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嬌
為加快打造工業互聯網高地,上海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正按下“快進鍵”。2020年6月,上海發布《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升級實施“工賦上海”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計劃到2022年,上海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實現從800億元提升至1500億元,成為全國工業互聯網資源配置、創新策源、產業引領和開放合作的高地。

張宏洲
“近年來,上海圍繞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在戰略布局和產業創新等方面已經率先行動。”上海市青浦區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張宏洲在接受《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工業互聯網正以前沿創新,切實賦能千行百業。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以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新基建、在線新經濟”在全國如火如荼開展的當下,上海搶抓先機,各區統籌規劃。
《經濟》:2020年上海市召開工業互聯網工作推進會議,對下一階段上海工業互聯網的建設做出部署。在戰略布局和產業創新等方面,上海市青浦區做了哪些相關工作?優勢何在?
張宏洲:2020年11月召開的十一屆上海市委十次全會提出,上海要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今年1月12日,2021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促經濟數字化轉型大會在滬舉辦。會上,中國信通院數字化轉型中心等8家上海的功能性機構和企業集中揭牌,上海市青浦區副區長倪向軍代表青浦區政府和格創東智(上海)工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何軍共同為企業揭牌。
為貫徹落實國家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舉措,上海市青浦區將順應趨勢積極作為,2019年出臺兩化融合(信息化和工業化的高層次深度結合)、工業互聯網專項政策,鼓勵企業開展兩化融合貫標、鼓勵制造業開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目前上海市青浦區正在制定三年行動計劃,計劃今年上半年推出。
上海市青浦區承載著兩大國家戰略,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區圍繞“一帶三中心”,加快推動青東五鎮聯動發展、青中融合發展、青西協同發展,把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和重點內容,推進信息技術綜合集成應用和融合創新,促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發展。其中,青東:美的研發總部、曠視、格創東智相繼落戶;青中:加快市西軟件信息園、漕河涇趙巷科技綠洲建設,充分挖掘和整合各類資源載體,促進基礎軟件、高端工業軟件、信息安全技術等企業集聚發展;青西:加快打造西岑科創特色小鎮,全力推進華為項目建設;發揮華為的示范引領作用,力爭把西岑建設成為生態環境優美、宜商宜業宜居的科創特色小鎮。
“2020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48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方向試點示范企業示范名單”中,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就是落戶上海市青浦區的企業。威馬汽車憑借C2M(用戶直連制造)平臺實力入選,成為上海市唯一上榜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在面向新能源汽車C2M個性化定制和異地多工廠智造方面,威馬汽車提升集團采購與供應鏈一體化管控能力,滿足供應鏈協同高效需求,推動青浦區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在供應鏈管控上的應用實踐。
《經濟》:有專家用“工業2.5”來形容我國工業所處階段。一方面,我國擁有全世界門類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另一方面,我國工業的數字化水平差距較大。從實踐發展來看,您認為我國工業互聯網的挑戰在哪些方面?
張宏洲: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關鍵在加強技術創新。隨著技術深度融合發展,在我國,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場景非常豐富,但是,在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方面,我國與其他國家還有很大差距。因此在下大力氣抓好工業互聯網創新體系和能力建設的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強化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經濟》:2020年殘酷的外部環境倒逼中國經濟創新提速,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供需兩旺,今年工業互聯網將有哪些重點與亮點?
張宏洲: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助力經濟數字化轉型。一是打造典型,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深度融合;二是建設標桿,打造有代表性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經濟》:為了工業互聯網的健康發展,您認為在推進相關工作中需要注意什么?
張宏洲:在工業互聯網發展進程中,有關部門要完善扶持政策,優化營商環境。首先,全面落實國家有關工業互聯網方面政策,完善區級層面專項政策,讓企業享受土地、人才、稅收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服務。其次,積極引導工業互聯網企業落戶上海市青浦區,通過資源整合與政策扶持,發揮集聚效應。當好企業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