,對工作面巷道圍巖變形進行30 d 的監測,監測數據如圖3。可知,監測30 d 內運巷車場兩幫最大移近量39 mm,頂底板最大移近量38 mm;運巷機頭段巷道兩幫最大移近量為35.5 mm,頂底板最大移近量為36 mm;回風聯巷巷道兩幫最大移近量37 mm,頂底板最大移近量35 mm;運巷運輸通道兩幫最大移近量36 mm,頂底板最大移近量30 mm;運輸順槽巷道兩幫最大移近量32 mm,頂底板最大移近量29 mm;切眼兩幫最大移近量38 mm,頂底板最大移近量32 mm。在31104 綜采工作面巷道掘進期間,巷道頂底板與兩幫的變形量均控制在40 mm 內,證明31104 綜采工作面巷道支護方案的安全性、合理性。

圖3 工作面巷道圍巖變形監測圖
影響31104 綜采工作面巷道穩定性的主要因素包含:半煤巖巷道巷幫圍巖的非連續性,上覆采空區傳遞至巷道的不均載荷,不同巷道斷面尺寸導致的應力集中。針對失穩原因提出的支護方案能有效控制巷道圍巖變形,巷道圍巖的變形值均在40 mm 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