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倩
【摘? ?要】? ?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教學依然是最主要的教學形式,也是學生學習知識最為關鍵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才能使學生有效學好數學。本文從“四 味”入手,為如何上好一堂有滋有味的數學課提供了一些策略。
【關鍵詞】? ? 趣味;疑味;深味;余味
《小學數學課標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數學教學應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之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鼓勵他們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所以在數學課堂上,少不了這幾種“味道”:趣味、疑味、深味、余味。作為教師,如何建構出“四味”并存、有滋有味的魅力課堂,是值得我們共同探討和踐行的。
一、創設情境,讓孩子“聞出”趣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起到“腳手架”和“助推器”的作用。教師要基于學生的認知起點、思維水平、心理發展規律,善于挖掘教材的有趣元素,并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興趣愛好,創設多樣、新穎、趣味的情境,使其“聞到”數學學習的趣味,實現知識和興趣的完美結合。
例如,一年級上冊《認位置》一課,內容比較枯燥,在新課開始時,我設置了情境表演——幫小蘿卜找果園出口。在PPT上出示情景圖,并請一位小朋友扮演小蘿卜,哭著從左邊上臺:果園太大了,我辨不清方向了,怎么辦呀?誰來幫幫我,嗚嗚……看著哭泣的小蘿卜,小朋友們非常想幫助他,都積極主動發揮自己的才能,竭盡全力找到果園出口,學習熱情高漲。
在教學中,教師要發揮智慧創設情境,使學生在熟悉、有趣、生活化的情境中,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習的價值和魅力才能得以體現,學生也會有意識地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真實的生活中,進一步提升數學水平,這不正是孩子們“聞到”數學趣味后產生的一系列積極的連鎖反應嗎?
二、巧妙設疑,讓孩子“嘗出”疑味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好奇心和質疑可以為學生的獨立學習和協作探究提供動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若能從質疑出發,恰當設疑,鼓勵他們大膽設想,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并放手讓他們去探索、去思考,在尋根究底的質疑、追問、歸繆中,就能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欲,充分挖掘其潛能,讓學生感受到思辨的快樂,體味到獲取“真知”的愉悅。
例如,在《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中,我把四根長分別是5cm、5cm、4cm、4cm的小棒捆綁成一個長方形,求長方形的面積與周長。然后拉伸這個長方形,使它變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在黑板上繪制平行四邊形,繼續拉伸變成一個更斜的平行四邊形,讓學生猜想這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些學生很快作出回答5×4 = 20(cm2),而有的學生會通過觀察黑板上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大小提出疑問: “這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不相等。我們不能用5×4來計算它們的面積。”“那我們應該如何計算這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 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在疑惑中逐漸進入數學學習的良好狀態,并有意識地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從而事半功倍。
可見,準確把握設疑時機、巧妙選擇設疑方法、靈活運用設疑技巧能很好地調動學生思維的活躍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巧設疑問,以疑問引發探究,以興趣引發動機,實現構建學生親身經歷、真正思考的數學課堂。
三、啟發引導,讓孩子“悟出”深味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要把握學生探究的難度,設置一些啟迪性的問題,撓到他們思維的癢處,觸發其認知沖突,從而引向數學學習的最近發展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或移花接木、或順水推舟,在交流中將新知納入原有知識結構中,使學習深度發生。
例如,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畫圖》這堂課中,教師首先展示了一個長50m、寬40m的長方形游樂園,并依次設計了幾個小問題:(1)游樂園的長度增加8m,寬不變,面積增加多少平方米?(2)寬度增加了8m,長度不變,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3)長度和寬度都增加了8m,這時面積又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教師通過這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探究、猜測、驗證。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研究透學生新舊知識的聯系點,并巧妙設計問題,在層層深入的問題中,學生才能透過問題表象看到問題的本質,同時思維得到質的飛躍,在問題解決過程中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四、巧設結尾,讓孩子“思念”余味
良好的開端固然重要,但結尾也是不容小覷的。課堂教學接近尾聲時,學生精神處于疲憊狀態,此時若能巧設懸念,可以再次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激發他們思維的潛能,讓學生產生一種“欲罷不能”的持續探究態勢。
例如,教學六年級《認識位置》,這樣設計結尾讓人回味無窮:同學們,在二年級,我們學會了用第幾排第幾個來確定一個物體的位置;到了五年級,我們學會了用數對來確定位置,這種方法更為簡便;今天,我們又學會了用方向、距離來確定位置,這種方法更加精準。雖然我們學習的空間在擴大,視角也在擴大。但無論哪一種方法,都只是確定平面中一個點的位置,等進入初中,“確定位置”會再次與我們相遇,相信到那時你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把握數學課堂的結尾,不僅可以回顧舊知、鞏固新知,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有一種持久的回味。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就數學本身來說,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因此,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上,只有當孩子與四味真正相遇時,才能上出一堂品之有余味、嚼之有回味的好課,才能逐漸提升孩子的數學“品味”,讓數學課堂綻放出無窮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