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國權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健康”成為重點關注的話題,保健食品、中醫藥發展、全民健康等,成了人們特別關注的熱點議題。作為一名地方院校從事醫學教育的工作者,通過對兩會精神的深入學習,我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責任和初心使命,這就是要利用所學的知識和影響力,使廣大百姓得到方便快捷的就醫服務。
過去一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艱辛的抗疫歷程中,黨中央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各方面持續努力,最大限度地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鞏固了防控成果。
全國各地正在加大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力度,當務之急是提升大規模核酸檢測能力。但核酸檢測在基層完成起來還有一些困難,最首要的難點就是人才的缺乏。為此,在山西醫科大學領導支持下,在醫學大數據研究院、基礎醫學院和公共衛生學院專家們的指導下,共同成立科研攻關小組,開展積極調研,對所發現的難點給予了應對解決。
一、為受檢人群信息錄入。在學校相關領域專家的指導下,我們和山西國信凱爾醫學檢驗所留美歸國博士王萬恒進行了多次探討研究,終于開發出病原微生物快速診斷系統,在山西晉中靈石縣疫情防控得到驗證,并很快推廣到山西太原市小店區和古交市核酸全民檢測演練中,獲得大家的一致好評。
二、移動方艙實驗室建設。對于國內疫情的轉軌,疫情散發是我國防控的重點,如何做到精準疫情防控,移動方艙實驗室建設勢在必行。但現存的移動方艙實驗室有幾方面不足:一是實驗室所配設備檢測能力不能滿足檢測任務,經過反復實驗,我們對設備進行了優化,由原來的平面工作臺改造成立體可折疊工作臺;二是實驗室布局不合理,易造成實驗室污染,經過和戴納科技工程師反復溝通,終于設計出了新的方艙實驗室,并無償提供使用;三是移動醫學構型車的設計,經過和北京巨東康業黃緒東、湖北顯浩等反復研究,設計出新時代的應急醫學構型車,準備進行驗證實驗,預計明年年底新型醫學構型車正式投產。
三、人才的培養和缺乏是制約大規模核酸檢驗的最為主要的因素。二甲醫院PCR實驗室建設在2020年7月基本完成,但是檢驗人員缺乏問題特別突出。如何解決?第一,我們和第三方醫學檢索合作積極開展核酸檢驗培訓,山西臨檢中心和山西國信凱爾醫學檢驗所開展了6次PCR資格證的培訓;第二,和山西醫科大學汾陽醫學院醫學檢驗系多次洽談,決定在檢驗系開展核酸檢測培訓;第三,在山西醫科大學設立精準醫學公共課,開展核酸檢測開放實驗室,這可能是中國第一個設立在大學生中開展核酸檢測的培訓。通過以上的三種方案,我們完成了山西省甚至華北地區PCR人才儲備。
當前,國家正在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在國際合作方面,我認為,科技創新是立國之本,高等教育是立國之基,要不斷引導學生樹立自主創新意識,建立科研思維,積極開展科研活動,多維度開展轉化策略,真正做到產學研有機結合。鑒于我國在疫情防控方面積累的大量經驗,特別是移動方艙實驗室發揮了較大作用,建議也要做好移動方艙實驗室的更多出口工作,中國醫療設備也應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