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峰 申慶彪

劉漢峰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成為百年大黨,不是歷史的偶然,而是蘊含著深刻客觀規律性的歷史必然。這種歷史必然性在中國共產黨管黨治黨的方式方法上體現得十分突出,具有十分獨特的理論價值和時代意義。
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的一個基本任務是認真貫徹執行共產國際政策。因此,在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提出“布爾什維克化”任務之后,實現黨的“布爾什維克化”就成為建黨后相當長歷史時期加強自身建設的一個基本目標和方略。
黨推進“布爾什維克化”方略過程是一個不斷深入認識什么是“布爾什維克化”、怎樣實現“布爾什維克化”的過程。
在黨的歷史上,將黨的“布爾什維克化”方略推向新境界的關鍵性人物是毛澤東同志。毛澤東同志創造性地解決了如何使黨員在思想上實現黨的“布爾什維克化”的問題。他在革命實踐中很早就察覺黨內存在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的問題。在糾正黨內錯誤思想、反對教條主義的基礎上,毛澤東同志創造性提出了思想建黨原則,抓住了黨的建設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思想建黨原則的確立成功解決了如何實現黨的“布爾什維克化”重大問題。
全面從嚴治黨戰略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的建設的基本方略,也為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提供了戰略保障。
在成功推進黨的“布爾什維克化”基礎上,毛澤東同志進一步提出了繼續推動黨的建設系統化的基本方略。黨的六屆六中全會,毛澤東同志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這對中國共產黨治黨方略產生重大影響。從這一重大命題出發,對于黨的“布爾什維克化”中的“化”字而言,不再僅僅包含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還體現在了本土化的具體形式上。毛澤東同志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提出,黨的建設的“新的任務”是“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迫切地需要建設這樣一個黨”。在這里,毛澤東同志把“建設這樣一個黨”稱之為“偉大的工程”。
“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提出,使管黨治黨方略更具有高度系統性、科學性,也使管黨治黨方略更加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價值和時代要求,標志著黨對自身建設規律的認識和把握上走向成熟。
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是黨中央加強自身建設的一個基本政策。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加強了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力度。
1980年,鄧小平同志提出了要堅持黨的領導、改善黨的領導的問題。恢復黨的戰斗力是當時黨的一項緊迫任務。在這個問題上,鄧小平同志強調以更加嚴格的要求來管黨,提出“對黨員的要求一定要嚴格”“還要改善黨的領導工作狀況,改善黨的領導制度”“必須加強黨的紀律”。這些精神體現在了《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之中,成為指導黨內政治生活的行為規范。緊接著,黨的十二大黨章對黨員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黨的十三大在強調解決黨內思想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的同時,提出“必須從嚴治黨,嚴肅執行黨的紀律”的要求。黨的十五大報告中專門闡述了從嚴治黨的具體要求,并把其作為黨的方針確定下來,與“黨要管黨”這個原則一起成為黨的建設中的重要戰略舉措。在黨的十六大上,這個戰略方針進一步明確為“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一以貫之,作為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報告的重要內容,這一戰略也成為“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要進行重點探索的方面。
與此同時,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國家在改革開放的設計上十分注重改革和完善體制機制。鄧小平同志提出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加強制度建設成為治黨方略的一個重要特征,進而逐步形成探索依靠制度治黨、不斷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的設計構架。
其中,尤為值得關注的是,這一時期,在完善黨的領導體制、改善黨的領導方式上,明確了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堅持和完善黨的集體領導制度,要求重大問題必須經過集體討論研究決定。對于黨的領導作用,規定了黨必須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在同級各種組織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同時強調了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
筆者認為,全面從嚴治黨戰略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的建設的基本方略,也為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提供了戰略保障。在全面從嚴治黨基本方略指導下,只有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的質量,才能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第一,全面從嚴治黨要求以黨章為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章是黨的根本大法,是全面從嚴治黨的總依據和總遵循,也是全體黨員言行的總規矩和總遵循。全黨學習貫徹黨章的水平,決定著黨員隊伍黨性修養的水平,決定著各級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的水平,決定著全面從嚴治黨的水平。因此,全面從嚴治黨首先要尊崇黨章。
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制度事關根本,關乎長遠。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不僅要解決思想問題,也要解決制度問題。
第二,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旗幟鮮明地講政治是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基本要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政治建設納入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并擺在黨的建設的首位,明確了政治建設的戰略定位,抓住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性問題。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堅定政治信仰、堅守正確的政治方向與堅定馬克思主義立場、堅決站穩黨性立場和人民立場,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之中。
第三,實現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制度事關根本,關乎長遠。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不僅要解決思想問題,也要解決制度問題。要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同向發力,推動黨的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國理政的實際效能。建立健全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黨的各方面建設的體制機制。
第四,統籌推進黨的各項建設。按照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建設,健全黨管干部、選賢任能機制。進一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大力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持“三嚴三實”,推進“兩學一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的常態化、制度化。按照《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明黨的紀律,強化黨的監督,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構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本領和能力。
黨是在不斷迎接各種挑戰、風險中不斷走向輝煌的。百年建黨歷史經驗深刻揭示了這樣一個歷史客觀規律,即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重要的一條是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不同歷史時期的實踐中探索而成的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治黨方略。在治黨方略的指導下,始終保持了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始終能夠發揮中華民族脊梁骨和主心骨作用。這一點,是我們在迎接黨的百年華誕這一特殊節點得出的一條基本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