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初,我結束“上山下鄉”,從黑龍江大興安嶺返滬。回到家中,竟已身無分文,這時已到結婚年齡,但囊中羞澀不知如何籌錢成家?
此刻好心人建議我去畫連環畫賺稿費,但是苦于無人相識推薦,于是我自編自繪了30多幅短篇黑白連環畫《天職》,以此當敲門磚去敲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連環畫編輯室之大門,美編看了我黑乎乎的畫稿說:“我社喜歡單線白描連環畫,你那黑白的沒有市場。”見我有點失落,他建議送《連環畫報》試試。分手時扔了一句話:“《連環畫報》用,我也用你。”看他神態好似他有我肯定落空的預感。
我回到家,忐忑地將畫稿《天職》投寄《連環畫報》。有個把月時間不見回復。正當我心死之際,收到《連環畫報》費聲福老師來信稱:《天職》畫得不錯,編輯部決定刊用,并且打破以往八幅一版的格局,開創四幅一版的新格局。閱后,我幾乎興奮昏厥……
當收到1982年第1期《連環畫報》,我當即落淚。新版面赫然刊登四幅一版的《天職》,有氣派、有氣場!這是我人生第一篇連環畫,竟發表在新春,還如此輝煌!我從心底感激《連環畫報》的厚愛。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那位編輯也沒食言,居然給了我兩本文稿:《海倫·凱勒》《第九個售貨亭》。但好景不長,我的《第九個售貨亭》剛出版不久,1985年連環畫壇整個塌方下陷到深谷。但《連環畫報》堅強不息、巋然不動,照樣組稿、月月發表。我也有幸經常被邀畫短篇,即便有時就畫幾幅湊一個版面,我還是當回事去創作,我的認真勁兒得到幾任主編的肯定,日后都成了常來常往的好朋友。可以說我是被《連環畫報》扶上戰馬的作者,數十年拼搏讓我在全國獲得十一次大獎。
如今我已是70歲開外的老畫家,但我仍然堅持連環畫創作。可喜的是,連壇稱我寶刀未老,時有佳作在重要平臺發表,這一切都歸功于《連環畫報》對我的力挺。
楊宏富,1947年生于上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連環畫藝術委員會第二、三、四屆委員,上海美術家協會理事,連環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上海文史館書畫研究員。作品入選全國第七、九、十、十一、十二屆美展并獲獎,在文化部(現文化和旅游部)屬下其他美展中獲獎,總共十一次,囊括了金、銀、銅獎。發表了《毛澤東》《鄧小平》《陳云》大畫冊和連環畫近百本(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