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和第一輪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的收官之年。以第一輪新型城鎮化的成效來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取得重大進展,以“城市群+中心城市”為主體的城鎮化空間格局基本形成。
在城鎮化快速發展過程中,農村人口的轉移和轉化是過去多年中比較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大量農業人口難以融入城市社會,市民化進程滯后。農民工是我國產業工人的主體,受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影響,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未能在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鎮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產城融合不緊密,產業集聚與人口集聚不同步,城鎮化滯后于工業化。城鎮內部又出現新的二元矛盾,農村留守兒童、婦女和老人問題日益凸顯,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諸多風險隱患。
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選擇,因地制宜、分步推進,存量優先、帶動增量的原則,以農業轉移人口為重點,兼顧高校和職業技術院校畢業生、城鎮間異地就業人員和城區城郊農業人口,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到2020年年底,我國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基本取消落戶限制,超過1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居住證制度有序實施,向未落戶常住人口發放1億多張居住證,含金量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加快覆蓋全部城鎮常住人口,農業轉移人口享有更多更好的義務教育、醫療衛生和技能培訓等服務,90%左右農民工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公辦學校或政府購買學位的學校接受義務教育。
目前,城市群已成為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城市群綜合交通運輸網絡逐步完善,普通鐵路網和高速公路網基本覆蓋2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鐵基本覆蓋100萬人口以上城市。城市規模結構進一步優化,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持續增強,培育新設一批中小城市,特大鎮設市模式取得突破。

程芳
在第一輪新型城鎮化建設期間,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投入持續增加,基礎設施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更加便利。居住條件持續改善,2020年1月-11月,全國各類棚戶區改造開工206.9萬套;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7萬個,惠及居民700多萬戶。環境質量不斷提高,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高于90%,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率提高到87%。城市管理不斷完善,網格化社會治理模式全面推行,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部建成數字化管理平臺。
城鄉體制機制的不健全是過去多年一直阻礙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問題。先行城鄉分割的戶籍管理、土地管理、社會保障制度,以及財稅金融、行政管理等制度,固化了已經形成的城鄉利益失衡格局,制約著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阻礙城鄉發展一體化。
新型城鎮化是一個內涵極為豐富的綜合性過程,涉及發展階段判斷、重點領域、空間布局、城鄉要素統籌、各種資源配置、地方發展實踐等,需要科學的頂層設計進行有效指導。在第一輪新型城鎮化建設期間,國家陸續出臺多項政策,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頂層設計基本確立。
城鄉要素雙向自由流動的制度性通道不斷拓寬,農村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權分置”制度、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直接入市交易制度等重大改革有序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加快接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水平全面提升。
在“十四五”規劃中,新型城鎮化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未來,我國將加快推動實施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優化城鎮化空間格局,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城市,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為促進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元亨祥集團摸索到一條中小型民營資本的發展賽道,主動走城市資本下鄉之路,走進中西部,尋找發展機遇。元亨祥集團認購貴州畢節城投債,為其解決債務問題,同時讓當地政府有了發展新型城鎮化的資本空間,完善當地基建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