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緒瑾
隨著市場經濟制度的逐步完善,與之相適應的風險管理工具也不斷得到政府的重視。從過去的舊“國十條”到2014年的新“國十條”,再到2020年國務院強調發展人身保險業務尤其養老保險業務,完善第三支柱,以及支持保險資金進入權益類投資的比重。這都大大促進了人身保險業務的發展,提升整個保險業的盈利能力,使保險業可以穩健經營。
人身保險業務在風雨飄搖中穩步前行,健康保險業務快速發展。2020年人身險業務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對個險營銷的影響,但網上業務以及移動互聯渠道增加較快,每月實現了正增長,其中健康保險增長最快,在人身險業務中的占比進一步上升。就整個財產保險業務而言,雖然受疫情影響在2月份出現3.71%的負增長,但農險、車險等其他業務仍然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從而實現了整個財產保險業務全年7%以上的增速。
2020年9月19日車險綜合改革方案全面推出。2015年我國商業車險示范條款逐步實施,經過近五年的推廣,已為車險市場化改革奠基。2020年車險綜合改革的特點在于:第一,商車與交強險同時改革;第二,交強險在責任限額中,除財產損失無過錯責任限額不變,其余項目的責任限額均大幅度提高,同時區別地區差別費率浮動;第三,商車險中,將4個主險合并為3個,擴大了車損險的責任范圍,將全車盜搶保險、玻璃單獨破碎險、車輛劃痕險、自然損失險、涉水險合并到車損險的保險責任;對比整個商業車險,減少了一些免除保險人責任的項目,擴大了車險費率優惠的下浮比率。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提升了國民對健康險投保率的同時,保險公司在疫情期間的及時賠付,也充分發揮了保險的風險管理作用。
2021年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的開局之年,更是《民法典》實施元年。展望2021年,中國保險業發展趨勢有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第一,財產保險業務穩步加速發展,機動車保險將經受考驗,經營模式的選擇成為發展的關鍵。“十四五”規劃的實施,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將帶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而為經濟發展提供保險保障的財產保險必然會面臨較大的需求。此外,由于保險責任擴大、保險費率彈性增加、免賠保險人責任的項目減少,將使經營車險的保險公司在賠付和保費方面帶來雙重擠壓,因此,財產保險公司在車險服務化、反車險欺詐及改善公司管理上有加強的必要,需實現經營模式的轉變,避免簡單價格競爭的局面。
第二,人身保險快速增長,民生保障將成為主旋律。隨著經濟復蘇,國民收入水平提升,國民對保險認知度也進一步提升?!笆奈濉币巹澲袕娬{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理順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會產生擠出效應,健康中國建設不僅為健康保險帶來商機,更為健康保險產業鏈創造條件,這預示著作為養老保障的第三支柱會快速發展,健康保險也將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第三,保險投資收益將上一個新臺階?,F代保險業的經營模式往往是承保虧損、投資盈利,通過投資盈利彌補承保虧損,從而達到綜合盈利。保險投資監管政策的支撐,將為我國保險投資收益帶來一個跨入新臺階的機遇。從2020年國內外形勢來看,中國將迎來利好的投資環境。
第四,營商環境法治化。保險是法律的產兒,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也是商業保險的基礎。因此,隨著《民法典》的實施,在保險交易中的契約精神可以看出民事主體的界定既為保險經營提供依據,也為保險監管、行業自律和公司內控提供了一定的邊界。可以肯定,保險營商環境法制化是一種必然趨勢。
第五,保險服務化將深入人心。保險應以客戶為中心,以保險服務質量為導向,實現保險服務化。保險服務化不僅包括基本服務,還包括附加服務和延伸服務。保險基本服務主要涉及展業、承保、理賠和防災防損服務,其中展業與承保服務主要涉及效率和承保服務的質量。附加服務則是在保險期間屆滿時,對于沒有發生保險事故的客戶給予一定的鼓勵服務,其宗旨是減少保險事故、留住客戶、降低展業費用支出。延伸服務就是保險基本服務的延伸,即投保人在購買一種保險產品時能有償、優惠購買與該保險產品相關的其他產品。對于保險服務化三個層級的要求和趨勢可以總結為保證基本服務、鼓勵附加服務、創新延伸服務。
如果說1980年是國內保險業的恢復,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是我國保險業的快速發展,2012年保險組織形式多元化和保險投資監管完善化,提高了保險公司的承保能力。這種文化、技術、制度與內容四位一體的結合將促進保險業健康快速發展,從而實現我國從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的邁進。