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國樞

老詹于青島,結緣結得早。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如火如荼。當時,青島風風火火,端的了得!記得當時,北京某機構評選“全國馳名商標”。煌煌大中華,十數個而已!然而,咱們青島,竟有海爾、海信、青啤、雙星、澳柯瑪,五星閃耀,幾占全國半數之多!
那年六月,老詹赴青島參加一會議,會議閉幕,有一天時間,供與會者參觀游覽,老詹琢磨,可否利用起來,寫篇文章呢?立即與記者站商量,聯系采訪市領導、企業家、社會學者,向他們請教一個問題——“青島為何名牌多”?回京之后,即以此為題,寫一述評,發在《經濟日報》頭版頭條,引起強烈反響。
青島發展,時至今日,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口,前有深圳浦東,突飛猛進;后有煙臺威海,奮起直追。青島怎么辦,向哪兒發力?作為局外人,老詹想到兩句話,12個字,算是一熱心人,送與青島作參考吧。
其一,精心做強存量。
青島有工業基礎,尤其制造業配套齊全,實力雄厚。青島要再上臺階,有大發展,還得立足存量,精心把存量做大做強。
任何城市,要想有作為,要大發展,都得做大做強存量,否則,便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末。近些年來,海爾也好,海信也罷,似乎沒有了當年那種英氣勃發、奮進不止的朝氣,到底是什么原因?
市里可否組建一專門“做強存量”的臨時班子,就到青島當年的“五朵金花”和其他領頭企業,認認真真調研,實實在在問計,大家分析分析,企業問題出在哪?企業有何新思路?
政府就是服務,可不是一句空話。企業一家辦不成的事情,有了政府出面,往往就能辦到。一廠一策,扎實問診,完全可以預期,煥發生機,重振雄風,青島定會大有作為!
其二,細心做大增量。
一個城市,要想超常發展,跑得更快一點,更遠一點,最佳途徑就是大力引進外資,加快基本建設,在增量上把文章做足。君不見,前些年,哪個城市不把招商引資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然而問題是,人家為什么要到你這兒投資呢?
無須說,青島有青島的優勢,比如,上下游企業配套的優勢,比如,臨海臨港的地理優勢,比如,勞動力素質高的優勢……還可以說,我們有政策優勢、思想開放進取的優勢、政府服務意識強的優勢……
直說了吧,一個城市,來了新書記,有了新氣象,規劃新藍圖……人們精神確實會為之一振。但是,書記勁頭很足,班子其他人如何?市里領導決心很大,各個部門心氣如何?
一個城市,就是一個生態系統,外來企業能不能成活、會不會茁壯成長、有沒有遠大前途,這真不是一個孤立的、簡單的、短期的問題,我的建議是,細心做大增量,這細心二字,可就真得細致入微,絲絲入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